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铸造中冷却池内冷凝水的温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铸造中冷却池内冷凝水的温度调节系统,其包括设置在冷却池内的搅拌装置,设置在冷却池底部、表面设有多个气孔的多根导管,以及向多根导管内通入压缩空气的供气源。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设置在冷却池内的搅拌装置,实现高温冷凝水的降温,另一方面通过压缩空气,使得高温冷凝水分布的均匀性,缩短高温冷凝水冷却时间,进而提高铸件的品质,节约冷凝成本。
【专利说明】—种用于铸造中冷却池内冷凝水的温度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铸造中冷却池内冷凝水的温度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铸造过程中,需要对铸件进行冷却降温,有采用气冷或液冷的两种方式,其中对于液冷方式较多,然而,铸件经过冷凝后的冷凝水直接排放,造成水资源浪费,大多数企业均是将铸件冷凝后的高温冷凝水回收至供应冷凝水的水池,进行冷却混合后,再次通向冷凝设备中,进行铸件的冷却工作,然而,铸件冷凝后的高温冷凝水与处于冷却池内冷凝水存在很大的温度差,不能充分的混合,导致部分高温冷凝水再次通向了冷凝设备中,延长了铸件冷却时间,直接影响了铸件的品质,同时加大了冷却成本,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难题,不少厂家在冷却池内增设了搅拌装置,利用搅拌的方式,使得高温冷凝水降温,虽然能够解决上述的技术难题,但对于大型的冷却池搅拌装置的混合降温效果较差,若采用多个搅拌装置,其生产成本较高,同时加大高温冷凝水降温中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铸造中冷却池内冷凝水的温度调节系统。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铸造中冷却池内冷凝水的温度调节系统,其包括设置在冷却池内的搅拌装置,设置在冷却池底部、表面设有多个气孔的多根导管,以及向多根导管内通入压缩空气的供气源。
[0006]优选地,多根导管分别沿着冷却池的长度或宽度方向水平均匀分布。不仅提高了高温冷凝水分布的均匀性,还缩短高温冷凝水冷却时间。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调节系统还包括分别与多根导管的一端部一一对应并相连通的多根第一连接管道、分别与多根第一连接管道的另一端部相连通的一根第二连接管道、用于将第二连接管道与供气源相连通的第三连接管道、以及设在第三连接管道上的控制阀。
[0008]优选地,多根第一连接管道均为Z字型弯管。带来一定的美观、整洁的视觉效果。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以及固定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
[0010]优选地,搅拌轴位于冷却池的中部,并沿着冷却池的长度或宽度方向水平设置。
[0011]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2]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设置在冷却池内的搅拌装置,实现高温冷凝水的降温,另一方面通过压缩空气,使得高温冷凝水分布的均匀性,缩短高温冷凝水冷却时间,进而提高铸件的品质,节约冷凝成本。【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温度调节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16]其中:1、冷却池;2、搅拌装置;20、搅拌电机;21、搅拌轴;22、搅拌叶片;3、导管;
30、起孔;4、供气源;5、第一连接管道;6、第二连接管道;7、第三连接管道;8、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铸造中冷却池内冷凝水的温度调节系统,其包括设置在冷却池I内的搅拌装置2,设置在冷却池I底部、表面设有多个气孔30的多根导管3,以及向多根导管3内通入压缩空气的供气源4。
[0018]上述的多根导管3分别沿着冷却池I的长度或宽度方向水平均匀分布。本例中多根导管3分别沿着冷却池I的长度方向设置,不仅提高了高温冷凝水分布的均匀性,还缩短高温冷凝水冷却时间。
[0019]同时,本例中,调节系统还包括分别与多根导管3的一端部一一对应并相连通的多根第一连接管道5、分别与多根第一连接管道5的另一端部相连通的一根第二连接管道
6、用于将第二连接管道6与供气源4相连通的第三连接管道7、以及设在第三连接管道7上的控制阀8。其中多根第一连接管道5均为Z字型弯管,能够带来一定的美观、整洁的视觉效果。
[0020]此外,本例中的搅拌装置2包括搅拌电机20、搅拌轴21以及固定在搅拌轴21上的搅拌叶片22。其中搅拌轴21位于冷却池I的中部,并沿着冷却池I的长度或宽度方向水平设置。进一步的提高混合效果,本例中的搅拌轴21与导管3垂直设置。
[00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设置在冷却池内的搅拌装置,实现高温冷凝水的降温,另一方面通过压缩空气,使得高温冷凝水分布的均匀性,缩短高温冷凝水冷却时间,进而提闻铸件的品质,节约冷凝成本。
[002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铸造中冷却池内冷凝水的温度调节系统,所述的调节系统包括设置在冷却池(I)内的搅拌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池(I)底部、表面设有多个气孔(30)的多根导管(3),以及向所述多根导管(3)内通入压缩空气的供气源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铸造中冷却池内冷凝水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根导管(3)分别沿着所述冷却池(I)的长度或宽度方向水平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铸造中冷却池内冷凝水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多根导管(3)的一端部一一对应并相连通的多根第一连接管道(5)、分别与所述多根第一连接管道(5)的另一端部相连通的一根第二连接管道(6)、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管道(6)与所述供气源(4)相连通的第三连接管道(7)、以及设在所述第三连接管道(7 )上的控制阀(8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铸造中冷却池内冷凝水的温度调节系统,所述的多根第一连接管道(5)均为Z字型弯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铸造中冷却池内冷凝水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2 )包括搅拌电机(20 )、搅拌轴(21)以及固定在所述搅拌轴(21)上的搅拌叶片(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铸造中冷却池内冷凝水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轴(21)位于所述冷却池(I)的中部,并沿着所述冷却池(I)的长度或宽度方向水平设置。
【文档编号】B22D30/00GK203418112SQ201320400366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5日
【发明者】徐丽霞, 吴平, 沈渊, 徐诚, 张大椿, 姚杰 申请人:亚新铸造(苏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