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激光快速成形金属零件表面平整度的方法

文档序号:329083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激光快速成形金属零件表面平整度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激光快速成形金属零件表面平整度的方法,可以根据相邻熔覆道的临界理想搭接模型推导出有关于熔覆线宽和线高的公式,通过公式可以计算出相邻熔覆道的理想搭接率(最佳扫描间距),以此作为工艺参数来进行熔覆线搭接成面的平面扫描过程。通过该模型可以科学高效的确定出最佳扫描间距,从而提高搭接面的成形平整度,避免了重复繁琐、费时费力的实验摸索过程,同时又节省了原材料与设备损耗等制造成本,适于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提高激光快速成形金属零件表面平整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快速成形与快速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激光快速成形金属零件表面平整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激光直接快速成形技术是在80年代末期出现的快速原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同步送料激光熔覆技术所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它利用高能激光束局部熔化金属表面形成熔池,同时将金属原材料同步送入熔池而形成与基体金属冶金结合且稀释率很低的新金属层,加工过程中采用数控系统控制工作台根据CAD模型给定的路径往复扫描,便可在沉积基板上逐线、逐层地熔覆堆积出任意形状的功能性三维金属实体零件或仅需少量精加工的近形件,其实质是计算机控制下的三维激光熔覆。它的出现给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全新的技术理念。该技术融合了 CAD、激光加工、材料科学、数控加工等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以“离散+堆积”为成形理念,能够在无工模具的情况下由计算机驱动直接沉积成形金属零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制造周期和开销。虽然该技术将现有的快速成形技术推进到直接成形全密度高强度功能性金属零件的新高度,但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一直是限制其广泛应用和飞速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应从该技术成形原理为切入点考虑解决方法。由于该技术是一个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三维实体零件成形过程,所以应从成形实体的单元或基础入手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只有沉积过程中产生的熔覆线线形连续规整、等宽等高,相邻熔覆线的搭接面光滑平整,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最终生成的三维实体零件的尺寸与形状精度。连续规整熔覆线可以采用工艺参数常用值的不同组合来进行多次熔覆实验从而找出并确定,而相邻熔覆线的搭接面如何达到光滑平整,需要相关科学便捷、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现。
[0003]搭接率是激光直接成形金属零件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工艺参数,搭接率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成形表面的宏观平整程度和质量精度。如果搭接率选择不当将导致成形表面出现凹凸不平。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在成形各条熔覆道时的各工艺参数的实际值将不再保持一致,成形表面的平整度将很难得到保证,而且这种不平整度会随着加工过程的层层沉积而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激光直接成形过程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在成形过程中要保证合适稳定的搭接率,使相邻熔覆道高度相同且其间的表面平整,搭接率过小会导致相邻熔覆道之间的凹陷,而过大又会产生后一熔覆道在前一熔覆道上的堆积。

【发明内容】

[0004]发明目的:
[0005]为了解决激光快速成形零件其尺寸与形状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激光快速成形金属零件表面平整度的方法,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又提高了加工效率。
[0006]技术方案:[0007]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一种提高激光快速成形金属零件表面平整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0009](I)针对镍基合金和不锈钢成形金属粉末原材料,根据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所涉及的激光功率、光斑直径、送粉速率、扫描速度工艺参数的系统许用范围,选取常用值的不同组合来进行单道熔覆实验,确定获得形状最规整、尺寸最均匀的熔覆线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然后采用此参数组合来进行单道熔覆线的沉积实验,并对此组参数下生成的熔覆线线宽和线高进行实际测量和记录;
[0010](2)接着,根据实际观测到的单道熔覆线横截面形状,将熔覆道横截面近似的看作圆的一部分,在搭接熔覆成形的过程中,只有搭接率选择合适,两相邻熔覆道之间才能表面平整且两熔覆道高度相同,此理想状态下的搭接率称为临界搭接率,建立临界搭接率时的理想搭接模型,根据模型中的几何图形关系,推导出以熔覆线线宽和线高为变量的面积公式,然后根据优化算法流程,确定最佳扫描间距,进而算出临界搭接率;把最佳扫描间距即临界搭接率的理论计算值作为适合的最佳参考值来指导成形实验,在此参考值下成形的搭接面最为平整光滑。
[0011]将熔覆道横截面近似的看作圆的一部分,搭接率为临界搭接率的情况下,两相邻熔覆道之间表面视为平整且两熔覆道高度相同。
[0012]两相邻熔覆道的理想搭接模型,是将两相邻圆的搭接重合部分面积视作恰好等于两圆外轮廓与外公切线组成的凹陷部分面积。
[0013]根据优化算法流程,通过计算确定最佳扫描间距和临界搭接率的值,以此作为参考值提高成形金属零件的表面平整度和几何尺寸精度。
[0014]优点及效果:
[0015]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激光快速成形金属零件表面平整度的方法,可以在减少实验量的基础上,科学准确地确定出最佳扫描间距,提高激光快速成形零件分层切片实际成形表面的平整度,从而改善层层堆积所生成的三维实体零件的形状与尺寸精度。因为现有技术都是通过实验尝试摸索的方法来找出最佳扫描间距,费时费力,不经济不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单道熔覆层横截面的金相显微组织照片;
[0017]图2是不同搭接率对熔覆层横截面形状的影响对照图,其中图2 (a)搭接率过小,图2 (b)搭接率合适,图2 (c)搭接率过大;
[0018]图3是理想搭接状态熔覆层横截面形状示意图;
[0019]图4是优化算法流程图;
[0020]图5是多道搭接平面扫描实验示意图;
[0021]图6是平面扫描实验表面及截面形貌对照图,其中图6 Ca)中S=2.1mm,图6 (b)中 S=L 7mm,图 6 (c)中 S=L 3mm。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基板,2、熔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0024]激光快速成形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一直是限制其应用及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应从该技术成形原理为切入点考虑解决方法。即提高零件分层切片实际成形表面的平整度,从而改善层层堆积所生成的三维实体零件的精度。
[002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激光快速成形金属零件表面平整度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测量熔覆线高度、宽度的基础上,根据相邻熔覆道的临界理想搭接模型推导出有关于熔覆线线宽和线高的公式,通过公式可以计算出相邻熔覆道的理想搭接率,也就是最佳扫描间距,以此作为工艺参数来进行熔覆线搭接成面的平面扫描过程。该发明的核心思想和理论依据是临界理想搭接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科学高效的确定出最佳扫描间距,从而提高搭接面的成形平整度,避免了重复繁琐、费时费力的实验摸索过程,同时又节省了原材料与设备损耗。因此,该发明对于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来说,既降低了制造成本,又提高了加工效率。
[0026]首先,针对镍基合金和不锈钢等成形金属粉末原材料,根据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所涉及的激光功率、光斑直径、送粉速率、扫描速度等主要工艺参数的系统许用范围,选取常用值的不同组合来进行单道熔覆实验,即可确定获得形状最规整、尺寸最均匀的熔覆线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然后采用此参数组合来进行单道熔覆线的沉积实验,并对此组参数下生成的熔覆线线宽和线高进行实际测量和记录。接着,根据实际观测到的单道熔覆线横截面形状,将熔覆道横截面近似的看作圆的一部分。在搭接熔覆成形的过程中,只有搭接率选择合适,两相邻熔覆道之间才能表面平整且两熔覆道高度相同,此理想状态下的搭接率称为临界搭接率。随之可以建立临界搭接率时的理想搭接模型,根据模型中的几何图形关系,可以推导出以熔覆线线宽和线高为变量的面积公式,然后根据优化算法流程,确定最佳扫描间距,进而算出临界搭接率。这样,就可以把最佳扫描间距(临界搭接率)的理论计算值作为适合的最佳参考值来指导成形实验,在此参考值下成形的搭接面应该最为平整光滑,申请者的相关实验也证明了本发明所建立的理想搭接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加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8]在图1中:表示单道激光熔覆横截面的金相照片,由于激光熔覆时熔池中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和重力作用,造成熔覆层团聚,故熔覆道横截面可以近似的看作圆的一部分。图中H代表单道熔覆层的高度,W表示单道熔覆层的宽度,R代表圆的半径。
[0029]在图2中:表示在搭接熔覆成形的过程中,不同的搭接率可能导致相邻熔覆道横截面出现的三种情况:
[0030](I)搭接率太小,两相邻熔覆道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凹陷区,但两熔覆道的高度相同,如图2(a);
[0031](2)搭接率选择合适,两相邻熔覆道之间的表面平整且两熔覆道高度相同,如图2(b);
[0032]( 3 )搭接率太大,后一熔覆道由于堆积作用高于前一熔覆道,如图2 (C)。
[0033]在图2所示的三种情况中,图2(b)的情况最为理想,所得熔覆层表面平整,各熔覆道的高度基本一致,相邻熔覆道间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凹陷或凸起,使得在层层堆积熔覆时不易在两层之间形成气孔缺陷;图2(&)的成形情况比图2(b)稍差,各熔覆道的总体高度一致,因此熔覆层总体来说较为平整,但相邻熔覆道之间的凹陷容易在上下熔覆层之间形成孔洞等缺陷,降低成形件的致密度,甚至造成熔覆层开裂,这些都会恶化成形件的性能;图2(c)的情况从成形的角度而言是应该极力避免的,因为整个熔覆层的表面呈现出凸起的斜坡,在进行层层沉积熔覆时,由于熔池内金属液体的流动,其倾斜角度将逐渐增大,最终将导致成形表面的尺寸精度完全无法保证。这种误差累积作用将使成形件表面凹凸现象加重,由此引起成形过程的失败。
[0034]在图3中:表示获得图2(b)中熔覆效果时的搭接率Π。(即临界搭接率)的理想搭接模型,图3为两相邻熔覆道处于理想搭接状态的横截面图,两相邻熔覆道的最高点高度和横截面面积相等,前一道熔覆宽度为W,横截面可以近似的看作圆C1的一部分,后一道的右半部分的形状也可以近似看作圆C2的一段弧,而 、(:2之间的熔覆表面为平面。所得熔覆层表面平整,使得在左右相邻熔覆道和上下相邻熔覆层之间不易形成气孔疏松等缺陷。面积A1代表熔覆道截面间的凹沟,面积A2代表熔覆道截面搭接部分,对于理想搭接状态,面积A1和A2相等,此时搭接部分面积A2恰好填补到凹沟面积A1上,搭接熔覆表面平整光滑,此时的搭接率为临界搭接率H。、扫描间距为最佳扫描间距S,所以确定nys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根据理想搭接模型采用优化算法来计算nys。
[0035]由图3中的几何关系可知,圆C1的圆心坐标为(0,H-R),因此可得圆C1方程,如式
(I)所示:
[0036]X2+ [y- (H-R) ]2 = R2(I)
[0037]其中:
[0038]
【权利要求】
1.一种提高激光快速成形金属零件表面平整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针对镍基合金和不锈钢成形金属粉末原材料,根据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所涉及的激光功率、光斑直径、送粉速率、扫描速度工艺参数的系统许用范围,选取常用值的不同组合来进行单道熔覆实验,确定获得形状最规整、尺寸最均匀的熔覆线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然后采用此参数组合来进行单道熔覆线的沉积实验,并对此组参数下生成的熔覆线线宽和线高进行实际测量和记录; (2)接着,根据实际观测到的单道熔覆线横截面形状,将熔覆道横截面近似的看作圆的一部分,在搭接熔覆成形的过程中,只有搭接率选择合适,两相邻熔覆道之间才能表面平整且两熔覆道高度相同,此理想状态下的搭接率称为临界搭接率,建立临界搭接率时的理想搭接模型,根据模型中的几何图形关系,推导出以熔覆线线宽和线高为变量的面积公式,然后根据优化算法流程,确定最佳扫描间距,进而算出临界搭接率;把最佳扫描间距即临界搭接率的理论计算值作为适合的最佳参考值来指导成形实验,在此参考值下成形的搭接面最为平整光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激光快速成形金属零件表面平整度的方法,其特征是:将熔覆道横截面近似的看作圆的一部分,搭接率为临界搭接率的情况下,两相邻熔覆道之间表面视为平整且两熔覆道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激光快速成形金属零件表面平整度的方法,其特征是:两相邻熔覆道的理想搭接模型,是将两相邻圆的搭接重合部分面积视作恰好等于两圆外轮廓与外公切线组成的凹陷部分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激光快速成形金属零件表面平整度的方法,其特征是:根据优化算法流程,通过计算确定最佳扫描间距和临界搭接率的值,以此作为参考值提高成形金属零件的表面平整度和几何尺寸精度。
【文档编号】B22F3/105GK103433487SQ201310344910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9日
【发明者】张凯, 尚晓峰, 李妙妍, 刘伟军, 张新敏 申请人:沈阳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