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内齿圈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齿圈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同步器齿圈是汽车变速机构中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它的加工质量、结构、使用寿命等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正常行驶及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其热处理技术较为落后,像采用离子氮化的技术加工内齿圈,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汽车的要求,齿圈加工,通常采用40Cr等中碳合金钢,先粗车,再调质,后进行精加工,然后进行氮化,这样做可以防止齿圈变形,但它的表面硬度低,硬化层浅,加工成本高,现在迫切需要一种方法解决这些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齿圈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制作的齿圈既能提高表面硬度、心部硬度、硬化层深、降低加工成本,又能保证齿圈尺寸。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齿圈的加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 锻造,选用低碳合金钢,依据图纸要求预留余量,锻造成形;步骤二、正火,采用等温正火技术消除锻造产生的不良组织,并使组织均匀;步骤三、粗车,去除大量余量,将外圆、孔、端面进行初步成形;步骤四、精车,将外圆、孔、端面、止口依照技术要求精车成形;步骤五、插齿,将内齿圈的齿形加工成型;步骤六、渗碳,通过多用炉渗碳,确保渗碳层在O. 6-1. Omm之间;步骤七、压淬,将工件加热,再移至压床上压淬;步骤八、抛丸,将压淬好的工件进行抛丸,清洁表面,去除表面非马氏体,得到成品。所述正火过程中正火温度为920_930°C,等温温度为600_650°C,等温正火后硬度为160-200HBW ;所述压淬过程中将工件在转底炉上加热至840-860度后在进行压淬。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制作的齿圈既提高了表面硬度、心部组织、硬化层深、降低加工成本,又能保证齿圈变形,从而提高了齿圈的使用寿命和车的载荷能力。
图I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齿圈的加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 锻造,选用低碳合金钢20CrMnTiH材料,依据图纸要求预留余量,锻造成形;步骤二,正火,采用等温正火技术,正火温度在920-930 °C,等温温度600-650 °C,等温正火后硬度 160-200HBW,并能消除锻造产生的不良组织,并使组织均匀;步骤三,粗车,去除大量余量, 将外圆、孔、端面进行初步成形;步骤四,精车,将外圆、孔、端面、止口依照技术要求精车成形;步骤五,插齿,将内齿圈的齿形加工成型,齿形精度保证在8级之内;步骤六,渗碳,通过多用炉渗碳,确保渗碳层在O. 6-1. Omm之间;步骤七,压淬,将工件在转底炉上加热至 840-860度,再移至压床上压淬,这样可以减少变形,齿形能保证在9级之内;步骤八,抛丸, 将压淬好的工件进行抛丸,清洁表面,去除表面非马氏体,这样可以增加齿圈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内齿圈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锻造,选用低碳合金钢,依据图纸要求预留余量,锻造成形;步骤二、正火,采用等温正火技术消除锻造产生的不良组织,并使组织均匀;步骤三、粗车,去除大量余量,将外圆、孔、端面进行初步成形;步骤四、精车,将外圆、孔、端面、止口依照技术要求精车成形;步骤五、插齿,将内齿圈的齿形加工成型;步骤六、渗碳,通过多用炉渗碳,确保渗碳层在O. 6-1. Omm之间;步骤七、压淬,将工件加热,再移至压床上压淬;步骤八、抛丸,将压淬好的工件进行抛丸,清洁表面,去除表面非马氏体,得到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内齿圈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正火过程中正火温度为920-930°C,等温温度为600-650°C,等温正火后硬度为160-200HBW。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内齿圈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压淬过程中将工件在转底炉上加热至840-860度后在进行压淬。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齿圈的加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锻造、正火、粗车、精车、插齿、渗碳、压淬、抛丸。本发明制作的齿圈既提高了表面硬度、心部组织、硬化层深、降低加工成本,又能保证齿圈变形,从而提高了齿圈的使用寿命和车的载荷能力。
文档编号C21D9/40GK102581574SQ20121007355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0日
发明者江国辉 申请人:江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