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铜扁线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20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铜扁线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铜扁线的模具,包括基座,该基座包括圆柱体基座和设置在圆柱体基座上的宝塔形基座;所述基座的两端设有依次连通的梯形导流区、定径区和出料区,其中梯形导流区设置在宝塔形基座内,出料区设置在圆柱体基座内;梯形导流区包括最大截面和最小截面,所述最大截面的面积为最小截面的2倍。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梯形导流区,金属熔融液进入模具后,在导流区的倒流作用下,使其流体内部的应力减小,流体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使得模具挤压的阻力和温度降低,设备的死机率同时降低。
【专利说明】 一种生产铜扁线的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铜扁线的部件,具体涉及到一种生产铜扁线的模具。
【背景技术】
[0002]铜扁线的生产过程包括,将金属熔融体倒入模具,模具的出料口具有固定的形状,使金属液体挤压后具有相同的形状。现有的挤压模具的进料区为平口,直接与定型区相连。在使用时,金属熔融体在进入模具后,阻力很大,使得设备挤压温度和电流都很高,产品表面质量有纹路;特别是生产截面积小的线规,更容易死机。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挤压阻力,降低挤压温度和挤压电流,减少死机率的铜扁线模具。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产铜扁线的模具,包括基座,该基座包括圆柱体基座和设置在圆柱体基座上的宝塔形基座;所述基座的两端设有依次连通的梯形导流区、定径区和出料区,所述梯形导流区设置在宝塔形基座内,所述出料区设置在圆柱体基座内。
[0006]梯形导流区包括最大截面和最小截面,所述最大截面的面积为最小截面的2倍。
[000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08]与现有模具相比,增加了梯形导流区,金属熔融液进入模具后,在导流区的倒流作用下,使其流体内部的应力减小,流体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使得模具挤压的阻力和温度降低,设备的死机率同时降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0011]其中,1、定径区;2、出料区;3、梯形导流区;4、最大截面;5、最小截面;6、圆柱体基座;7、宝塔形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3]如图1和图2所示,模具的基座包括两部分,其一为圆柱形基座6,其二为固定在圆柱体基座6上方的宝塔形基座7。模具的基座内部设有依次连接的梯形导流区3、定径区I和出料区2。梯形导流区3用于将金属熔融液导入定径区1,梯形导流区3两端包括一个最大截面4和一个最小截面5,其中最小截面5为梯形导流区3和定径区I的连接面,并且优选最大截面4的截面积为最小截面5的2倍。原有的模具没有梯形导流区3,并且基座设置不合理,金属熔融液直接进入长方体的定径区I加工成型,使得阻力、挤压温度和电流都很大,产品质量较差。
[0014]金属熔融液进入梯形导流区3后,经过梯形导流区3的整流,然后进入定径区I成型,最后从出料区2出料,在该过程中,挤压阻力和温度比原有模具都降低,产品质量提高。
[0015]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生产铜扁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该基座包括圆柱体基座和设置在圆柱体基座上的宝塔形基座;所述基座的两端设有依次连通的梯形导流区、定径区和出料区,所述梯形导流区设置在宝塔形基座内,所述出料区设置在圆柱体基座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铜扁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导流区包括最大截面和最小截面,所述最大截面的面积为最小截面的2倍。
【文档编号】B22D18/02GK203448647SQ201320532212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夏强, 冯光辉, 何贵武, 罗显文 申请人:四川明珠电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