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金属线材加工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技术,特别是一种金属线材加工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迅猛的发展起来,但是受到我国总体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的影响,汽车行业中一些关键部件仍然主要依赖进口,尤其安全部件,国内能够生产的企业少之又少。我们所进入的汽车用弹簧钢丝行业就是其中之一。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期刚刚兴起的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行业,虽然经过了 10年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与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企业只限于为低端车型提供弹簧钢丝。高端市场仍被进口和国外客商在华企业占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金属线材加工生产系统。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属线材加工生产系统,线材拉丝机、线材抛丸除锈机、淬火回火装置、保温腔、水冷槽和涡流探伤仪依次通过传送带连接在一起,且驱动传送带运转的电机、线材抛丸除锈机、线材拉丝机、淬火回火装置、保温腔、水冷槽和涡流探伤仪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线材抛丸除锈机是在抛丸室的上下左右内壁上安装四个可抛射铁丸的抛丸器形成的结构。所述淬火回火装置是由高频加热器、油冷槽和中频加热器依次连接构成的结构。所述保温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金属线材加工生产系统,在生产过程中,零污染、零排放,没有化学试剂参与,用抛丸除锈技术来代替酸洗磷化的除锈技术,降低了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的投入,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金属线材加工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线材拉丝机;2、线材抛丸除锈机;3、淬火回火装置;4、保温腔;5、水冷槽;
6、涡流探伤仪;7、传送带;8、电机;9、中央控制器;10、抛丸室;11、高频加热器;12、油冷槽;13、中频加热器;14、温度传感器;15、抛丸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金属线材加工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金属线材加工生产系统的解剖结构图,如图所示,一种金属线材加工生产系统,线材拉丝机I、线材抛丸除锈机2、淬火回火装置3、保温腔4、水冷槽5和润流探伤仪6依次通过传送带7连接在一起,且驱动传送带运转的电机8、线材抛丸除锈机、线材拉丝机、淬火回火装置、保温腔、水冷槽和涡流探伤仪分别与中央控制器9电连接。其中,所述线材抛丸除锈机是在抛丸室10的上下左右内壁上安装四个可抛射铁丸的抛丸器15形成的结构;所述淬火回火装置是由高频加热器11、油冷槽12和中频加热器13依次连接构成的结构;所述保温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4。经检验合格的线形金属材料(弹簧钢盘条),按照客户要求进行生产,先进入线材拉丝机,经过先进的抛丸除锈机进行表面除锈处理;进入淬火回火装置,进入淬火回火装置后,进行高频加热淬火-回火处理,工序过程为钢丝经过高频感应加热线圈,达到预定工艺温度,之后钢丝进入油槽,油冷却;之后进入中频加热感应线圈,加热到预定回火温度,进行保温。保温后水冷却至室温;进行表面涡流探伤。探伤后表面涂油。下线后,进行成品检验。检验合格后包装进入成品库,等待发货。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 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线材加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线材拉丝机(I)、线材抛丸除锈机(2)、淬火回火装置(3)、保温腔(4)、水冷槽(5)和涡流探伤仪(6)依次通过传送带(7)连接在一起,且驱动传送带运转的电机(8)、线材抛丸除锈机、线材拉丝机、淬火回火装置、保温腔、水冷槽和涡流探伤仪分别与中央控制器(9)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金属线材加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抛丸除锈机是在抛丸室(10)的上下左右内壁上安装四个可抛射铁丸的抛丸器(15)形成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金属线材加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回火装置是由高频加热器(11)、油冷槽(12)和中频加热器(13)依次连接构成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金属线材加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线材加工生产系统,线材抛丸除锈机、线材拉丝机、淬火回火装置、保温腔、水冷槽和涡流探伤仪依次通过传送带连接在一起,且驱动传送带运转的电机、线材抛丸除锈机、线材拉丝机、淬火回火装置、保温腔、水冷槽和涡流探伤仪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工序严密,生产效率高,无污染、物排放。
文档编号C21D1/62GK202780849SQ20122040472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范建军 申请人:天津凯吉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