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补砖支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3006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炉补砖支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转炉补砖支架装置,属于转炉维修设备【技术领域】,用于改善补炉效果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其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梁安装槽焊接在两侧挡火门上,横梁两端固定在横梁安装槽内,托辊装置的支撑杆下端插入到横梁的插孔中。横梁上多个插孔及上下两组横梁安装槽可以在不同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满足补炉的需求,导向托辊的转动大大降低了护炉用具与支撑点的摩擦力,可以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达到补炉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补炉贴砖的准确性,补炉效果能得到明显改观。本实用新型固定在两侧挡火门上,加强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了补炉过程的可操作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补炉时间,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转炉补砖支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炉实施补砖作业时的工具,属于转炉维修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转炉炼钢过程中,由于炉衬在加料过程的机械冲刷和炉渣侵蚀等原因,会使炉 衬的局部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炉衬厚度减薄,减薄至一定程度时转炉就必须停炉 更换全部炉衬砖,为了使全部炉衬的利用率和转炉作业率达到最高,必须及时对炉衬损坏 部分进行维护,维护包括溅渣护炉、喷补、补砖、补料等方法。
[0003]目前,在转炉实施补砖作业过程中,需要特殊工具将镁碳砖送到指定位置,转炉停 炉时炉内温度为1000摄氏度以上,一般补炉工具难以在此高温状态下工作,现场主要将钢 管制成补炉铲,人工将补炉砖放置在补炉铲上,由补炉铲将补炉砖送入炉内需要修补的部 位,由于补炉铲比较笨重,实际使用时将补炉铲中部放在四方体形支架上,该支架上部固定 一托辊装置,利用此装置为支点,人工将补炉铲前端镁碳砖推入炉内需要修补的地方。在工 作实践中发现,这种补炉支架存在很多弊端。首先,对转炉炉衬不同部位进行修补时,需要 人工来回挪动支架,工人劳动强度大;其次,由于高度不可调节,对炉体高处部位进行修补 时还需要在支架下方垫钢板,使用不方便;此外,支架不固定,补炉铲使用过程中掉落或错 位极易砸伤工作人员,安全性能差。这些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炉进度,导致了补炉时 间延长,使生产无法顺利进行。中国专利号2012200453703公开了一种偏心护炉支撑装置, 这种支撑装置有两组托辊装置和分为前后两组高低不同的支点,但是在使用中发现这种支 撑装置的体积较大,不便于移动,托辊装置和支点的变换方向和范围还不能满足补炉作业 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支架装置,以更好地完成补炉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转炉补砖支架装置,这种支架装置具有能 够快速更换、安全性高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高度和不同角度的补炉需要。
[0005]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6] -种转炉补砖支架装置,它包括横梁安装槽、横梁和托辊装置,横梁安装槽分别焊 接在两侧挡火门上,两侧水平高度相同,横梁的两端嵌在横梁安装槽中,横梁上沿着横梁的 轴向均匀排列有多个插孔,托辊装置由支撑杆、U形架、导向托辊、托辊轴组成,U形架焊接 在支撑杆的上端,托辊轴安装在U形架的两侧板之间,导向托辊套装在托辊轴上,支撑杆的 下端插在横梁的插孔中。
[0007] 上述转炉补砖支架装置,所述横梁安装槽共有上下两组,分别位于两侧挡火门上, 两组横梁安装槽间隔80-100mm。
[0008] 上述转炉补砖支架装置,所述横梁的中间部分为下凹的U形,下凹的U形部分上有 4-6个间距均匀的插孔,插孔的直径与托辊装置的支撑杆下端直径相匹配。
[0009] 上述转炉补砖支架装置,所述托棍装置的导向托棍的圆周中间有一圈圆弧形凹 槽,凹槽圆弧的弧度与补炉铲杆体圆周相匹配。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横梁安装槽焊接在两侧挡火门上,横梁两端固定在横梁安装槽内, 托辊装置的支撑杆下端插入到横梁的插孔中,补炉铲杆体放置在托辊装置上端的导向托辊 上,横梁上水平方向的多个插孔及上下两组横梁安装槽可以在不同的水平方向和不同的垂 直方向满足补炉的需求,导向托辊的转动大大降低了护炉用具与支撑点的摩擦力,可以从 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达到补炉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补炉贴砖的准确性,补炉效果能得 到明显改观。本实用新型固定在两侧挡火门上,加强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了补 炉过程的可操作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补炉时间。本实用新型 结构简单、更换方便、安全性能高,能够实现快速补炉,降低了转炉非作业时间,使用效果良 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图1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0014] 图3是托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是托辊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6] 图中标记如下:横梁1、插孔2、托辊装置3、横梁安装槽4、挡火门5、U形架6、支撑 杆7、导向托辊8、托辊轴9、锁母10、补炉铲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本实用新型由横梁安装槽4、横梁1、托辊装置3组成。
[0018] 图中显示,横梁安装槽4分别焊接在两侧挡火门5上,两侧水平高度相同。横梁安 装槽4共有上下两组,分别位于两侧挡火门5上,两组横梁安装槽4间隔80-100mm,可从不 同的垂直高度满足补炉需要。
[0019] 图中显示,横梁1的中间部分为下凹的U形,下凹的U形部分上有4-6个间距均匀 的插孔2,横梁1的两端嵌在横梁安装槽4中。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横梁1的长度为 300mm,由10#槽钢焊接而成,下凹的U形部分有间隔均匀的5个插孔2,插孔2之间的间距 为36_。使用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插孔2,以在不同的水平方向上满足补炉的需求。
[0020] 图中显示,托辊装置3由U形架6、支撑杆7、导向托辊8、托辊轴9、锁母10组成。 U形架6焊接在支撑杆7的上端,托辊轴9安装在U形架6的两侧板之间,导向托辊8套装 在托辊轴9上,托辊轴9由锁母10固定。
[0021] 图中显示,支撑杆7由直径30_的钢筋制作,支撑杆7外径与横梁1的插孔2的 直径相匹配,支撑杆7插在插孔2上便可使用,根据实际贴砖位置可以选择不同的插孔2,以 调整支撑杆7的位置。
[0022] 图中显示,托棍装置3的导向托棍8的圆周中间有一圈圆弧形凹槽,凹槽圆弧的弧 度与补炉铲11杆体圆周相匹配。使用时,补炉铲11杆体放置在托辊装置3上端的导向托 辊8上,导向托辊8的转动大大降低了护炉用具与支撑点的摩擦力,可以从不同的高度和角 度达到补炉的要求。
[002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4] 以修补转炉大面处为例。
[0025] 补炉前将炉内渣子倒干净,将转炉体摇至90度,炉口水平放置,关闭挡火门5,选 择补炉支架装置的摆放位置,炉体大面处为较低的修补位置,选择将横梁1呈"凹"型摆放, 固定在两侧挡火门5的下方的横梁安装槽4内。
[0026] 为节约补炉时间,选用横梁1左右两侧的插孔2分别摆放托辊装置3,使用两个补 炉铲11交替推入镁碳砖进行修补,将支撑杆7插到左侧第一个插孔2内,将补炉铲11放到 导向托辊8上,人工操作将补炉砖推入炉体大面处可修补大面左侧;同时进行将支撑杆7插 到右侧第一个插孔2内,可修补大面右侧,逐步调整插孔2水平位置,可修补整个大面。
[0027] 以修补转炉渣线处为例。
[0028] 补炉前将炉内渣子倒干净,将转炉体摇至90度,炉口水平放置,关闭挡火门5,选 择补炉支架装置的摆放位置,炉体大面渣线处为较高的修补位置,选择将横梁1呈"凸"型 摆放,固定在两侧挡火门5的上方的横梁安装槽4内。其余操作与修补大面时相同。
[0029] 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补炉铲11分为9m、1 lm、12m、13m多种长度,可选择不同长度 补炉铲11修补炉体远近不同部位。
【权利要求】
1. 一种转炉补砖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横梁安装槽(4)、横梁(1)和托辊装置 (3),横梁安装槽(4)分别焊接在两侧挡火门(5)上,两侧水平高度相同,横梁(1)的两端嵌 在横梁安装槽(4)中,横梁(1)上沿着横梁(1)的轴向均匀排列有多个插孔(2),托辊装置 (3)由支撑杆(7)、U形架(6)、导向托辊(8)、托辊轴(9)组成,U形架(6)焊接在支撑杆(7) 的上端,托辊轴(9 )安装在U形架(6 )的两侧板之间,导向托辊(8 )套装在托辊轴(9 )上,支 撑杆(7)的下端插在横梁(1)的插孔(2)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补砖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安装槽(4)共有上 下两组,分别位于两侧挡火门(5)上,两组横梁安装槽(4)间隔80-100mm。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补砖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的中间部分为 下凹的U形,下凹的U形部分上有4-6个间距均匀的插孔(2),插孔(2)的直径与托辊装置 (3 )的支撑杆(7 )下端直径相匹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补砖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装置(3)的导向托 棍(8)的圆周中间有一圈圆弧形凹槽,凹槽圆弧的弧度与补炉纟产(11)杆体圆周相匹配。
【文档编号】C21C5/46GK203878162SQ201420218351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刘虹, 温春普, 房志琦, 黄山, 张亚东, 沈东海 申请人: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