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234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行业炼铁生产和散装料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座高 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
背景技术
高炉生产时,所需要的焦炭和烧结矿等各种原燃料是通过槽上胶带机运送到矿焦 槽里贮存的。针对矿、焦槽一体的矿焦槽系统而言,在现有技术中,矿焦槽的设置是与高炉 对应的,即每座高炉都对应一套完全独立的矿焦槽系统,即使两座高炉同时规划设计时,每 座高炉也都对应一套完全独立的矿焦槽系统,即槽上供料系统、槽下供料系统、返矿返焦系 统、相关转运站、粉矿仓、粉焦仓等均需设置两套,于是出现占用面积大,总体布置复杂、凌 乱,综合管网及建构筑物多且分散,工程投资高,生产过程中的故障率高,各系统安装维护 检修人员增加,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因此,需要对两座高炉同时规划设计的矿焦槽系统工艺布置进行改进,优化各矿 焦槽槽上供料、槽下供料、返矿返焦等各系统布置,优化总体工艺布置,使两座高炉的矿焦 槽系统简洁紧凑、合理通畅,占地面积小,综合管网少且集中,降低工程总投资,同时简化矿 焦槽系统操作控制,降低系统故障率,节约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其 具有系统总体工艺布置合理、通畅,系统内设施简洁、紧凑,占地面积小,工程总投资低等特 点,同时,本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还具有操作控制简单、系统故障率低、 设备维护检修省时、粉尘及噪音等污染源易于集中控制、降低生产成本等特点。本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包括1号高炉矿焦槽、2号高炉矿焦 槽、槽上供料系统、槽下供料系统、返矿系统和返焦系统,所述1号高炉矿焦槽和2号高炉矿 焦槽沿直线方向串联合并布置,所述1号高炉矿焦槽和2号高炉矿焦槽布置一套共用的槽 上供料系统,1号高炉矿焦槽和2号高炉矿焦槽分别布置一套独立使用的槽下供料系统。进一步,所述槽上供料系统包括带式输送机、卸料车和槽前转运站,所述带式输送 机和卸料车布置在两座高炉矿焦槽槽上方,所述槽前转运站和矿焦槽通过带式输送机连 接;
进一步,所述槽前转运站布置一个;
进一步,所述1号高炉矿焦槽和2号高炉矿焦槽布置一套共用的返焦系统; 进一步,所述返焦系统包括返焦带式输送机和粉焦仓,所述返焦带式输送机布置在矿 焦槽槽下,所述返焦带式输送机将粉焦运往粉焦仓; 进一步,所述粉焦仓布置一个;
进一步,所述1号高炉矿焦槽和2号高炉矿焦槽布置一套共用的返矿系统; 进一步,所述返矿系统包括返矿带式输送机和粉矿仓,所述返矿带式输送机布置在矿焦槽槽下,所述返矿带式输送机将粉矿运往粉矿仓; 进一步,所述粉矿仓布置一个。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使两座高炉共用一套槽上供料系统,槽 上带式输送机、卸料车和槽前转运站等设备只需布置一套,降低了工程投资。2、本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使两座高炉共用一套返矿系统和一 套返焦系统,返矿输送机、粉矿仓、返焦输送机和粉焦仓等设备只需布置一套,从而使系统 总体布置更加简洁、通畅、紧凑,系统总体占地面积小,工程投资低。3、本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可减少大量系统设备,使矿焦槽系 统简化,使矿焦槽系统的生产工艺流程也更加简单,工作效率高,可很大的降低生产成本; 如本发明简化了在两座高炉矿焦槽槽前的转运流程,使原燃料在槽前的跌落次数减少,提 高了原燃料的利用率,节约了原燃料成本。4、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矿焦槽系统简化,因而系统故障率较低,系 统维护也更方便。5、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其粉尘及噪音等污染源易于集中控制,粉 矿和粉焦便于集中外运,使矿焦槽周围和厂区的环境更加环保;该工艺减少了设备台数量, 降低了运行成本,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设备运行消耗。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发明槽上供料系统平面布置图2为本发明槽下供料系统、返矿系统和返焦系统的平面布置图; 图3为图2沿A-A截面的示意图,即矿焦槽系统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发明槽上供料系统平面布置图;图2为本发明槽下供料系统、返矿系统和 返焦系统的平面布置图;图3为图2沿A-A截面的示意图,即矿焦槽系统断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包括1号高炉矿焦 槽1、2号高炉矿焦槽2、槽上供料系统、槽下供料系统、返矿系统、返焦系统,所述1号高炉矿 焦槽1和2号高炉矿焦槽2沿直线方向串联合并布置,所述1号高炉矿焦槽和2号高炉矿 焦槽布置一套共用的槽上供料系统,1号高炉矿焦槽和2号高炉矿焦槽分别布置一套独立 使用的槽下供料系统。
本实施例中所述槽上供料系统包括带式输送机3、卸料车4和槽前转运站5,所述带式 输送机3和卸料车4布置在两座高炉矿焦槽槽上方,所述槽前转运站5和矿焦槽通过带式 输送机连接,带式输送机3将槽前转运站5中原料输往矿焦槽槽上方,卸料车4将原料卸入 矿焦槽;本实施例中的带式输送机3、卸料车4和槽前转运站5均被两座高炉的矿焦槽所共 用,两座高炉矿焦槽串联合并布置使槽上供料系统只需设置一套,矿焦槽系统简洁紧凑、合 理通畅,占地面积小,系统设备少,系统工程投资少;具体实施中带式输送机3还可以用其 他形式的输料设备替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槽下供料系统包括给料装置6、筛分装置7、称量装置8和高炉上 料带式输送机9,所述给料装置6设置于矿焦槽出料口,所述筛分装置7的进料端与给料装 置6的出料口对应设置,所述筛分装置6的合格料出料口同称量装置8进料口对应设置,所 述称量装置8的出料口同高炉上料带式输送机9对应设置,所述高炉上料带式输送机9将 原料输入高炉。本实施例中的给料装置6可以为闸门或振动进料装置,筛分装置为振动筛, 1号高炉矿焦槽和2号高炉矿焦槽分别布置一套独立使用的槽下供料系统,两座高炉进料 互不干涉,适于生产控制。作为对本实施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槽前转运站5布置一个,数量少,可节约系 统占地面积和系统工程投资。作为对本实施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1号高炉矿焦槽1和2号高炉矿焦槽2布 置一套共用的返焦系统,共用一套返焦系统可进一步简化系统结构,进一步减少工程投资。 本实施例中的返焦系统包括返焦带式输送机10和粉焦仓11,所述返焦带式输送机10布置 在矿焦槽槽下,筛分装置6不合格焦料出口同返焦带式输送机10对应设置,所述返焦带式 输送机10将粉焦运往粉焦仓11 ;当然在具体实施中返焦带式输送机10可以用其他输料设 备替代。作为对本实施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粉焦仓11布置一个,数量少,可进一步节 约系统占地面积和系统工程投资。
作为对本实施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ι号高炉矿焦槽ι和2号高炉矿焦槽2布置一 套共用的返矿系统;共用一套返矿系统可进一步简化系统结构,进一步减少工程投资。本实 施例中的返矿系统包括返矿带式输送机12和粉矿仓13,所述返矿带式输送机12布置在矿 焦槽槽下,筛分装置6不合格矿料出口同返矿带式输送机12对应设置,所述返矿带式输送 机12将粉矿运往粉矿仓13 ;当然在具体实施中返矿带式输送机12可以用其他输料设备替 代。作为对本实施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粉矿仓13布置一个,数量少,可进一步节 约系统占地面积和系统工程投资。采用本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的矿焦槽系统,其系统结构简洁紧 凑、系统故障率较低,系统操作、维护方便,且易于控制粉尘及噪音等污染源,粉矿和粉焦便 于集中外运,使矿焦槽周围和厂区的环境更加环保;该工艺减少了设备台数量,降低了运行 成本,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设备运行消耗。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参照较佳 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 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包括1号高炉矿焦槽、2号高炉矿焦 槽、槽上供料系统、槽下供料系统、返矿系统和返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1号高炉矿焦槽 和2号高炉矿焦槽沿直线方向串联合并布置,所述1号高炉矿焦槽和2号高炉矿焦槽布置 一套共用的槽上供料系统,1号高炉矿焦槽和2号高炉矿焦槽分别布置一套独立使用的槽 下供料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槽上供料系统包括带式输送机、卸料车和槽前转运站,所述带式输送机和卸料车布置在两 座高炉矿焦槽槽上方,所述槽前转运站和矿焦槽通过带式输送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槽前转运站布置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 艺,其特征在于所述1号高炉矿焦槽和2号高炉矿焦槽布置一套共用的返焦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返焦系统包括返焦带式输送机和粉焦仓,所述返焦带式输送机布置在矿焦槽槽下,所述返 焦带式输送机将粉焦运往粉焦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粉焦仓布置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1 号高炉矿焦槽和2号高炉矿焦槽布置一套共用的返矿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返矿系统包括返矿带式输送机和粉矿仓,所述返矿带式输送机布置在矿焦槽槽下,所述返 矿带式输送机将粉矿运往粉矿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粉矿仓布置一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座高炉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工艺,包括1号高炉矿焦槽、2号高炉矿焦槽、槽上供料系统、槽下供料系统、返矿系统、返焦系统,所述1号高炉矿焦槽和2号高炉矿焦槽沿直线方向串联合并布置,所述1号高炉矿焦槽和2号高炉矿焦槽布置一套共用的槽上供料系统,1号高炉矿焦槽和2号高炉矿焦槽分别布置一套独立使用的槽下供料系统;本发明的矿焦槽系统串联合并布置,槽上供料系统、返矿系统和返焦系统均可只设一套;总体布置更加紧凑,占地面积小,各系统更加简洁,系统设备少,工程土建和设备投资低;同时,系统故障率低,系统操作、维护简单,生产成本低,同时易于集中控制粉尘及噪音等污染源,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
文档编号C21B7/00GK102061347SQ201110028298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6日
发明者任伟军, 凌奇, 刘治国, 夏光勇, 曾高强, 欧阳标, 汪勇, 黄迎 申请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