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熔模铸造的浇口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226阅读:28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熔模铸造的浇口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用于熔模铸造的浇口棒。
背景技术
熔模铸造,又称失腊法,它是用腊制作所要铸成器物的模子,然后在腊模上涂上泥浆,形成泥模,等泥模晾干后,再焙烧成陶模,在焙烧的过程中,腊模全部熔化流失,只剩陶模,再从制泥模时留下的浇注口灌入铜液,经冷却后就制成所需的器物。通常,熔模铸造工艺出品率用公式表示为K= ,..X 100%(其中,K表示出品率,Gz表示铸件的总重量,G1表示烧冒系统的总重量。)从以上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在保证铸件重量Gz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减少浇冒系统的重量G1就能提高熔模铸造的出品率K。在现有技术的熔模铸造中,浇冒系统包括浇口杯、直浇道和内浇口,浇口杯连接在直浇道的上端,直浇道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内浇口,每个内浇口对应连通一个铸件的型腔,通常将浇口杯与直浇道合并称为浇口棒,而大多数情况下,直浇道的横截面为正方形,这样内浇口分别设置在四方形的四个边上,通常一个浇口棒设置一层的内浇口。但是,这种结构的浇口棒存在以下的缺点由于熔模铸造件的尺寸一般较小,通常为3mm 50mm之间较为常见,因而传统上大多数熔模铸件的浇冒系统是采用直浇道——内浇口补缩形式的设计,主要有热节圆比例法、当量热节法等等,这些方法中把内浇口作为补缩通道,直浇道作为提供补缩金属液的补缩源,浇口杯只起到了漏斗的作用,因此,直浇道过于粗大,即直浇道的横截面边长与长度的比值为1:2,从而导致增加浇注系统的自耗补缩,因而降低了产品的出品率;另外,粗大的浇口棒只设置了一层内浇口,也导致了较低的出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增加产品的出品率的用于熔模铸造的烧口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熔模铸造的浇口棒,包括浇口杯、内浇道和直浇道,所述的浇口杯连接在直浇道的上端,直浇道的横截面为四方形,所述的内浇道为多个,分别对称分布在直浇道的四个面上,所述的直浇道的长度与直浇道的横截面边长的比值范围为5 6。所述的直浇道的长度与直浇道的横截面边长的最佳比值为5:1。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将现有技术中直浇道的长度与横截面边长的比值从2增加到5 6,这样,加长了直浇道的长度,减少了直浇道的横截面边长尺寸,这样,直浇道的横截面积减少了,将浇口杯作为重要的补缩源,直浇道只起到补缩通道的作用,降低了浇注系统的自耗补缩,因而提高了产品的出品率。[0010]作为改进,所述的内浇道为至少两层,每层四个内浇道对称分布在直浇道的四个面上。采用这种结构,是因为直浇道的长度增长后,可以提高蜡模串的数量,因此,更加提高了广品的出品率。

图I是现有技术用于熔模铸造的浇口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熔模铸造的浇口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现有技术1’、浇口杯;2’、直浇道;3’、内浇道;B’、直浇道的横截面边长;L’、直浇道的长度;本实用新型1、浇口杯;2、直浇道;3、内浇道;B、直浇道的横截面边长;L、直浇道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由图I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用于熔模铸造的浇口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它包括浇口杯I’、内浇道3’和直浇道2’,所述的浇口杯I’连接在直浇道2’的上端,直浇道2’的横截面为四方形,所述的内浇道3’为单层的四个,分别对称分布在直浇道2’的四个面上。由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用于熔模铸造的浇口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它包括浇口杯I、内浇道3和直浇道2,所述的浇口杯I连接在直浇道2的上端,直浇道2的横截面为四方形,所述的内浇道3为多个,分别对称分布在直浇道2的四个面上。所述的直浇道2的长度L与直浇道2的横截面边长B的比值范围为5 6,其中最佳比值为5:1。所述的内浇道3为至少两层,每层四个内浇道3且对称分布在直浇道2的四个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浇道3为八个,分为两层,每层四个分布在直浇道2的四个面上。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结构,其中内浇道的数量还可以更多,比如三层、四层等等,这要根据实际生产时的蜡模的重量等因素来决定。以上这些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熔模铸造的浇口棒,包括浇口杯(I)、内浇道(3)和直浇道(2),所述的浇口杯(I)连接在直浇道(2)的上端,直浇道(2)的横截面为四方形,所述的内浇道(3)为多个,分别对称分布在直浇道(2)的四个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浇道(2)的长度(L)与直浇道(2)的横截面边长(B)的比值范围为5 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熔模铸造的浇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浇道(2)的长度(L)与直浇道(2)的横截面边长(B)的比值为5:1。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熔模铸造的浇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浇道(3)为至少两层,每层四个内浇道(3)且对称分布在直浇道(2)的四个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了一种用于熔模铸造的浇口棒,包括浇口杯(1)、内浇道(3)和直浇道(2),所述的浇口杯(1)连接在直浇道(2)的上端,直浇道(2)的横截面为四方形,所述的内浇道(3)为多个,分别对称分布在直浇道(2)的四个面上,所述的直浇道(2)的长度(L)与直浇道(2)的横截面边长(B)的比值范围为5~6。采用以上结构后,加长了直浇道的长度,减少了直浇道的横截面边长尺寸,这样,直浇道的横截面积减少了,将浇口杯作为重要的补缩源,直浇道只起到补缩通道的作用,降低了浇注系统的自耗补缩,因而提高了产品的出品率。
文档编号B22C9/08GK202621834SQ20122019813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4日
发明者徐存达 申请人:宁波通达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