轴承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砂轮休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955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承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砂轮休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内圈磨削加工用的轴承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砂轮休整装置,主要用于轴承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时砂轮的休整。
背景技术
滚道磨削处的凸度对短圆柱轴承寿命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对双列内圈滚子轴承磨削通常采用金刚滚轮休整2片砂轮或者单个合金笔同时休整2片砂轮以及单个合金笔休整一片砂轮进行单个滚道的磨削。这几种休整方法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①金刚滚轮的成本相当高,并且金刚滚轮自身的休整相当困难,需要专门的厂家进行返修。它的最大的缺点是两滚道直径的相互差无法调节并且两滚道的形状和大小的一致性很难保证,完全取决于金刚滚轮自身的加工水平;②采用单个合金笔同时休整2片砂轮时,受双列滚子轴承内圈中挡边的限制,滚道凸度形状很差,只有正常滚道凸度的一部分;③采用单个合金笔休整单片砂轮,一次磨削单个滚道的方法,虽然能解决滚道的形状问题,但它的效率很低,并且两滚道直径的相互差很难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砂轮休整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精度,以及轴承产品的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用性强的轴承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砂轮休整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设计方案该轴承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砂轮休整装置,包括休整器底座、交叉导轨座、定导轨、动导轨、过渡盘、合金笔底座部件以及合金笔固定部件,合金笔底座部件与过渡盘连接, 过渡盘与动导轨连接,动导轨与定导轨连接,定导轨与交叉导轨座固定,交叉导轨座固定在休整器底座上,其特征是合金笔固定部件包括偏心螺杆、尺寸调整螺钉和合金笔锁紧螺钉, 偏心螺杆通过尺寸调节螺钉固定在合金笔底座部件上,合金笔锁紧螺钉设置在偏心螺杆上,合金笔安装在偏心螺杆的内孔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合金笔底座上设有两个用于安装偏心螺杆的螺纹孔,两个合金笔分别安装在两个偏心螺杆的内孔内,两螺纹孔的中心距为双滚道套圈的单滚道宽度与中挡边宽度之和。本实用新型的偏心螺杆根据轴承型号的不同内孔设计成有一定的偏心量,偏心螺杆的偏心量特例设置为0. 5毫米,用于纠正加工过程由于加工误差造成的影响,合金笔锁紧螺钉用于将偏心螺杆内的合金笔锁紧,偏心螺杆的尺寸调整螺钉用于调整合金笔的伸出长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合金笔底座部件包括合金笔底座、偏心螺杆锁紧螺丝、上下尺寸调整螺丝以及上下尺寸调整支撑板,偏心螺杆锁紧螺丝设置在合金笔底座上,上下尺寸调整支撑板固定在过渡盘上,上下尺寸调整螺丝设置在上下尺寸调整支撑板上,上下尺寸调整螺丝与合金笔底座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休整器底座后端设置有圆弧形的相互对应的上定位槽、下定位槽,交叉导轨座通过分别置于上定位槽、下定位槽内的休整器上角度调整螺钉、休整器下角度调整螺钉固定在休整器底座上,放松休整器上角度调整螺钉、休整器下角度调整螺钉后, 可以将与休整器底座连接的前端部件旋转。本实用新型交叉导轨座卡在休整器底座内。由于采用了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以下优点1)通过两合金笔同时休整两片砂轮,可以满足两滚道的相互差、凸度形状以及大小的要求,即达到了轴承套圈滚道磨削精度的要求;2)合金笔底座上安装偏心螺杆的两螺纹孔的中心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从理论上实现了休整出的砂轮为凹型;3)偏心螺杆偏心距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由于零件加工中存在加工误差的原因导致零件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4)合金笔底座上安装偏心螺杆的两螺纹孔的中心距为L,在一定成度上保证了凸度磨削的完整性;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砂轮休整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安装调整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上述图中1 一上下尺寸调整支撑板;2 —上下尺寸调整螺丝;3 —下动导轨锁紧螺钉;4 一下动导轨;5 —定导轨;6 —休整器下角度调节螺钉;7 —休整器上角度调节螺钉;8 —休整器底座;9 一交叉导轨座;10 —上动导轨锁紧螺钉;11 一上动导轨;12 —定导轨固定螺钉;13 —过渡盘;14 一尺寸调整螺钉;15-偏心螺杆锁紧螺丝;16-合金笔底座; 17-偏心螺杆;18-合金笔锁紧螺钉;19-合金笔;20-合金笔底座固定螺钉,21-砂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轴承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砂轮休整装置,包括休整器底座8、交叉导轨座9、定导轨5、下动导轨4、上动导轨11、过渡盘13、合金笔底座部件以及合金笔固定部件。交叉导轨座9与休整器底座8连接,定导轨5与交叉导轨座9连接,过渡盘13与上动导轨11、下动导轨4连接,休整器底座8后端设置有圆弧形的相互对应的上定位槽23、下定位槽22,交叉导轨座9通过分别置于上定位槽23、下定位槽22内的休整器上角度调整螺钉7和休整器下角度调整螺钉6固定在休整器底座8上,通过调整休整器上角度调整螺钉7以及休整器下角度调整螺钉6可以使与休整器底座8连接的交叉导轨座9 以及定导轨5、上动导轨11、下动导轨4、合金笔底座16、过渡盘13旋转一定的角度(该角度与工装设计角度β相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合金笔固定部件包括偏心螺杆17、尺寸调整螺钉14、合金笔锁紧螺钉18以及合金笔19,偏心螺杆17根据轴承型号的不同内孔设计成有一定的偏心量,合金笔19安装在偏心螺杆17的内孔内,尺寸调整螺钉14固定在偏心螺杆17的另一端,合金笔锁紧螺钉18与偏心螺杆17连接,偏心螺杆17固定在合金笔底座16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合金笔底座部件包括合金笔底座16、偏心螺杆锁紧螺丝15、上下尺寸调整螺丝2以及上下尺寸调整支撑板1,偏心螺杆锁紧螺丝15固定在合金笔底座16 上,上下尺寸调整支撑板1固定在过渡盘13上,上下尺寸调整螺丝2固定在上下尺寸调整支撑板1上,上下尺寸调整螺丝2与合金笔底座16连接。通过上下尺寸调整螺丝2调整合金笔底座16至一个合适的位置(保证两合金笔19笔尖的运动轨迹关于砂轮21的中心线对称,即合金笔19在砂轮21的两侧休整的少,在砂轮21的中截面休整的最多)。本实用新型的合金笔底座16上设有两个用于安装偏心螺杆17的螺纹孔,两螺纹孔的中心距为L (参见图2) (L的值为双滚道套圈的单滚道宽度与中挡边宽度之和),不同型号的套圈L值一般不同,两螺纹孔中心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 (β值根据套圈型号以及砂轮直径的不同设置有所不同,可以由凸度的计算公式求得)。本实用新型过渡盘13通过上动导轨11、下动导轨4在交叉导轨座9上自由滑动。本实施例的调整和使用过程如下利用本实施例进行休整砂轮前,首先需要将偏心螺杆17安装到合金笔底座16上, 合金笔安装到偏心螺杆17上,用合金笔锁紧螺钉18将合金笔19锁紧,用偏心螺杆锁紧螺丝15将偏心螺杆17锁住,调整休整器上角度调节螺钉7以及休整器下角度调节螺钉6使休整器底座8、交叉导轨座9、上动导轨11、下动导轨4、过渡盘13旋转至所需要的角度,再测量两合金笔19之间的中心距,保证两合金笔19之间的中心距为L,再锁紧偏心螺杆17, 同时保证两合金笔19笔尖高度相同,然后调节上下尺寸调整螺丝2,保证合金笔19的运动轨迹关于砂轮21的中截面对称。调整完成后,即可利用该装置进行休整砂21。
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砂轮休整装置,包括休整器底座、交叉导轨座、动导轨、定导轨、过渡盘、合金笔底座部件以及合金笔固定部件,合金笔底座部件与过渡盘连接, 过渡盘与动导轨连接,动导轨与定导轨连接,定导轨与交叉导轨座固定,交叉导轨座固定在休整器底座上,其特征是合金笔固定部件包括偏心螺杆、尺寸调整螺钉和合金笔锁紧螺钉,偏心螺杆与尺寸调节螺钉连接,偏心螺杆固定在合金笔底座部件上,合金笔锁紧螺钉设置在偏心螺杆上,合金笔安装在偏心螺杆的内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砂轮休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金笔底座上设有两个用于安装偏心螺杆的螺纹孔,两个合金笔分别安装在两个偏心螺杆的内孔内,两螺纹孔的中心距为双滚道套圈的单滚道宽度与中挡边宽度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砂轮休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偏心螺杆的偏心量设置为0. 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砂轮休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合金笔底座部件包括合金笔底座、偏心螺杆锁紧螺丝、上下尺寸调整螺丝以及上下尺寸调整支撑板,偏心螺杆锁紧螺丝设置在合金笔底座上,上下尺寸调整支撑板固定在过渡盘上,上下尺寸调整螺丝设置在上下尺寸调整支撑板上,上下尺寸调整螺丝与合金笔底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砂轮休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休整器底座后端设置有圆弧形的相互对应的上定位槽、下定位槽,交叉导轨座通过分别置于上定位槽、下定位槽内的休整器上角度调整螺钉、休整器下角度调整螺钉固定在休整器底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砂轮休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交叉导轨座卡在休整器底座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内圈双滚道凸度磨削砂轮休整装置,包括休整器底座、交叉导轨座、定导轨、动导轨、过渡盘、合金笔底座部件以及合金笔固定部件,合金笔底座部件与过渡盘连接,过渡盘与动导轨连接,动导轨与定导轨连接,定导轨与交叉导轨座固定,交叉导轨座固定在休整器底座上,合金笔固定部件包括偏心螺杆、尺寸调整螺钉和合金笔锁紧螺钉,偏心螺杆通过尺寸调节螺钉固定在合金笔底座部件上,合金笔锁紧螺钉设置在偏心螺杆上,合金笔安装在偏心螺杆的内孔内。合金笔底座上设有两个用于安装偏心螺杆的螺纹孔,两螺纹孔的中心距为双滚道套圈的单滚道宽度与中挡边宽度之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用性强。
文档编号B24B53/06GK201979403SQ20102065777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4日
发明者徐卫则, 李广, 王凯, 谢维兵 申请人:德清天马轴承有限公司, 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