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壳合一深孔件制壳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1231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芯壳合一深孔件制壳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芯壳合一深孔件制壳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面层制作;面二层制作;二层制作,面层的浆液浓度与面二层的浆液浓度相同,面二层的砂料粒度与二层的砂料粒度相同;三层制作;四层制作,将得到三层的蜡模清出孔内浮砂,进行预湿后,将蜡模浸入浆液中,使浆液从蜡模的次孔进入,从主孔冒出,重复2~3次,然后进行沥浆、淋砂和干燥操作,得到四层,砂料的粒度为16~30微米。本制壳工艺中,蜡模外部的制壳层数达到5层,每层均由浆液和砂料融合后干燥而成,且淋砂操作中的砂料达到了16~30微米的细小粒度,则经过熔蜡等后续处理得到的型壳具有较高的致密性和强度,不容易发生浇铸时的钢水泄漏,提高了零配件的加工质量。
【专利说明】芯壳合一深孔件制壳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暖卫浴零配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芯壳合一深孔件制壳工艺。

【背景技术】
[0002]在水暖卫浴零配件的加工领域,特别是在加工芯壳合一、具有深孔结构的不锈钢零件时,常采用硅溶胶制壳方法进行零件的制壳工艺。
[0003]使用该方法制造的不锈钢水暖卫浴零件型壳的致密性不高,强度不够,导致在制壳完成后进行后续浇铸钢水时,型壳出现钢水泄漏、夹铁等情况,往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填补加工,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效率低下。如果存在以上情况,则零件在铸造成型后,整个零配件的质量不能达到使用要求,比如,零件经过机械加工时会出现裂痕,焊接打磨后会出现漏水等,这些情况都是无法满足卫浴产品的商品质量标准要求的。
[0004]综上所述,如何解决深孔件在制壳中出现的致密性不高和强度不够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芯壳合一深孔件制壳工艺,以提高型壳的致密性和强度。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芯壳合一深孔件制壳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面层制作,将成型的蜡模进行沾浆、浙浆、淋砂和干燥操作,得到面层;
[0009]S2、面二层制作,将得到面层的蜡模进行预湿、沾浆、浙浆、淋砂和干燥操作,得到面~■层;
[0010]S3、二层制作,将得到面二层的蜡模进行预湿、沾浆、浙浆、淋砂和干燥操作,得到二层,所述面层的浆液浓度与面二层的浆液浓度相同,所述面二层的砂料粒度与所述二层的砂料粒度相同;
[0011]S4、三层制作,将得到二层的蜡模进行预湿、沾浆、浙浆、淋砂、通孔和干燥操作,得到三层;
[0012]S5、四层制作,将得到三层的蜡模清出孔内浮砂,之后进行预湿后,将蜡模浸入浆液中,使浆液从蜡模的次孔进入,从主孔冒出,重复2?3次,使蜡模中装满,然后进行浙浆、淋砂和干燥操作,得到四层,所述步骤S1、S2、S3、S4、S5的淋砂操作中的砂料的粒度为16?30微米。
[0013]优选的,在上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中,所述步骤SI中的面层的浆液浓度和所述步骤S2中的面二层的浆液浓度均为从4号粘度杯中流出的时间为20?25秒。
[0014]优选的,在上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中,所述步骤S3中的二层的浆液浓度和所述步骤S4中的三层的浆液浓度均为从5号粘度杯中流出的时间为20?25秒。
[0015]优选的,在上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中,所述步骤S5中的四层的浆液浓度为从5号粘度杯中流出的时间为25?30秒。
[0016]优选的,在上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中,所述步骤S1、S2、S3、S4中的沾浆操作是将蜡模以与水平面成30°?60°的夹角浸入浆液中。
[0017]优选的,在上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中,所述步骤S2、S3、S4、S5中的预湿操作是将蜡模以与水平面成30°?60°的夹角浸入预湿桶内,所述预湿桶内装有硅溶胶水。
[0018]优选的,在上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中,在所述步骤S1、S2、S3、S4中的所述沾浆和所述浙浆操作之间还包括倒立旋转操作,以使浆液沾浆到位。
[0019]优选的,在上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中,所述步骤S1、S2、S3、S4、S5中的所述浙浆操作还包括使用气枪吹掉气泡和孔槽边缘内残留浆液的辅助浙浆操作。
[0020]优选的,在上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中,在所述步骤SI之前还包括步骤SO:将蜡模浸入清洗液中进行清洗,稍风干。
[0021 ]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发明提供的芯壳合一深孔件制壳工艺中,在蜡模上先后进行面层、面二层、二层、三层和四层的制作,总体上使蜡模外部的制壳层数达到5层,每层均由浆液和砂料融合后干燥而成,且淋砂操作中的砂料的粒度达到了 80?100微米的细小粒度,则经过熔蜡等后续处理得到的型壳具有较高的致密性和强度,不容易发生浇铸时的钢水泄漏,提高了零配件的加工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提高了型壳的致密性和强度,不容易发生浇铸时的钢水泄漏,提高了产品质量。
[00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8]步骤S0、清洗:把制得的蜡模上的蜡屑清理干净,之后将蜡模以倾斜水平面30°?60°的角度轻轻浸入清洗液中,抖动15?20下,以洗尽孔内脱模剂为准,然后取出,稍风干,等待进行下一工序。
[0029]步骤S1、面层制作:用于制作面层的浆液的浓度为从4号粘度杯中流出的时间为20?25秒(4号粘度杯为专用不锈钢标准金属量杯,容量为45毫升,具有4毫米圆孔,检测浆料粘度时,用量杯装满浆料后,以I秒速度提起,浆料在20秒?25秒全部滴完为标准),将清洗干净的蜡模慢慢浸入浆液中,稍停一秒左右,然后取出换方向重复I?2次,完成沾浆操作;之后将蜡模从浆液中慢慢取出,根据产品结构,慢慢转动蜡模,使其孔内拐角等处浆液浙出,使产品内外浆层均匀;之后将蜡模换方向后慢慢放入浮砂桶中,使其中的砂料附着在浆液上,取出,改变放入方向,重复I?2次,直至砂料全面覆盖在蜡模表面上;最后,将淋好砂的蜡模取出上架,填好流程卡,推入干燥室进行干燥。脱去水分,得到硬化的面层。
[0030]步骤S2、面二层制作:用于制作面二层的浆液浓度与面层的浆液浓度相等,且制作方式同面层的制作方式大体相同,但是在进行沾浆操作之前,需要将得到面层的蜡模慢慢浸入预湿桶中进行预湿操作,并左右摆动,使面层表面沾满硅溶胶水,取出挂上横杆,预湿操作需挂2-4个蜡模;之后再依次进行沾浆、浙浆、淋砂和干燥操作,得到面二层。预湿操作是为了使具有面层的蜡模容易沾浆,使沾浆均匀附着在面层上,从而提高面二层的致密性和强度。
[0031]步骤S3、二层制作:用于制作二层的浆液浓度为从5号粘度杯中流出的时间为20?25秒,5号粘度杯和4号粘度杯在市场上均由销售,是常用的测量粘度的工具。二层制作与面二层制作的流程大体相同,也是经过预湿、沾浆、淋砂和干燥操作,确保孔内浆液和砂料均覆盖均匀到位,得到二层。二层制作的砂料的粒度与面二层的砂料的粒度相同,在80?100微米之内。即面二层的组成是面层的浆液和二层的砂料的组合,从而将面层和二层过渡,达到更好地结合强度和致密性。
[0032]步骤S4、三层制作:用于制作三层的浆液浓度与用于二层的浆液浓度相同,制作流程与二层也大体相同,依次经过预湿、沾浆、淋砂,之后,为了保证蜡模上的各个孔的通透性,需要检查孔是否畅通,不畅通则使用细金属丝进行通孔,然后在进行干燥操作,得到三层。
[0033]步骤S5、四层制作:用于四层制作的浆液浓度为从5号粘度杯中流出的时间为25?30秒,在进行预湿之前,使用细金属丝的尖端通入蜡模的各个孔内,清出浮砂,之后进行预湿,然后将蜡模稍沾硅溶胶水后浸入浆液中,使浆液从蜡模的次孔进入,从主孔冒出,重复2?3次,使蜡模的孔中装满浆液,从而使蜡模的各个孔内表面均沾满浆液,达到增加孔内强度的目的,之后进行浙浆3?5秒,然后进入浮砂桶内,以全面淋到砂为止,最后将蜡模推入干燥室进行干燥,得到四层,完成型壳的层数制作,再经过后续的熔蜡、烘焙等处理得到型壳。以上步骤中的淋砂操作中的砂料的粒度均在16?30微米之间,根据每层的需要,选择不同或相同的砂料的粒度。
[0034]由上述工艺得到的型壳,由于砂浆的层数达到五层,且面二层采用了浆液和砂料粒度的过渡结合,在四层的沾浆操作中,采用浆液从次孔进,主孔出的方法,将浆液充分填充在孔内,使孔表面沾满浆液,便于淋砂均匀和全面,并且砂料的粒度达到了很小的直径,因此得到的型壳具有较高的致密性和强度,在进行浇铸时,钢水不会从型壳中泄漏出来,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
[0035]对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进行优化,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S2、S3、S4中的沾浆操作是将蜡模以倾斜于水平面成30°?60°的夹角慢慢浸入浆液中。这样做是为了使浆液能够更顺利地进入孔内,均匀地涂覆在蜡模表面。
[0036]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S3、S4、S5中的预湿操作是将蜡模以倾斜水平面成30°?60°的夹角慢慢浸入预湿桶内,预湿桶内装有硅溶胶水。作用与沾浆的操作一样,为了更好地沾满娃溶胶水。
[003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S2、S3、S4中的沾浆和浙浆操作之间还包括倒立旋转操作,以使浆液沾浆到位。边转边观察沾浆是否到位,特别注重夹角夹槽,有孔拐角缝隙的地方。
[0038]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步骤51、52、53、54、55中的浙浆操作还包括使用气枪吹掉气泡和孔槽边缘内残留浆液的辅助浙浆操作,在根据产品结构,慢慢转动蜡模,使其孔内拐角等处浆液浙出的同时,用气枪吹掉气泡和孔槽边缘溃浆,注意风力不要过大或气枪距蜡模太近,使蜡模内外浆层均匀。
[0039]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芯壳合一深孔件制壳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1、面层制作,将成型的蜡模进行沾浆、浙浆、淋砂和干燥操作,得到面层; 52、面二层制作,将得到面层的蜡模进行预湿、沾浆、浙浆、淋砂和干燥操作,得到面二层; 53、二层制作,将得到面二层的蜡模进行预湿、沾浆、浙浆、淋砂和干燥操作,得到二层,所述面层的浆液浓度与面二层的浆液浓度相同,所述面二层的砂料粒度与所述二层的砂料粒度相同; 54、三层制作,将得到二层的蜡模进行预湿、沾浆、浙浆、淋砂、通孔和干燥操作,得到三层; 55、四层制作,将得到三层的蜡模清出孔内浮砂,之后进行预湿后,将蜡模浸入浆液中,使浆液从蜡模的次孔进入,从主孔冒出,重复2?3次,使蜡模中装满,然后进行浙浆、淋砂和干燥操作,得到四层,所述步骤S1、S2、S3、S4、S5的淋砂操作中的砂料的粒度为16?30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I中的面层的浆液浓度和所述步骤S2中的面二层的浆液浓度均为从4号粘度杯中流出的时间为20?25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二层的浆液浓度和所述步骤S4中的三层的浆液浓度均为从5号粘度杯中流出的时间为20?25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的四层的浆液浓度为从5号粘度杯中流出的时间为25?30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S2、S3、S4中的沾浆操作是将蜡模以与水平面成30°?60°的夹角浸入浆液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S3、S4、S5中的预湿操作是将蜡模以与水平面成30°?60°的夹角浸入预湿桶内,所述预湿桶内装有硅溶胶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S2、S3、S4中的所述沾浆和所述浙浆操作之间还包括倒立旋转操作,以使浆液沾浆到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S2、S3、S4、S5中的所述浙浆操作还包括使用气枪吹掉气泡和孔槽边缘内残留浆液的辅助浙浆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芯壳合一深孔制壳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I之前还包括步骤SO:将蜡模浸入清洗液中进行清洗,稍风干。
【文档编号】B22C9/04GK104439067SQ201410527424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9日
【发明者】梅三平, 胡光琳 申请人:湖南先淘不锈钢卫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