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梁矫直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254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轨梁矫直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冶金行业中轧钢用的一种工模具,尤其是用于钢轨矫直的一种轨梁矫直圈。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铁建设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钢轨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在钢轨的生产过程中,精整矫直是必不可少的工序,而轨梁矫直圈是矫直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消耗量最大的工模具之一。由于轨梁矫直圈工作时与钢轨直接接触并承受冲击力、压应力、和滑动摩擦力,使用环境十分恶劣。目前我国轨梁矫直机上使用的矫直圈材质为低合金球墨铸铁和9Cr2、9Cr2MoV合金锻钢两种,众所周知低合金球墨铸铁的耐磨性能较差,而9Cr2、9Cr2MoV合金锻钢的耐磨性虽优于低合金球墨铸铁,但由于矫直圈的几何尺寸形状较为特殊,均是大直径、厚度薄、工作面积小而窄的形状,所以工作面的单位面积要承受巨大的塑变应力。由于合金锻钢材质的矫直圈需要锻造加工,故其工艺出品率低,再加需要热处理加工,而热处理工艺较难掌握,容易出现工作层成份偏析和硬 度不均匀造成开裂,因此产品的合格率低,使得制造风险大,造成终端产品价格昂贵。另外,这种矫直圈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耐磨、工作层表面粗糙、剥落和开裂等现象,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轨梁矫直圈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了高碳和高铬的高铬合金来加工矫直圈,使矫直圈克服了现有合金锻钢加工的矫直圈所存在的弊病,使矫直圈具有高耐磨性和抗冲击性特点。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轨梁矫直圈的特点是该矫直圈的材质为高铬合金,所用高铬合金主要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2.4-3.0%,Cr: 15-25%,N1:1.5-2.0%,Mo:2.0-3.0%, V:0.2-0.9%, Si:0.8-1.3%, Mn:1.0-1.55%, S:彡 0.035%, P:彡 0.04%, Re:
0.05-0.07%,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方案具体的特点还有,在所述的矫直圈基体组织中,除了具有大量显微硬度在1500-2000HV的M7C3型碳化物并呈条块状均匀分布外,矫直圈还具备以马氏体为主的基体组织。所述矫直圈的硬度为HRC=58-6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采用了高碳和高铬的高铬合金来加工矫直圈,碳是形成碳化物的最基本的元素,含碳量过低时会使组织中碳化物数量减少,过高时在凝固过程中产生成份偏析,基体组织容易出现M3C渗碳体型碳化物,会使矫直圈的耐磨性和抗热裂性能下降,为适量控制组织中碳化物数量,合理选择碳化物的形态尺寸及其分布特征,本方案将含碳量控制在比一般高铬铸铁高的2.4-3.0%范围内;铬是保证矫直圈产生优异耐磨性能和韧性的基本合金元素,当含铬量小于10%时,将析出M3C渗碳体,含量超过25%时将析出M23C6型碳化物,故铬含量小于10%或超过25%时都会降低碳化物的硬度,因此本方案将含铬量选为18-23%,略高于一般高铬铸的含铬量,保证了矫直圈具有高耐磨性和抗冲击性特点。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方案进行阐述。本方案的轨梁矫直圈的特点是该矫直圈的材质为高铬合金,所用高铬合金主要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2.4-3.0%, Cr:15-25%, N1:1.5-2.0%, Mo:2.0-3.0%, V:0.2-0.9%,Si:0.8-1.3%, Mn:1.0-1.55%, S:彡 0.035%, P:彡 0.04%, Re:0.05-0.07%,其余为 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碳是形成碳化物的最基本的元素,选择合适的碳含量至关重要,含碳量过低很难获得足够的碳化物数量,而过高又会在凝固过程中产生成份偏析,使基体组织产生脆性的显微硬度较低的M3C渗碳体型碳化物,这种碳化物对矫直圈的抗热裂性和抗磨损性极为不利,为控制基体组织中碳化物数量,合理选择碳化物的形态,尺寸及其分布特征,本具体实施方式
含碳量优选在2.9-3.0% ;铬是保证高铬合金矫直圈产生优异耐磨性能和韧性的基础元素之一,含铬量小于10%将析出M3C型渗碳体,含量超过25%将析出M23C6型碳化物,当含铬量过低小于10%或过高超过25%时都会使碳化物的硬度降低,因此,本具体实施方式
将含铬量优选为22.5-23% ;镍是为了使矫直圈兼有良好的淬透性,便于调整基体硬度,因为当含镍量小于1.0%时,其硬化效果不明显,当超过2.0%时则使基体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量增加,会导致基体硬度下降,故本具体实施方式
将镍含量优选为1.5-1.6% ;钥可提高矫直圈的回火稳定性,同时进入碳化物中可提高碳化物的硬度,并且可以同时存在于Cr7C3型共晶碳化物和Mo2C碳化物基体组织中,由钥和铬共同形成的M7C3型碳化物具有很高的显微硬度,因此钥是高碳、高铬、多元合金很关键的合金元素之一。然而实践证明当钥含量小于1.5%时,强化效果不明显。只有在超过1.5%时硬化速度加快。为合理控制硬度,本具体实施方式
将含钥量优选在2.5-3.0%以内,要求硬度低时选下限,硬度高时选上限。钒可强化基体、细化铸造组织和改善碳化物的分布,由于钒比铬形成碳化物的倾向要大,为防止出现单一的钒的碳化物,本具体实施方式
将钒含量优选在0.5-0.7% ;硅是对高铬合金进行脱氧而加入的,同时它还具有减少铸造缺陷和提高铁水流动性的作用,当硅含量小于0.5%时脱氧效果不明显,而超过1.`5%时基体组织容易出现铁素体,使硬度降低,所以本具体实施方式
将含硅量优选为1.2-1.3% ;锰是硅的脱氧辅助剂,合理的添加比例可降低高铬合金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本具体实施方式
将锰含量优选在1.3-1.5% ;硫和磷是表面活性很强的有害元素,因此,本具体实施方式
将硫和磷含量控制在硫低于0.035%和磷低于0.04% ;本方案还加入有对铁水进行变质处理的稀土,本具体实施方式
Re加入量为
0.05-0.07%。本方案按上述成份熔炼铁水,采用铸造工艺铸造出所需矫直圈毛坯,经脱稳处理将矫直圈基体组织中45-65%的残余奥氏体分解转化为马氏体组织后,进行机加工制造出成品矫直圈。因此,在所述的矫直圈基体组织中,除了具有大量显微硬度在1500-2000HV的M7C3型碳化物并呈条块状均匀分布外,矫直圈还具备以马氏体为主的基体组织,故能使所述矫直圈的硬度为HRC=58-62。为能说明本方案的效果,可通过如下实际实验说明:
1.用本方案制造的高铬合金矫直圈共10件,在德国西马克公司设计的Φ 1300轨梁矫直机上使用,矫直37 kg/ m钢轨48万吨,使用过程中磨损正常,矫直圈的正常报废周期为半径100毫米,从使用到报废平均毫米过钢量为0.48万吨/毫米,而锻钢矫直圈的毫米过钢量为0.3万吨/毫米。2.用本方案制造的高铬合金矫直圈一套共10件,在Φ 1300轨梁矫直机上使用近8个月,共矫直76 kg/ m钢轨62万吨,而锻钢矫直圈仅为40万吨。本方案矫直圈的毫米过钢量为0.62万吨/毫米,而现有锻钢矫直圈的毫米过钢量仅为0.4万吨/毫米。从上述实际实验生产过程中所统计的毫米过钢量可以看出,本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十分优异的耐磨性和可靠性。通过长期实际运行观察,本方案的矫直圈未出现工作面剥落和开裂等现象。因此,本方案的矫直圈除了使用寿命高于锻钢矫直圈外,还具有良好的使用稳定性。本发明 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轨梁矫直圈,其特征是:该矫直圈的材质为高铬合金,所用高铬合金主要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2.4-3.0%, Cr: 15-25%,N1:1.5-2.0%, Mo:2.0-3.0%, V:0.2-0.9%, Si:0.8-1.3%, Mn:1.0-1.55%, S:彡 0.035%, P:彡 0.04%, Re:0.05-0.07%,其余为 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梁矫直圈,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矫直圈基体组织中,除了具有大量显微硬度在1500-2000HV的M7C3型碳化物并呈条块状均匀分布外,矫直圈还具备以马氏体为主的基体组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梁矫直圈,其特征是:所述矫直圈的硬度为HRC=58-62。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梁矫直圈技术方案,该方案的特点是矫直圈的材质为高铬合金,所用高铬合金主要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2.4-3.0%,Cr18-23%,Ni1.5-2.0%,Mo2.0-3.0%,V0.2-0.9%,Si0.8-1.3%,Mn1.0-1.55%,S≤0.035%,P≤0.04%,Re0.05-0.07%,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方案具体的特点还有,在所述的矫直圈基体组织中,除了具有大量显微硬度在1500-2000HV的M7C3型碳化物并呈条块状均匀分布外,矫直圈还具备以马氏体为主的基体组织。所述矫直圈的硬度为HRC=58-62。
文档编号C22C38/58GK103160757SQ20131012915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5日
发明者平勇 申请人:平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