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生锈腐烂的铁合金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47447发布日期:2018-06-21 23:52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铁合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生锈腐烂的铁合金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我国每年消耗的铁合金,用于电工领域外,还有大约50的铁合金被用于管材或阀门等领域。这主要是因为铁的性能不活泼,防腐性能强的原因,但在这些领域中因为接触的水等液体及环境依然会对这类器材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我们经常能够发现在家中或其它地方的管材或阀门结有绿色的铁锈,这不仅影响美观也同样减少这些材质的使用寿命,但是这两种金属的电阻率高,对降低摩擦时出现的火花的作用有限。现有的铁合金在强度和硬度上都不能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而且生产加工周期较长,耐热性不高,热裂倾向大,延伸率低,加工费用相对较高,本发明很好的解决了现有的存在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生锈腐烂的铁合金制备方法,其主要解决现有的铁合金在强度和硬度上都不能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而且生产加工周期较长,耐热性不高,热裂倾向大,延伸率低,加工费用相对较高的技术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发明的一种防生锈腐烂的铁合金制备方法,其特征各组成按重量百分比分别为:锰的1.45-1.78、稀土元素的2.3-2.8、钛的1.15-2.2、镍的1.6-2.8、铁的1.2-2.3、锆的1.1-2.2、硅的18-22、碳的1.03-2.035、钼的1.05-2.1、锶的1.01-1.09、锡的0.01-0.08,其余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作为优选:所述的碳和钼的加入为了提高铁铁合金的强度的元素,通过锶和锰在铁合金中形成锶锰析出物来提高铁合金的强度。

本发明的一种防生锈腐烂的铁合金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材料按照比例配合的合金元素在温度200℃下进行熔炼成液体,保温1-1.5小时后;2)再加入其它原料,同时进行机械搅拌及人工辅助搅拌,搅拌时保证温度在500-800度;3)在充分搅拌至溶清,静置2小时后进行取样;4)配料进行熔制后进行浇铸,合格后进行浇筑即得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并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防生锈腐烂的铁合金制备方法,其特征各组成按重量百分比分别为:锰的1.48、稀土元素的2.5、钛的1.68、镍的1.89、铁的1.8、锆的2.54、硅的21、碳的1.75、钼的1.76、锶的1.01、锡的0.04,其余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的碳和钼的加入为了提高铁铁合金的强度的元素,通过锶和锰在铁合金中形成锶锰析出物来提高铁合金的强度。

本发明的一种防生锈腐烂的铁合金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材料按照比例配合的合金元素在温度200℃下进行熔炼成液体,保温1-1.5小时后;2)再加入其它原料,同时进行机械搅拌及人工辅助搅拌,搅拌时保证温度在500-800度;3)在充分搅拌至溶清,静置2小时后进行取样;4)配料进行熔制后进行浇铸,合格后进行浇筑即得成品。

实施例2:

一种防生锈腐烂的铁合金制备方法,其特征各组成按重量百分比分别为:锰的1.78、稀土元素的2.8、钛的2.2、镍的2.8、铁的2.3、锆的2.2、硅的22、碳的2.035%、钼的2.1、锶的1.09、锡的0.08,其余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的碳和钼的加入为了提高铁铁合金的强度的元素,通过锶和锰在铁合金中形成锶锰析出物来提高铁合金的强度。

本发明的一种防生锈腐烂的铁合金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材料按照比例配合的合金元素在温度200℃下进行熔炼成液体,保温1-1.5小时后;2)再加入其它原料,同时进行机械搅拌及人工辅助搅拌,搅拌时保证温度在500-800度;3)在充分搅拌至溶清,静置2小时后进行取样;4)配料进行熔制后进行浇铸,合格后进行浇筑即得成品。

实施例3:

一种防生锈腐烂的铁合金制备方法,其特征各组成按重量百分比分别为:锰的1.45、稀土元素的2.3、钛的1.15、镍的1.6、铁的1.2、锆的1.1、硅的18、碳的1.03、钼的1.05、锶的1.01、锡的0.01,其余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的碳和钼的加入为了提高铁铁合金的强度的元素,通过锶和锰在铁合金中形成锶锰析出物来提高铁合金的强度。

本发明的一种防生锈腐烂的铁合金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材料按照比例配合的合金元素在温度200℃下进行熔炼成液体,保温1-1.5小时后;2)再加入其它原料,同时进行机械搅拌及人工辅助搅拌,搅拌时保证温度在500-800度;3)在充分搅拌至溶清,静置2小时后进行取样;4)配料进行熔制后进行浇铸,合格后进行浇筑即得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