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铁材料生产过程中直接微合金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0929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钢铁材料生产过程中直接微合金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原料来源:采用含微合金化元素的共生矿选出的铁精矿为冶炼的原始来料;

(2)吸附载体:采用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主要合金元素为载体;

(3)载体加入方式:在高炉炼铁过程中,将吸附载体和铁精矿通过共混从高炉顶端料口加入,或从高炉喷煤口分别以喷吹方式加入;

(4)吸附过程:吸附载体和铁精矿进入高炉的炉腹区,在炉腹区随着铁精矿的熔化,吸附载体将铁精矿中的微合金化元素吸附并固定;

(5)传递过程:吸附载体随着自身重力和铁水的冲刷作用,进入转炉炼钢流程中;

(6)微合金化过程:在转炉炼钢流程中,通过吹氧脱碳,稀土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释放出来;转炉终点冶炼完成后,在出钢过程中加入脱氧剂,将吸附载体中的微合金化元素还原成单质,从而使微合金化元素以固溶形式进入到钢铁材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材料生产过程中直接微合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微合金化元素的共生矿选出的铁精矿为白云鄂博稀土-铁共生矿或攀枝花钒钛磁铁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铁材料生产过程中直接微合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云鄂博稀土-铁共生矿中含有TFe:60%-70%、REO:0.01%-1%;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含有TFe:50%-70%、TiO2:1%-10%,V2O3:0.1%-5%,均为质量含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材料生产过程中直接微合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载体为膨胀石墨、海绵金属、氧化石墨、活性炭、焦炭、多孔硅、活性钙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吸附载体的加入量为铁精矿重量的1%-5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铁材料生产过程中直接微合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载体为氧化石墨和焦炭,加入量分别为铁精矿重量的1%和2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材料生产过程中直接微合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的炉腹区温度为1400℃-1800℃,所述转炉终点的温度为1500℃-1650℃。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钢铁材料生产过程中直接微合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氧剂为硅钙线、铁钙线、铝线、硅铁、硅锰、硅钙钡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出钢过程中脱氧剂加入量为钢水重量的0.01%-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铁材料生产过程中直接微合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氧剂为硅钙线、铁钙线和硅铁的混合,加入量分别为钢水重量的0.06%-0.1%、铁钙线0.02%-0.1%、硅铁0.04%-0.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