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焊接热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6426阅读:21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焊接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管道焊接热处理工艺存在工序安排不合理、工序繁多,对操作者经验要求较高,使得生产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序合理、制造成本低的管道焊接热处理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管道焊接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预热,当管子外径大于220mm或壁厚大于15mm的管子必须用电加热进行预热;对于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的焊接接头,预热采用火焰预热,焊后采用保温棉保温缓冷;因特殊情况,焊接接头不能及时做热处理时,应作后热(脱氢)处理,温度为320-350℃,保温时间为2-4小时;

2)、加热方法,所有需要热处理的焊逢宜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柔性陶瓷电阻加热器预热、热处理施工步骤为:和焊接技术员检查现场环境条件和对口情况—检查合格后接受委托单—绑扎预热热电偶、加热器、保温材料—调试设备—预热—焊接过程控制(壁厚大于75mm的焊接接头,焊到15mm时,进行中间探伤,检测合格后,重新进行预热和焊接过程控制)—焊后焊工自检焊接接头表面质量合格—绑扎热处理热电偶、加热器、保温材料—调试设备—热处理升温过程控制—热处理恒温过程控制—热处理降温过程控制—硬度检查—硬度检查不合格时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如重新做热处理,之后重新进行硬度检查--硬度检查合格后填写完工通知单—反馈委托方进行下道工序检测委托;

3)、焊后热处理,下列采用氩弧焊或低氢型焊条,焊前预热和焊后适当缓慢冷却的焊接接头可以不进行焊后热处理:

a>壁厚不大于10mm、直径不大于108mm,材料为15crmo、12crmo管子;

b>壁厚不大于8mm、直径不大于108mm,材料为12cr1mov管子;

c>壁厚不大于6mm、直径不大于63mm,材料为12cr2mowvtib管子;

4)、加热器功率大小满足管道加热要求,合理布置在要求加热区内,用铅丝绑扎牢固确保有效接触以减少热量散失,必要时使用夹具;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3倍,且不小于60mm;加热元件用集束电缆连接,要求所有接头接触良好,加热部件、二次线路、控制点要一致;

5)、热电偶布置,测温用热电偶布置对称布置2-4根在最有代表性的焊缝中心,用铅丝绑扎牢固确保与焊缝金属有良好接触;热电偶的冷端必须离开加热区;当用一个热电偶控制多个焊件时,该热电偶的布置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焊接接头上;

6)、恒温过程控制,恒温过程中,承压管道在加热范围内,任意两点间的温差应小于50℃;压力容器在加热范围内,最大温差不宜大于65℃;

7)、保温宽度从焊缝坡口边缘算起,要求每侧不小于壁厚的5倍,且每侧应比加热器的安装宽度增加不少于90mm;焊接热处理的保温厚度以40-60mm为宜;

8)、同一炉处理多个相同部件的时候加热器,保温宽度、厚度要尽量一致,采用多路控制一个部件时,每路都应有独立的测温和控制系统,并合理划分加热区域,输入同一参数同时启动,保持所有曲线一致;

9)、对于主管与接管的加热,宜采用环形加热的方法,加热宽度不小于两者中较大厚度的3倍;

10)、当使用绳式加热器时,焊缝两侧布置的加热器应对称,加热器缠绕圈数、密度应尽量相同,缠绕方向相反;

11)、不需焊后热处理的合金焊接接头、和碳钢焊接接头(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可用火焰预热;火焰预热的施工步骤为:用烤把均匀预热(火焰焰心至工件的距离应在10mm以上),不得在一个位置长期停留,预热温度用辐射温度计测温或测温笔测温,焊后用保温棉保温缓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序合理,制造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管道焊接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预热,当管子外径大于220mm或壁厚大于15mm的管子必须用电加热进行预热;对于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的焊接接头,预热采用火焰预热,焊后采用保温棉保温缓冷;因特殊情况,焊接接头不能及时做热处理时,应作后热(脱氢)处理,温度为320-350℃,保温时间为2-4小时;

2)、加热方法,所有需要热处理的焊逢宜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柔性陶瓷电阻加热器预热、热处理施工步骤为:和焊接技术员检查现场环境条件和对口情况—检查合格后接受委托单—绑扎预热热电偶、加热器、保温材料—调试设备—预热—焊接过程控制(壁厚大于75mm的焊接接头,焊到15mm时,进行中间探伤,检测合格后,重新进行预热和焊接过程控制)—焊后焊工自检焊接接头表面质量合格—绑扎热处理热电偶、加热器、保温材料—调试设备—热处理升温过程控制—热处理恒温过程控制—热处理降温过程控制—硬度检查—硬度检查不合格时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如重新做热处理,之后重新进行硬度检查--硬度检查合格后填写完工通知单—反馈委托方进行下道工序检测委托;

3)、焊后热处理,下列采用氩弧焊或低氢型焊条,焊前预热和焊后适当缓慢冷却的焊接接头可以不进行焊后热处理:

a>壁厚不大于10mm、直径不大于108mm,材料为15crmo、12crmo管子;

b>壁厚不大于8mm、直径不大于108mm,材料为12cr1mov管子;

c>壁厚不大于6mm、直径不大于63mm,材料为12cr2mowvtib管子;

4)、加热器功率大小满足管道加热要求,合理布置在要求加热区内,用铅丝绑扎牢固确保有效接触以减少热量散失,必要时使用夹具;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3倍,且不小于60mm;加热元件用集束电缆连接,要求所有接头接触良好,加热部件、二次线路、控制点要一致;

5)、热电偶布置,测温用热电偶布置对称布置2-4根在最有代表性的焊缝中心,用铅丝绑扎牢固确保与焊缝金属有良好接触;热电偶的冷端必须离开加热区;当用一个热电偶控制多个焊件时,该热电偶的布置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焊接接头上;

6)、恒温过程控制,恒温过程中,承压管道在加热范围内,任意两点间的温差应小于50℃;压力容器在加热范围内,最大温差不宜大于65℃;

7)、保温宽度从焊缝坡口边缘算起,要求每侧不小于壁厚的5倍,且每侧应比加热器的安装宽度增加不少于90mm;焊接热处理的保温厚度以40-60mm为宜;

8)、同一炉处理多个相同部件的时候加热器,保温宽度、厚度要尽量一致,采用多路控制一个部件时,每路都应有独立的测温和控制系统,并合理划分加热区域,输入同一参数同时启动,保持所有曲线一致;

9)、对于主管与接管的加热,宜采用环形加热的方法,加热宽度不小于两者中较大厚度的3倍;

10)、当使用绳式加热器时,焊缝两侧布置的加热器应对称,加热器缠绕圈数、密度应尽量相同,缠绕方向相反;

11)、不需焊后热处理的合金焊接接头、和碳钢焊接接头(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可用火焰预热;火焰预热的施工步骤为:用烤把均匀预热(火焰焰心至工件的距离应在10mm以上),不得在一个位置长期停留,预热温度用辐射温度计测温或测温笔测温,焊后用保温棉保温缓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