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40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璃磨边机的自动转片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玻璃加工过程中,玻璃磨边机是一种通过打磨的方式使得玻璃变形为人类所需要结构的机器,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玻璃的产量需求不断增加,对玻璃的质量需求不断提高,因此,各种自动化的玻璃磨边装置不断产生,现有的玻璃磨边装置主要由玻璃磨边机和传输设备组成,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发现,现有的玻璃磨边装置的传输设备存在如下的缺陷:一、目前使用的自动转片台多为L型转片台,通过转片升降机构将玻璃放到另一方向传动轮上后向后方磨边机传输,此方法动作复杂转片效率较低。二、由于玻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其强度较高,在玻璃磨边过程中,为了防止高速旋转的磨轮在玻璃打磨端面造成烧结及大面积崩边,经常采用水泵喷洒冷却水的方法进行磨边,所以当玻璃磨边完成后,玻璃上附着的玻璃粉溶液会随着玻璃传送出磨边机本体,位于磨边机出口的上风刀会把留在玻璃上表面的玻璃粉水溶液吹掉,而留在玻璃下表面的玻璃粉水溶液会随玻璃传输,由于L型自动磨边机传输过渡台多为两个方向皮带传输,含玻璃粉水很容易腐蚀皮带传送轴承等机械部件,从而导致自动传输台和及其相关附属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另外,玻璃粉也会在传输的过程中划伤玻璃的下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能够实现玻璃磨边过程中对玻璃的自动且快速的转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划伤玻璃表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位于第一磨边机和第二磨边机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转片机构、玻璃输送台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转片机构与所述玻璃输送台的第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一侧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磨边机,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磨边机,所述自动转片机构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自动转片机构包括可旋转压轮、气缸、支撑架以及定位靠栅,所述可旋转压轮竖直放置于所述玻璃输送台的上方,所述可旋转压轮包括上压轮和下压轮,所述上压轮的顶部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下压轮的底部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头;所述气缸竖直设置于所述玻璃输送台的下方,所述气缸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头穿过所述玻璃输送台的底部连接所述下压轮的底部,所述气缸通过一气管连接所述自动控制系统;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上,所述定位靠栅连接所述第一侧边上方,沿所述第一磨边机向所述第二磨边机的方向,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定位靠栅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上;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电磁阀,通过控制所述气管的通断来驱动所述气缸动作;第一位置传感器,采集玻璃到达所述自动转片机构入口处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发出第一信号至电流继电器;第二 位置传感器,采集玻璃旋转后到达定位靠栅入口处的第二位置信息,并发出第二信号至时间继电器;所述电流继电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向所述电磁阀发送第一动作指令;所述时间继电器,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按预设时间向所述电磁阀发送第二动作指令;进一步的,所述玻璃输送台包括传送支架、带有液体的凹槽、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传送支架上,所述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沿传动方向依次水平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传送单元包括沿传动方向平行分布的若干个第一滚轮轴,所述第二传送单元包括若干个与所述第一侧边呈40—89°夹角的相互平行的第二滚轮轴,所述第一滚轮轴和第二滚轮轴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滚轮,所述自动转片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单元靠近所述第二传送单元处,所述定位靠栅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单元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段、固定段和支撑段,所述水平段位于所述玻璃输送台的上方并与其台面平行,所述固定段的上部、中部、下部分别与所述水平段、玻璃输送台侧面、支撑段上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压轮通过一内部的上轴承与所述水平段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下压轮通过一内部的下轴承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头,所述上轴承和下轴承的轴心共线;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的正负极之间依次串联电磁阀、时间继电器的触点和电流继电器的触点,所述供电单元的正负极之间还分别串联有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电流继电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其另一端连接供电单元的负极,所述时间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其另一端连接供电单元的负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轮轴和第二滚轮轴分别为聚氨酯滚轮轴,所述滚轮为聚氨酯滚轮;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为升降型支撑架;进一步的,所述可旋转压轮为聚氨酯压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均为反射式光电位置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时间继电器为可调时的通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一、通过自动转片装置可以准确地将玻璃旋转一定角度,通过与第一侧边呈40—89°角的第二传送单元将玻璃向定位靠栅运动,并将玻璃准确高效地传输进第二磨边机内,大大增加了转片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二、通过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使用光电位置传感器、可调时的通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和电磁阀等装置提高了自动转片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三、通过升降型支撑架可有效的根据不同厚度玻璃进行调整,有效地提高了自动转片对玻璃选择的广泛性;四、聚氨酯滚轮直接浸入到带液体的凹槽之中,能够有效带走玻璃下表面和聚氨酯滚轮之间的玻璃粉,避免了玻璃粉对玻璃表面的划伤,聚氨酯滚轮轴和聚氨酯滚轮对一般液体都有很好的耐受性,例如水,玻璃输送台上增加带水的凹槽不会影响到玻璃输送台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施例的主视2是本实施例的自动转片机构的仰视3是本实施例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中:
1、玻璃2、旋转后玻璃3、自动转片机构
4、玻璃输送台5、第一位置传感器 6、第二位置传感器
31、可旋转压轮32、升降型支撑架 33、气缸
34、定位靠棚'311、上压轮312、下压轮
41、第一传送单元42、第·二传送单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位于第一磨边机和第二磨边机之间,包括自动转片机构3、玻璃输送台4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转片机构3与所述玻璃输送台4的第一侧边连接,第一侧边的一端连接第一磨边机,第一侧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磨边机,自动转片机构3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自动转片机构3包括可旋转压轮31、升降型支撑架32、气缸33以及定位靠栅34,升降型支撑架32连接在第一侧边上,升降型支撑架32包括水平段、固定段和支撑段,水平段位于玻璃输送台4的上方并与其台面平行,水平段为长方形,其长边为IOcm并垂直于第一侧边,固定段的上部、中部、下部分别与水平段、玻璃输送台4的侧面、支撑段上部连接;可旋转压轮31竖直放置于玻璃输送台4的上方,可旋转压轮31包括上压轮311和下压轮312,上压轮311通过一内部的上轴承与水平段的下表面连接,下压轮312通过一内部的下轴承与气缸33的活塞头连接,上轴承和下轴承的轴心共线;气缸33竖直设置于玻璃输送台4的下方,气缸33的底部与升降型支撑架32的支撑段连接,气缸33的活塞头穿过玻璃输送台4的底部连接可旋转压轮31的下压轮312底部,气缸33通过一气管连接自动控制系统,定位靠栅34连接第一侧边上方;沿第一磨边机向第二磨边机的方向,支撑架32和定位靠栅34依次设置在第一侧边上;玻璃输送台4包括传送支架、带有水的凹槽即水槽、第一传送单元41和第二传送单元42,水槽位于传送支架上,第一传送单元41和第二传送单元42沿传动方向依次水平设置在水槽内,第一传送单元41包括沿传动方向平行分布的若干个第一滚轮轴,第二传送单元42包括若干个与第一侧边呈60°夹角的相互平行的第二滚轮轴,第一滚轮轴和第二滚轮轴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滚轮,自动转片机构3位于第一传送单元41靠近第二传送单元42处,定位靠栅34位于第二传送单元42处;可旋转压轮31为聚氨酯压轮;第一滚轮轴和第二滚轮轴分别为聚氨酯滚轮轴,所述滚轮为聚氨酯滚轮。如图3所示,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电磁阀Y1、第一位置传感器5、第二位置传感器6、电流继电器KA1、时间继电器KTl和供电单元,供电单元的正负极之间依次串联电磁阀Y1、时间继电器KTl的触点和电流继电器KAl的触点,供电单元的正负极之间串联第一位置传感器5,供电单元的正负极之间还串联有一第二位置传感器6,电流继电器KAl的一端连接第一位置传感器5的信号输出端,其另一端连接供电单元的负极,时间继电器KTl连接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其另一端连接供电单元的负极;第一位置传感器5竖直设置于升降型支撑架32水平段的底部,第一位置传感器5和可旋转压轮31所在的直线垂直于第一侧边;第二位置传感器6位于可旋转压轮31靠近第二磨边机的那一方,第二位置传感器6和可旋转压轮31之间的距离为10cm,通过一支架竖直定位在输送平台4的上方;第一位置传感器5和第二位置传感器6均为反射式光电位置传感器;时间继电器KTl为可调时的通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如下:SOl从第一磨边机中出来的玻璃I,经过第一传送单元41到达自动转片机构3的入口处,在上述过程中,滚动的第一滚轮轴上的滚轮以及水将玻璃I下表面的玻璃粉带入到水槽当中;S02自动转片机构3的入口处的第一位置传感器5检测到玻璃I的位置,发送第一信号至电流继电器KAl,电流继电器KAl控制电磁阀Yl动作;S03电磁阀Yl通过导通气管来启动气缸33,气缸33的活塞杆向上运动,活塞杆带动下压轮312向上运动夹紧玻璃I的一角;S04玻璃I在可旋转压轮31和第一传送单元41的作用下,以可旋转压轮31处为中心做旋转运动,旋转90°后的玻璃I到达第一侧边的内侧,即旋转后玻璃2 ;S05第二位置传感器6采集到旋转后玻璃2的位置并发送第二信号至时间继电器KTl,时间继电器KTl控制电磁阀Yl在设定的时间后断开气管的气路;S06气缸33收缩带动下压轮312向下运动,释放对旋转后玻璃2的夹持,旋转后玻璃2在第二传送单元42的作用下贴着`定位靠栅34向第二磨边机运动,最终到达第二磨边机的入口处。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位于第一磨边机和第二磨边机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转片机构、玻璃输送台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转片机构与所述玻璃输送台的第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一侧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磨边机,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磨边机,所述自动转片机构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自动转片机构包括可旋转压轮、气缸、支撑架以及定位靠栅,所述可旋转压轮竖直放置于所述玻璃输送台的上方,所述可旋转压轮包括上压轮和下压轮,所述上压轮的顶部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下压轮的底部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头;所述气缸竖直设置于所述玻璃输送台的下方,所述气缸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头穿过所述玻璃输送台的底部连接所述下压轮的底部,所述气缸通过一气管连接所述自动控制系统;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上,所述定位靠栅连接所述第一侧边上方,沿所述第一磨边机向所述第二磨边机的方向,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定位靠栅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上; 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电磁阀,通过控制所述气管的通断来驱动所述气缸动作;第一位置传感器,采集玻璃到达所述自动转片机构入口处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发出第一信号至电流继电器;第二位置传感器,采集玻璃旋转后到达定位靠栅入口处的第二位置信息,并发出第二信号至时间继电器;所述电流继电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向所述电磁阀发送第一动作指令;所述时间继电器,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按预设时间向所述电磁阀发送第二动作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输送台包括传送支架、带有液体的凹槽、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传送支架上,所述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沿传动方向依次水平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传送单元包括沿传动方向平行分布的若干个第一滚轮轴,所述第二传送单元包括若干个与所述第一侧边呈40—89°夹角的相互平行的第二滚轮轴,所述第一滚轮轴和第二滚轮轴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滚轮,所述自动转片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单元靠近所述第二传送单元处,所述定位靠栅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单元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段、固定段和支撑段,所述水平段位于所`述玻璃输送台的上方并与其台面平行,所述固定段的上部、中部、下部分别与所述水平段、玻璃输送台侧面、支撑段上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轮通过一内部的上轴承与所述水平段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下压轮通过一内部的下轴承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头,所述上轴承和下轴承的轴心共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的正负极之间依次串联电磁阀、时间继电器的触点和电流继电器的触点,所述供电单元的正负极之间还分别串联有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电流继电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其另一端连接供电单元的负极,所述时间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其另一端连接供电单元的负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轴和第二滚轮轴分别为聚氨酯滚轮轴,所述滚轮为聚氨酯滚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升降型支撑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压轮为聚氨酯压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均为反射式光电位置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继电器为可调时的通电延时型时 间继电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自动转片装置,位于两个磨边机之间,包括自动转片机构、玻璃输送台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转片机构与所述玻璃输送台的第一侧边连接,所述自动转片机构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自动转片机构包括可旋转压轮、支撑架、气缸以及定位靠栅,所述可旋转压轮竖直放置于所述玻璃输送台的上方,所述可旋转压轮包括上压轮和下压轮,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上,所述气缸竖直设置于所述玻璃输送台的下方,所述气缸通过一气管连接所述自动控制系统,所述定位靠栅连接所述第一侧边上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玻璃磨边过程中对玻璃的自动且快速的转动,同时也避免了对玻璃表面划伤。
文档编号B24B9/08GK103231295SQ201310155970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8日
发明者韩春伟, 胡克武, 石全 申请人:天津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天津南玻工程玻璃有限公司,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