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623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材料退火的附属设备,涉及一种罩式退火炉保护气体发生装置的热交换器,尤其适用于氨分解设备的余热利用。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应用罩式退火炉进行光亮退火时,炉内需要充入保护气体,以防止氧化。保护气体是应用氨分解装置产生的,保护气体制备过程中,工艺要求高温气体需要冷却后在进行进行干燥净化。原冷却方法为应用通冷却水的专用冷却装置,原方法存在的问题是:①需要投资建专用冷却装置热量损失掉了,而且恶化了工作环境浪费水资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把应用通冷却水的专用冷却装置,改为一种利用余热的热交换器。即满足了制备保护气的工艺要求,又能做到余热利用节约能源,同时节约了水资源。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根据保护气制备程序,低温氨气进入分解炉吸收热量,在高温状态下分解,高温保护气需要冷却后流向干燥净化系统,而设计一副蛇形套管。内管通需要冷却的高温保护气,外管通需要升温的低温氨气,低温氨气吸收高温保护气的余热而升温,高温保护气将热量传递给低温氨气而降温。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余热的换热器,满足了制备保护气的工艺要求;可以进行余热利用节约能源,防止因散热引起工作环境温度大幅升高;同时节约了水资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低温氨气,2、夕卜管进口、3、换热器,4、夕卜管出口 5、高温氨气,6、分解炉,7、高温保护气,8内管进口,9、内管出口,10、室温保护气,11、净化装置,12、退火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实施实例仅仅是解释、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换热装置结构及工作程序,包括氨气、外管进口、换热器、外管出口、高温氨气、分解炉、高温保护气、内管进口、内管出口、室温保护气、退火炉。低温氨气I经外管进口 2进入换热器3蛇形套管的外管,低温氨气吸收高温保护气的余热而升温,高温氨气5由外管出口 4经管道进入分解炉6,高温氨气5在分解炉6内分解为保护气体,高温保护气7经内管进口 8进入换热器3蛇形套管内管,高温保护气7将热量传递给氨气而降温,低温保护气10经内管出口 9进入净化装置11,净化后输送给退火炉12。
权利要求1.一种换热器装置,包括低温氨气、外管进口、换热器、外管出口、高温氨气、分解炉、高温保护气、内管进口、内管出口、室温保护气、净化装置、退火炉,其特征在于:低温氨气经外管进口进入换热器,低温氨气吸热成为高温氨气,通过外管出口进入分解炉分解为高温保护气,高温保护气经内管进口进入换热器降温成为室温保护气,由内管出口输出的室温保护气进入净化装置,净化后输入退火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装置,包括低温氨气、外管进口、换热器、外管出口、高温氨气、分解炉、高温保护气、内管进口、内管出口、室温保护气、净化装置、退火炉,低温氨气1经外管进口2进入换热器3蛇形套管的外管,低温氨气吸收高温保护气的余热而升温,高温氨气5由外管出口4经管道进入分解炉6,高温氨气5在分解炉6内分解为保护气体,高温保护气7经内管进口8进入换热器3蛇形套管内管,高温保护气7将热量传递给氨气而降温,室温保护气10经内管出口9进入净化装置11,净化后送入退火炉12。采用本实用新型①可以实现余热利用节约能源;②防止因散热引起工作环境温度大幅升高;③节约了水资源。
文档编号C21D1/74GK203065517SQ2012206247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3日
发明者于盛铜 申请人:天津市亿博制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