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形金属材料淬火回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40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形金属材料淬火回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技术,特别是一种线形金属材料淬火回火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淬火和回火工序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淬火、油冷和回火等工序都需要在不同的装置内完成,在加工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不同的转换工作地点,这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并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线形金属材料淬火回 火装置。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线形金属材料淬火回火装置,包括机壳,机壳内部分为淬火室、冷却室和回火室三个连通的部分,淬火室内安装有高频加热线圈,冷却室内固定有油冷槽,回火室内安装有中频加热线圈。所述油冷槽是由左右两端设有圆口的冷却腔、安装在冷却腔内部顶端的油料喷头和与冷却腔底端对接并通过导油孔连通的油料回收腔共同组成的,且油料喷头通过抽油泵与油料回收腔连接。所述油料喷头是空心的长杆状结构,且长杆的表面上设有多个喷油孔。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线形金属材料淬火回火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可在同一设备内完成淬火、油冷和回火三道工序,使用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的投入。

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线形金属材料淬火回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油冷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机壳;2、淬火室;3、冷却室;4、回火室;5、高频加热线圈;6、油冷槽;7、圆口 ;8、冷却腔;9、油料喷头;10、导油孔;11、油料回收腔;12、抽油泵;13、喷油孔;14、中频
加热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线形金属材料淬火回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线形金属材料淬火回火装置,包括机壳1,机壳内部分为淬火室2、冷却室3和回火室4三个连通的部分,淬火室内安装有高频加热线圈5,冷却室内固定有油冷槽6,回火室内安装有中频加热线圈14。其中,所述油冷槽是由左右两端设有圆口 7的冷却腔8、安装在冷却腔内部顶端的油料喷头9和与冷却腔底端对接并通过导油孔10连通的油料回收腔11共同组成的,且油料喷头通过抽油泵12与油料回收腔连接;所述油料喷头是空心的长杆状结构,且长杆的表面上设有多个喷油孔13。本技术方案的特点是将淬火、油冷和回火三道工序集中在一个装置内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在本技术方案中,加工材料为铜线或钢线等线形材料,该线形材料由机壳上的圆口进入机壳内部,先经过淬火室内的高频加热线圈加热淬火,完成淬火工序后,在进入油冷槽降温冷却,最后进入回火室内进行回火,完成整个加工过程。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线形金属材料淬火回火装置,包括机壳(I),其特征在于,机壳内部分为淬火室(2)、冷却室(3)和回火室(4)三个连通的部分,淬火室内安装有高频加热线圈(5),冷却室内固定有油冷槽(6),回火 室内安装有中频加热线圈(1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形金属材料淬火回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槽是由左右两端设有圆口(7)的冷却腔(8)、安装在冷却腔内部顶端的油料喷头(9)和与冷却腔底端对接并通过导油孔(10)连通的油料回收腔(11)共同组成的,且油料喷头通过抽油泵(12)与油料回收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形金属材料淬火回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料喷头是空心的长杆状结构,且长杆的表面上设有多个喷油孔(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形金属材料淬火回火装置,包括机壳,机壳内部分为淬火室、冷却室和回火室三个连通的部分,淬火室内安装有高频加热线圈,冷却室内固定有油冷槽,回火室内安装有中频加热线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方便,降低了劳动成本。
文档编号C21D1/18GK202786360SQ20122040467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范建军 申请人:天津凯吉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