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板材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288320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楔形板材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焊接输入热量超过300kJ/cm的高输入热量焊接能够适用的、拉伸强度为570MPa以上的楔形板材的制造方法。具体而言,将钢坯加热至1000℃~1200℃后,以900℃以下且Ar3点以上的终轧温度进行板厚沿长度方向变化成楔状的热轧,然后,加速冷却至500℃以下,其中,所述钢坯以质量%计C:0.03~0.12%、Si:0.03~0.5%、Mn:0.8~2.2%、P:0.015%以下、S:0.0005~0.0050%、Al:0.005~0.1%、Nb:0.003~0.014%、Ti:0.003~0.02%、B:0.0003~0.0025%、N:0.0030~0.0070%、Ca:0.0005~0.0050%,并且满足(1)式,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0≤N-Ti/3.42≤0.0025其中,N、Ti为各成分的质量%含量。
【专利说明】楔形板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适于造船(shipbuilding)、建筑(architecture)等的、板厚沿长度方 向连续变化的楔形板材(tapered plate)(也称为楔状钢板(tapere d steel plates)、LP 钢板(Longitudinally Profiled Steel Plate))的制造方法,涉及钢板内的强度差少、并且 焊接输入热量(welding heat input)超过300kJ/cm的高输入热量焊接(high-heat input welding)能够适用的、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为570MPa以上、且在长度方向上具有 10mm以上的厚部厚度与薄部厚度之差(板厚差(difference of steel plate thickness)) 的楔形板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厚钢板的形状通常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均是均匀的。但是,使板厚沿长度方 向连续变化时,有时对原材重量(material weight)的减轻、焊接工时(welding man-hour) 的削减具有较大效果。这样的厚钢板称为楔形板材、楔状钢板、或者LP钢板等,关于其制造 方法,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等具有多种提案。这些提案是以高尺寸精度 (dimensional accuracy)制造楔形板材作为目的。但是,除了尺寸精度之外,如果钢板的材 质特性(material property)以及材质的均勻性(material uniformity)不能满足,贝丨J不 能耐受实际应用。
[0003] 最近,对厚钢板的品质要求(quality demand)变严格,特别是高强度化的要求和 焊接性(weldability)的提高要求变强烈。针对这样的要求,采用控制乳制(controlled rolling)和控制冷却(controlled cooling)这样的TMCP法(Thermo-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热机械控制工艺)。该方法通过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域(no-re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range i n austenite)或(奥氏体+铁素体(ferrite))两相域中的强加工 (heavy reducti on)和其之后的奥氏体一铁素体相变(ferrite transformation),实现铁 素体晶粒(ferritic grain)的微小化,进而根据需要进行冷却,进一步实现高强度化、高韧 性化。
[0004] 但是,将该方法应用于楔形板材时,温度管理(temperature contro 1)极其困难, 材质变动(variation of material property)增大。
[0005] 特别是控制轧制为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域轧制和(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域轧制 (dual phase rolling、dual-phase rolling)这样的低温下的强加工的情况下,如楔形板 材那样在板厚方向上厚度不同时,薄部与厚部的钢板温度的温度差变得过大,存在强度的 差异增大的问题。为了消除这样的材质的不均勻(inhomogeneous of material),制造均质 的楔形板材,进行了一些提案。
[0006] 例如,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楔形板材的冷却方法,其为了得到均匀的材质, 实测冷却前的长度方向的温度的分布,基于该实测值,运算各点的最佳冷却条件(optimum cooling condition),根据板厚修正冷却时的通板速度(conveying speed)。专利文献5 中公开了在钢板的薄部和厚部同时开始冷却、并改变出现冷却装置的时期的楔形板材的冷 却方法,或者冷却沿钢板长度方向依次开始、并且同时结束冷却的楔形板材的冷却方法。均 是在进行加速冷却时减小钢板内的材质的偏差(V ariation of material property)的提 案。
[0007] 另一方面,作为通过设计钢板的成分组成来尝试解决这样的技术问题的例子,具 有专利文献6。该技术中公开了通过将Nb添加量提高为0. 015%?0. 06%,使强度的偏差 (scatter of strength)减小。
[0008] 另外,专利文献 7 中公开了如果使由 Hv2Q_5Q = -110+460C+44Si+39Mn-31Cu-9Ni+l lCr+22Mo+180V+9600B-23000MoXB 表示的 Hv2(i_5(i 值(以与板厚为 20mm 和 50mm 的钢板的 800?500°C下的空冷速度(air coo ling)相当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常温时的Hv硬度之差) 为15以下,则使强度的偏差减小。
[0009] 但是,近年来,在其需求增高的高输入热量焊接(high-heat input welding)能够 适用的钢材中,为了确保焊接部的韧性,在各种成分设计(alloy design)上存在制约,因 此,作为楔形板材,从降低强度偏差的观点出发的成分设计不容易,特别是在含有B的高输 入热量焊接用的钢材的情况下,存在根据板厚和终乳温度(finishing temperature)的变 化、强度的偏差倾向变显着的问题。
[0010] 现有技术文献
[0011] 专利文献
[0012]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公昭50-36826号公报
[0013]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公昭60-124号公报
[0014]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公平5-49361号公报
[0015] 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昭62-166013号公报
[0016] 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平7-68309号公报
[0017] 专利文献6 :日本特许第3180944号公报
[0018] 专利文献7 :日本特许第39725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9]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2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为 570MPa以上、强度的偏差小、并且焊接输入热量(welding heat input)超过300kJ/cm的 高输入热量的焊接部的韧性优良的、长度方向的厚部厚度与薄部厚度之差(倾斜量)具有 10mm以上的楔形板材的制造方法。
[0021]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0022]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考察了 Ti、N含量对Ti、N含量不同的含有B的 楔形板材的厚部与薄部的强度差的影响,得到了 Ti、N含量满足0彡N-Ti/3. 42彡0. 0025 时,能够稳定地确保适当量的固溶B(s olid solute B),厚部与薄部的强度差减小的见解。
[0023]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见解进一步进行研究而完成的,S卩,本发明为:
[0024] 1. -种拉伸强度为570MPa以上、厚部厚度与薄部厚度之差为10mm以上的楔形板 材的制造方法,其中,将钢坯加热至l〇〇〇°C?1200°C后,以900°C以下且Ar 3点以上的终轧 温度进行板厚沿长度方向变化成楔状的热轧,然后,加速冷却至500°C以下,其中,所述钢坯 以质量%计 c :0· 03 ?0· 12%、Si :0· 03 ?0· 5%、Μη :0· 8 ?2· 2%、P :0· 015% 以下、S : 0. 0005 ?0. 0050 %、A1 :0. 005 ?0. 1 %、Nb :0. 003 ?0. 014 %、Ti :0. 003 ?0. 02 %、B : 0· 0003 ?0· 0025%、N :0· 0030 ?0· 0070%、Ca :0· 0005 ?0· 0050%,并且满足(1)式,余 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0025] 0 彡 N-Ti/3. 42 彡 0· 0025 · · · · (1)
[0026] 其中,N、Ti为各成分的质量%含量。
[0027] 2.如1所述的拉伸强度为570MPa以上、厚部厚度与薄部厚度之差为10mm以上 的楔形板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钢坯的成分组成以质量%计还含有选自Cu :0.05? 1. 0%、Ni :0· 05 ?1. 0%、Cr :0· 05 ?0· 5%、Mo :0· 05 ?0· 5%、V :0· 02 ?0· 1%中的一种 或两种以上。
[0028] 3.如1或2所述的拉伸强度为570MPa以上、厚部厚度与薄部厚度之差为10mm以上 的楔形板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钢坯的成分组成以质量%计还含有选自Mg :0.0005? 0.005%、21':0.003 ?0.02%、1?]\1:0.003 ?0.02%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29]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伸强度为570MPa以上、厚部厚度与薄部厚度之差为 10mm以上的楔形板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坯的成分组成以质量%计还含有0 : 0.0030%以下,而且Ca、0、S的各含量满足下述(2)式,
[0030] 0· 3 彡 ACR 彡 0· 8.....(2)
[0031] 其中,ACR = (Ca-(0. 18+130XCa) X0)/1. 25/S,
[0032] Ca、0、S表示各成分的质量%含量。
[0033] 发明效果
[0034] 根据本发明,可以制造拉伸强度为570MPa以上、厚部、薄部的强度差少、也能够 适用于埋弧焊(submerged arc welding)、气电焊(elec trogas arc welding)、电禮:焊 (electroslag welding)等高输入热量焊接用途的、厚部厚度与薄部厚度之差(倾斜量)为 10mm以上的楔形板材,在产业上极其有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本发明中,规定成分组成、制造条件。说明中%为质量%。
[0036][成分组成]
[0037] C :0.03 ?0.12%
[0038] C为了得到作为结构用钢(structural steel)必要的强度而添加 0· 03%以上。 另一方面,添加超过0.12%时,使焊接热影响部(welded heat affected zone)的韧性 (toughness)降低,因此,设为 0.03%?0.12%。优选为 0.04 ?0.09%。
[0039] Si :0.03 ?0.5%
[0040] Si为了确保脱氧(deoxidation)和强度,添加 0.03%以上。添加超过0.5%时, 在高输入热量焊接的情况下,在焊接热影响部上生成岛状马氏体,使韧性变差,因此,设为 0.5%以下。优选为0.4%以下。
[0041] Mn :0.8 ?2. 2%
[0042] Μη为了确保母材的强度,添加0. 8%以上。另一方面,超过2. 2%时,使焊接部的韧 性显着变差,因此,设为〇. 8?2. 2%,更优选为1. 2?2. 0%。
[0043] P :0.015% 以下
[0044] P在本发明中是不可避免的杂质,含有超过0. 015%时,通过高输入热量焊接在热 影响部生成岛状马氏体(island martensite, M-A con stituent),使韧性、特别是CT0D特 性(crack tip opening displacement property)降低,因此,设为0.015% 以下。优选为 0. 012% 以下。
[0045] S :0· 0005 ?0· 0050%
[0046] S由于生成CaS、MnS,设为0. 0005%以上。另一方面,超过0. 0050%时,使母材的 韧性降低,因此,设为0. 0005?0. 0050%。
[0047] A1 :0· 005 ?0· 1%
[0048] A1为了使钢脱氧,设为0.005 %以上。另一方面,超过0. 1 %时,母材的韧性降低, 焊接金属(weld metal)的韧性也降低,因此,设为0.005?0. 1%,优选为0.01?0.06%。
[0049] Nb :0· 003 ?0· 014%
[0050] Nb为了确保母材的强度、韧性以及焊缝的强度(strength of weld joint)是有效 的,为了得到该效果,需要为0.003%以上,但如果超过0.014%,则在进行高输入热量焊接 时,焊接热影响部的韧性降低,因此,设为〇. 003?0. 014%。优选为0. 005?0. 013%。
[0051] Ti :0· 003 ?0· 02%
[0052] Ti在凝固时生成TiN,析出,抑制在焊接热影响部的奥氏体粒子(a ustenite grain)的粗大化,成为铁素体相变核(nucleus of ferrite transfor mation),使铁素体 析出,提高韧性,因此,添加〇. 003%以上。另一方面,超过0. 02%时,TiN粒子变粗大,使韧 性降低,因此,设为〇· 003?0· 02%。优选为0· 005?0· 018%。
[0053] B :0· 0003 ?0· 0025%
[0054] B在钢板制造时,以固溶B(solute B)的形式有助于淬火性(harden ability),使 母材强度提高,并且在进行高输入热量焊接时,在焊接热影响部生成BN,降低固溶N,另外, 形成铁素体相变核,生成铁素体,提高韧性,因此,添加〇. 0003%以上。
[0055] 另一方面,超过0. 0025 %时,淬火性增大,韧性降低,因此,设为0. 0003? 0.0025%。优选为 0.0005 ?0.0022%。
[0056] N :0· 0030 ?0· 0070%
[0057] N为了生成对韧性提高有效的TiN,设为0.0030%以上。另一方面,如果超过 0. 0070%,则有时无法确保在钢板制造时有助于淬火性的固溶B,并且在进行高输入热量焊 接时,焊接部(weld bond)附近的TiN熔解,焊接金属中的固溶N增大,使其韧性变差,因此, 设为 〇· 0030 ?0· 0070%。
[0058] 0 彡 N-Ti/3. 42 彡 0· 0025
[0059] 本发明中,要求拉伸强度为570MPa以上、强度偏差小、并且焊接输入热量超 过300kJ/cm的高输入热量焊接部的韧性优良,因此,在上述成分组成中规定本参数式 (formula)。Ti、N含量达到N-Ti/3. 42 > 0. 0025时,无法稳定地确保适当量的固溶B,针对 板厚和轧制条件(rolli ng condition)的变化,强度的偏差增大。另一方面,在N-Ti/3.42 < 〇的情况下,在进行高输入热量焊接时,焊接热影响部的韧性显着变差。因此,设为 0 彡 N-Ti/3. 42 彡 0· 0025。
[0060] Ca :0· 0005 ?0· 0050%
[0061] Ca在进行高输入热量焊接时使焊接热影响部的韧性良好,在CaS上MnS、TiN、BN 析出,通过提高铁素体的核生成的频率,使焊接热影响部的韧性提高。为了得到该效果,设 为0· 0005%以上。另一方面,超过0· 0050 %时,效果饱和,因此,设为0· 0005?0· 0050%。 优选为 〇· 0005 ?0· 0030 %,更优选为 0· 0007 ?0· 0030 %。
[0062]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成分,得到充分的作用效果,但在进一步使特性提高的情况 下,能够含有Cu、Ni、Cr、Mo、V、Mg、Zr、REM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63] Cu :0.05 ?1.0%
[0064] Cu对母材的高强度化有效,为了得到该效果,优选含有0. 05%以上,但超过1. 0% 时,产生热脆性(hot shortness),使钢板的表面性状变差,因此,在含有时,优选设为1. 0% 以下。更优选为〇. 1?〇. 8%。
[0065] Ni :0.05 ?1.0%
[0066] Ni将母材保持高韧性的同时,使强度升高,因此,为了得到该效果,优选含有 0. 05 %以上。另一方面,超过1.0 %时,该效果饱和,因此,在含有时,优选设为0.05? 1. 0%。更优选为0. 1?0. 9%。
[0067] Cr :0.05 ?0.5%
[0068] Cr对母材的高强度化有效,为了得到该效果,优选含有0. 05%以上,但大量添加 时,使韧性变差,因此,在含有时,优选设为0.5%以下。更优选为0. 1?0.4%。
[0069] Mo :0· 05 ?0· 5%
[0070] Mo对母材的高强度化有效,为了得到该效果,优选含有0. 05%以上,但大量添加 时,使韧性变差,因此,在含有时,优选设为〇. 5%以下。更优选为0. 07?0. 4%。
[0071] V :0.02 ?0.1%
[0072] V对母材的高强度化有效,为了得到该效果,优选含有0. 02%以上,但超过0. 1 % 时,使韧性降低,因此,在含有时,优选设为〇. 1 %以下。更优选为〇. 04?0. 08%。
[0073] Mg :0· 0005 ?0· 005%
[0074] Mg是具有氧化物的分散引起的韧性改善效果的元素。为了发挥这样的效果,优选 含有至少〇. 0005%以上,但即使超过含有0. 005 %,效果也饱和,因此,在含有时,优选设为 0. 005% 以下。
[0075] Zr :0· 003 ?0· 02%
[0076] Zr是具有氧化物(oxide)的分散(dispersion)引起的韧性改善效果的元素。为 了发挥这样的效果,优选含有至少〇. 003%以上,但即使超过含有0. 02%,效果也饱和,因 此,在含有时,优选设为0. 02%以下。更优选为0. 004?0. 018%。
[0077] REM :0· 003 ?0· 02%
[0078] REM是具有氧化物的分散引起的韧性改善效果的元素。为了发挥这样的效果,优 选含有至少〇. 003%以上,但即使超过含有0. 02%,效果也饱和,因此,在含有时,优选设为 0.02%以下。更优选为0.004?0.018%。
[0079] 0:0.0030% 以下
[0080] 〇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含有,在钢中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使纯度降低。因此,本发 明中,优选尽可能降低。〇含量超过0.0030%时,CaO系夹杂物变粗大,对韧性产生不良影 响。另外,本发明中,使Ca以CaS的形式结晶,因此,与Ca的结合力强的0在Ca添加前强 化脱气,或投入脱氧剂,优选将钢水中的0降低至0. 0030%以下。
[0081] 0.3 彡 ACR 彡 0.8
[0082] 其中,ACR = (Ca-(0· 18+130XCa) X0) /1. 25/S
[0083] Ca、0、S表不各成分的质量%含量。
[0084] 为了能够使高输入热量焊接时的在高温下也不会熔解的铁素体相变生成核微小 地分散,使焊接热影响部的组织为微小的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实现高韧性化,Ca以及S需 要以满足0. 3彡ACR彡0. 8的关系的方式含有。
[0085] 通过使ACR的值为0. 3以上且0. 8以下,作为铁素体生成核起作用的MnS在CaS 上析出,微小地分散,因此,能够使高输入热量焊接时的焊接热影响部的组织为微小的铁素 体+珠光体的组织,实现高韧性化。
[0086] ACR的值不足0. 3时,CaS由于没有结晶,因此,S以MnS单独的方式析出。该MnS 通过钢板制造时的轧制伸长,引起母材的韧性的降低,并且由于本发明的主要目标即在焊 接热影响部MnS发生熔化,因此,不能实现微小分散。
[0087] 另一方面,ACR的值超过0.8时,大部分的S通过Ca被固定,作为铁素体生成核起 作用的MnS在CaS上不会析出,因此,不会发挥充分的功能。
[0088] [制造条件]
[0089] 本发明中,通过形成上述成分组成,能够稳定地确保适当量的固溶B,因此,可以针 对板厚和轧制条件的变化缩小强度的偏差。因此,以往,为了使楔形板材高强度化而采用加 速冷却时,随着板厚从厚部向薄部变化,钢板强度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动,结果,本发明中,即 使采用加速冷却,也可以得到厚部与薄部的强度差小的高强度楔形板材。
[0090] 作为本发明的楔形板材的原材的钢坯,可以在将上述成分组成的钢通过例如转炉 (steel converter)、电炉(electric furnace)、真空溶炉(va cuum melting furnace)等 通常的冶炼工艺(refining process)进行烙炼后,使用连铸法(continuous casting)或铸 锭-开坯轧制法等常规方法进行制造,没有特别限制。
[0091] 本发明中,如下规定钢述加热温度(slab heating temperature)、热乳条件(hot rolling condition)、冷去 P条件(cooling condition)。
[0092] 钢坯加热温度:1000?1200°C
[0093] 钢坯加热温度小于1000°C时,添加成分不能充分地固溶。另一方面,超过1200°C 时,奥氏体粒子变粗大,即使通过之后的轧制也不能进行小粒化,韧性变差。因此,钢坯加热 温度设为1000?1200°c的范围。优选为1030?1180°C的范围。
[0094] 热轧条件
[0095] 将钢坯加热后,进行热轧。通过热轧赋予在长度方向上板厚不同的锥度。通过咬 入钢板后,在预先设定的道次中使轧辊开度(roll gap)变化,进行热轧,由此可以实现楔形 板材中的长度方向的板厚的变化。
[0096] 本发明中,对每个道次(pass)的乳制量(rolling reduction)(也称为乳制率) 没有特别限定。热乳的终乳温度(finishing rolling temperature)为钢板表面温度,设为 900°C以下且Ar3点以上。终轧温度小于Ar3点时,不能得到规定的强度,另外,超过900°C 时,韧性变差,因此,终轧温度设为900°C以下且Ar3A以上。优选为(Ar3+10°C)?880°C 的范围。
[0097] 冷却条件
[0098] 在热乳结束后进行加速冷却(accelerated cooling)。冷却停止温度(c ooling stop temperature)超过500°C时,不会得到拉伸强度570MPa以上的钢板强度,因此,在钢 板表面温度下进行加速冷却至500°C以下。优选为490°C以下的范围。
[0099] 需要说明的是,规定热轧条件、冷却条件的钢板表面温度,可以使用例如放射温度 计(radiation thermometer)进行测定。
[0100] 本发明通过上述成分组成与制造条件的组合,能够稳定地确保适当量的固溶B,得 到淬火性的提高效果和高输入热量焊接的焊接热影响部的韧性的提高效果,因此,楔形板 材的厚部厚度与薄部厚度之差(倾斜量)在钢板内即使为1〇_以上,也得到拉伸强度为 570MPa以上、具有优良的高输入热量焊接的焊接热影响部的韧性的楔形板材。
[0101] [实施例1]
[0102] 将具有表1所示的化学组成(chemical composition)的钢述在表2所示的条件 下进行热乳,制造厚部60mm、薄部50mm、倾斜量(厚部厚度与薄部厚度之差)10mm的楔形板 材。
[0103] 由楔形板材的厚部与薄部各自的板厚1/4位置,沿与乳制方向(rol ling direction)垂直的方向采集平行部14C>X85mm、标点间距离(gauge 1 ength)70mm的圆 棒拉伸试验片(round bar type tensile specimen),沿与乳制方向平行的方向采集2mmV 缺口夏比试验片(V notched charpy s pecimen),评价母材的强度和-4(TC下的吸收能量 (absorbed energy)。-40°C下的吸收能量设为3个值的平均值。
[0104] 另外,为了评价焊接热影响部(以下,也称为HAZ)的韧性,从这些钢板上采集宽度 80mmX长度80mmX厚度15mm的试验片用于焊接热循环(weld thermal cycle),关于施加 了在加热至1450°C后以270秒冷却800?500°C (与板厚55mm的钢板中的气电焊中的输 入热量400kJ/cm的焊接热影响部的热循环相当)的焊接热循环的试验片,实施2mmV缺口 夏比试验,评价模拟HAZ韧性(toughness of Simulated HAZ)。
[0105] 将楔形板材的厚部、薄部的机械性质和焊接热循环后的韧性示于表2。本发明例 的No. 1?No.均满足YS :460MPa以上、TS :570MPa以上、-40°C下的吸收能量:300J以上(3 次平均),厚部、薄部的强度差均小,TS小于20MPa,YS小于30MPa,另外,模拟HAZ韧性也优 良,为vTrs :-40°C以下。
[0106] 另一方面,达到N-Ti/3. 42 > 0. 0025的No. 11、No. 14的厚部、薄部的强度差大。 此外,在适当的成分或制造条件之外的例子,得到无法满足YS :460MPa以上,TS :570MPa以 上、吸收能量:300J以上、模拟HAZ韧性vTrs :-40°C以下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结果。
[0107] [实施例2]
[0108] 将具有表3所示的化学组成的钢坯在表4所示的条件下进行热轧,制造厚部60mm、 薄部50mm、倾斜量(厚部厚度与薄部厚度之差)10mm的楔形板材。
[0109] 由楔形板材的厚部与薄部各自的板厚1/4位置,沿与轧制方向垂直的方向采集平 行部14Φ X85mm、标点间距离70mm的圆棒拉伸试验片,沿与乳制方向平行的方向采集2mmV 缺口夏比试验片,评价母材的强度和-40°C下的吸收能量。_40°C下的吸收能量设为3个值 的平均值。
[0110] 另外,为了评价焊接热影响部(以下,也称为HAZ)的韧性,从这些钢板上采集宽度 80mmX长度80mmX厚度15mm的试验片用于焊接热循环,关于施加了在加热至145(TC后以 270秒冷却800?500°C (与板厚55mm的钢板中的气电焊中的输入热量400kJ/cm的焊接 热影响部的热循环相当)的焊接热循环的试验片,实施2mmV缺口夏比试验,评价模拟HAZ 韧性。
[0111] 将楔形板材的厚部、薄部的机械性质和焊接热循环后的韧性示于表4。满足ACR的 规定的本发明例的No. 21和No. 22均满足YS :460MPa以上、TS :570MPa以上、-40°C下的吸 收能量:300J以上(3个平均),厚部、薄部的强度差均小,TS小于20MPa,YS小于30MPa,另 夕卜,模拟HAZ韧性也优良,为vTrs :-65 °C以下。
[0112] 表 1-1
[0113] (质量 %)
[0114]

【权利要求】
1. 一种拉伸强度为570MPa以上、厚部厚度与薄部厚度之差为10mm以上的楔形板材的 制造方法,其中,将钢坯加热至l〇〇〇°C?1200°C后,以900°C以下且Ar 3点以上的终轧温度 进行板厚沿长度方向变化成楔状的热轧,然后,加速冷却至500°C以下,其中,所述钢坯以质 量%计(::0· 03 ?0· 12%、Si :0· 03 ?0· 5%、Mn :0· 8 ?2· 2%、P :0· 015% 以下、S :0· 0005 ? 0. 0050 %、A1 :0. 005 ?0. 1 %、Nb :0. 003 ?0. 014 %、Ti :0. 003 ?0. 02 %、B :0. 0003 ? 0· 0025%、N :0· 0030 ?0· 0070%、Ca :0· 0005 ?0· 0050%,并且满足(1)式,余量由 Fe 和 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0. N-Ti/3. 42 彡 0· 0025 · · · · (1) 其中,N、Ti为各成分的质量%含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强度为570MPa以上、厚部厚度与薄部厚度之差为10mm以 上的楔形板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钢坯的成分组成以质量%计还含有选自Cu :0.05? 1. 0%、Ni :0· 05 ?1. 0%、Cr :0· 05 ?0· 5%、Mo :0· 05 ?0· 5%、V :0· 02 ?0· 1%中的一种 或两种以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伸强度为570MPa以上、厚部厚度与薄部厚度之差为 10mm以上的楔形板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钢坯的成分组成以质量%计还含有选自Mg: 0· 0005 ?0· 005%、Zr :0· 003 ?0· 02%、REM :0· 003 ?0· 02%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伸强度为570MPa以上、厚部厚度与薄部厚度之 差为10_以上的楔形板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坯的成分组成以质量%计还含 有0 :0. 0030%以下,而且Ca、0、S的各含量满足下述(2)式, 0· 3 彡 ACR 彡 0· 8.....(2) 其中,ACR = (Ca-(0. 18+130XCa) X0)/1. 25/S, Ca、0、S表不各成分的质量%含量。
【文档编号】C22C38/14GK104066858SQ201280067544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横田智之, 中村雅美, 长谷和邦, 三田尾真司 申请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