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3CN18-10控氮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4410阅读:10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锈钢锻件的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一种z3cn18-10控氮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z3cn18-10是一种法国nf牌号的奥氏体不锈钢钢种,广泛用于制造压水堆核电大型部件,如核反应堆堆内构件堆芯支承板、上支承板等。由于压水堆核电主设备在服役时工况特别苛刻,处于高温、高腐蚀性环境,对不锈钢锻件的抗晶间腐蚀能力、高温强度等性能指标有很高的要求。如要求在敏化处理(加热到700±10℃保温30分钟,试样应在炉内以每小时60±5℃的速率缓慢冷却到500℃,然后在空气中冷却)后按标准rcc-mmc1000进行腐蚀,不得出现晶间腐蚀现象;进行350℃高温拉伸试验,屈服强度≥115mpa。

在工艺上,保证材料能够通过晶间腐蚀试验和高温拉伸试验是一对矛盾:要通过晶间腐蚀试验,就希望c含量尽可能低,固溶温度尽量高,但这两条技术措施都势必降低锻件的高温拉伸屈服强度。同时保证晶间腐蚀试验合格和高温强度是获得高性能z3cn18-10锻件的主要技术难点,也是制约核电堆内构件用z3cn18-10大锻件制造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z3cn18-10控氮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制造方法,它可以制造出耐腐蚀、耐高温的高强度z3cn18-10控氮不锈钢锻件,经过晶间腐蚀试验、高温拉伸试验,所得锻件可以满足第三代核电主设备用大锻件的要求,用于制造反应堆堆内构件等核一级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z3cn18-10控氮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制造方法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冶炼钢锭;

钢锭的成分包括:c:0.020~0.030%,si:0.40~0.60%,mn:1.75~2.00%,cr:19.80~20.00%,ni:9.20~9.50%,n:0.06~0.08%,p:0.015~0.020%,s:0.002~0.005%,mo:0.20~0.40%;

冶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采用真空吹氧脱碳法或氩氧脱碳法冶炼钢水,钢水的成分含量符合钢锭的成分范围;

步骤1.2,将钢水浇注成电极棒,获得电极棒;

步骤1.3,在电渣重熔炉中将电极棒进行重熔,进一步提纯钢水,去除夹杂物,铸成30~60吨的电渣重熔钢锭。

所述步骤1.3的重熔过程中采用干燥氮气保护。

所述步骤1.3中去除夹杂物的控制目标为:a、b、c、d、ds类夹杂物均≤1.0。

第二步,锻造锻件;

对第一步所获得的电渣重熔钢锭进行锻造,锻造比≥6;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冷送钢锭;

步骤2.2,拔长;

步骤2.3,墩粗,成形;

最后一锻造火次的初始锻造温度控制在1050~1100℃范围,锻造变形量控制在12~20%。

第三步,固溶热处理;

采用温度不均匀性≤±10℃的电加热炉,对第二步所得锻件进行固溶热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将锻件加热至1050~1070℃保温,实现奥氏体化;保温时间为每100mm壁厚保温2~2.5h;

步骤3.2,冷却;

将锻件浸入水中进行固溶冷却,锻件从出炉到入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5分钟;入水后将锻件冷却至低于95℃。

所述第三步中采用单件生产或工件叠加批炉生产;采用工件叠加批炉生产时,工件之间通过垫铁隔开,隔开间距不小于锻件壁厚。

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成分控制、锻造、固溶三个关键步骤,全面提升了z3cn18-10控氮不锈钢锻件的抗腐蚀性能和高温拉伸强度,在保证z3cn18-10锻件可通过晶间腐蚀试验的同时获得高的高温拉伸性能指标,350℃屈服强度在140mpa以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德龙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z3cn18-10控氮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冶炼钢锭;

钢锭的成分包括(本文均为质量百分比含量):

c:0.020~0.030%,

si:0.40~0.60%,

mn:1.75~2.00%,

cr:19.80~20.00%,

ni:9.20~9.50%,

n:0.06~0.08%,

p:0.015~0.020%,

s:0.002~0.005%,

mo:0.20~0.40%。

rcc-m标准中对z3cn18-10控氮不锈钢提出的成分规范为:c≤0.038%,cr18.50~20.00%,ni9.00~11.00%,si≤1.00%,mn≤2.00%,s≤0.015%,p≤0.030%,n≤0.080%。该标准对z3cn18-10成分提出了一个较宽泛的要求,但仅符合成分规范的锻件未必能保证获得规定的性能指标。工程实践表明,成分在上述范围内波动时,锻件可达到的性能将发生明显变化。

本发明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为均衡各性能指标,对各元素的成分进一步限定。上述成分范围将c控制在适当低的水平,同时将cr含量控制在较高水平,可以确保锻件具有足够的抗晶间腐蚀能力;n控制在较高水平,以补偿降低c带来的强度损失。

另外添加少量的mo元素进一步提升高温强度,即mo含量为0.20~0.40%。添加上述范围的mo不涉及材料牌号的变更。其余合金根据如图1的示的德龙组织图计算最终得到所需奥氏体组织而确定。

本发明控制z3cn18-10控氮不锈钢锻件的化学成分,将钢锭的合金成分控制在:c:0.020~0.030%,si:0.40~0.60%,mn:1.75~2.00%,cr:19.80~20.00%,ni:9.20~9.50%,mo:0.20~0.40%,n:0.06~0.08%,以合理降低有害元素的含量;本发明的p含量为0.015~0.020%,s含量为0.002~0.005%,从尽量提升性能而言,p、s越低越好,但控制目标过高将不合理的增加冶炼成本。

钢锭的冶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采用真空吹氧脱碳法(vod)或氩氧脱碳法(aod)冶炼钢水,钢水的成分含量符合上述钢锭的成分范围;

步骤1.2,将钢水浇注成电极棒,获得目标成分范围的电极棒;

步骤1.3,在200吨电渣重熔炉中将电极棒进行重熔,进一步提纯钢水,去除夹杂物, 铸成30~60吨的电渣重熔钢锭;

重熔过程中必须采用干燥氮气保护,防止n元素下降;

为保证钢水的纯净度,提高锻件力学性能和抗腐蚀能力,夹杂物控制目标为:a、b、c、d、ds类夹杂物均≤1.0。

钢锭的质量决定锻件可达到的性能潜力,本发明通过控制、合金成分、钢水的纯净度(残余元素和夹杂物)以及冶炼方式,能够获得符合要求的钢锭。

第二步,锻造锻件;

对第一步所获得的电渣重熔钢锭进行锻造,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冷送钢锭;

步骤2.2,拔长;

步骤2.3,墩粗,成形;

最后一锻造火次的初始锻造温度控制在1050~1100℃范围,锻造变形量控制在12~20%水平;

锻件按rcc-mm380标准计算的锻造比≥6,以充分打碎钢锭铸态组织并压实。

本发明将z3cn18-10控氮不锈钢锻件最后一锻造火次的初始锻造温度控制在1050~1100℃范围,锻造变形量控制在12~20%水平,能够获得到所期望的2~3级奥氏体晶粒度。较细的晶粒度为后续锻件力学性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固溶热处理;

采用温度不均匀性≤±10℃的电加热炉,可采用单件生产或工件叠加批炉生产;采用工件叠加批炉生产时,工件之间通过垫铁隔开,隔开间距不小于锻件壁厚。

对第二步所得锻件进行固溶热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将锻件加热至1050~1070℃保温,实现奥氏体化;保温时间为每100mm壁厚保温2~2.5h;

步骤3.2,冷却;

将锻件浸入水中进行固溶冷却,锻件从出炉到入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5分钟;入水后将锻件冷却至低于95℃。

rcc-m标准限制z3cn18-10控氮不锈钢锻件最低固溶温度为1050℃,本发明选取较低的保温温度(上限为1070℃),使锻件在较低的温度均匀地奥氏体化,防止晶粒长大。

本发明限定的保温时间足够长(每100mm壁厚保温2~2.5h),以取得碳化物充分溶解的效果,防止晶间存在不良碳化物降低抗腐蚀性能。

本发明限定固溶冷却从出炉到入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5分钟,入水后将锻件冷却至低于 95℃,以获得良好的固溶强化效果并阻止碳化物在晶间再次析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