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用于混合激光熔覆的包芯线,其包括:
中空金属护套,以及
芯粉末组合物,所述芯粉末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约0.8%至约1.2%的碳(C)、约1%至约1.4%的锰(Mn)、约0.8%至约1%的硅(Si)、约22%至约30%的铬(Cr)、约0.5%至约2%的钛(Ti)、约0.5%至约2%的钒(V)、约0.8%至约1.2%的硼(B)、0%至约0.04%的磷(P)以及0%至约0.03%的硫(S),所述芯粉末组合物的其余组分主要是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芯线,其中,所述中空金属护套为低碳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芯线,其按重量百分比计进一步包括0%至约0.3%的镍(Ni)、0%至约0.8%的钼(Mo)、0%至约0.35%的铜(Cu)以及0%至约0.2%的钙(C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芯线,其中,铬(Cr)为约23%至约2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芯线,其中,硼(B)为约0.9%至约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芯线,其中,锰(Mn)为约1.1%至约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芯线,其中,碳(C)为约1%,锰(Mn)为约1.2%,硅(Si)为约0.9%,铬(Cr)为约25%,钛(Ti)为约0.75%,钒(V)为约0.75%,硼(B)为约1%,磷(P)为约0.01%以及硫(S)为约0.01%。
8.一种具有相对面表面的部件,其包括:
基底;以及
利用混合激光熔覆沉积在所述基底上的包芯线;
其中所述包芯线包括中空金属护套和芯粉末组合物,并且所述芯粉末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约0.8%至约1.2%的碳(C)、约1%至约1.4%的锰(Mn)、约0.8%至约1%的硅(Si)、约22%至约30%的铬(Cr)、约0.5%至约2%的钛(Ti)、约0.5%至约2%的钒(V)、约0.8%至约1.2%的硼(B)、0%至约0.04%的磷(P)以及0%至约0.03%的硫(S),所述芯粉末组合物的其余组分主要是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部件,其中,所述基底的表面利用混合激光熔覆熔化,并且所述包芯线贴附于所述基底的所述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部件,其中,所述基底为低合金碳锰硼钢并且所述中空金属护套为低碳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部件,其按重量百分比计进一步包括0%至约0.3%的镍(Ni)、0%至约0.8%的钼(Mo)、0%至约0.35%的铜(Cu)以及0%至约0.2%的钙(Ca)。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部件,其中,碳(C)为约1%,锰(Mn)为约1.2%,硅(Si)为约0.9%,铬(Cr)为约25%,钛(Ti)为约0.75%,钒(V)为约0.75%,硼(B)为约1%,磷(P)为约0.01%以及硫(S)为约0.01%。
13.一种制造具有相对面表面的机器部件的方法,其包括:
利用混合激光熔覆将包芯线熔化到基底上,从而使得所述包芯线沉积在所述基底上;以及
使得所述熔化的包芯线凝固并形成结合到所述基底的固体层;
其中所述包芯线包括中空金属护套和芯粉末组合物,所述芯粉末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约0.8%至约1.2%的碳(C)、约1%至约1.4%的锰(Mn)、约0.8%至约1%的硅(Si)、约22%至约30%的铬(Cr)、约0.5%至约2%的钛(Ti)、约0.5%至约2%的钒(V)、约0.8%至约1.2%的硼(B)、0%至约0.04%的磷(P)以及0%至约0.03%的硫(S),所述芯粉末组合物的其余组分主要是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熔化所述基底的表面,从而使得所述熔化的包芯线以及所述基底的所述熔化的表面接合在一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底为低合金碳锰硼钢并且所述中空金属护套为低碳钢。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芯粉末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进一步包括0%至约0.3%的镍(Ni)、0%至约0.8%钼(Mo)、0%至约0.35%的铜(Cu)以及0%至约0.2%的钙(Ca)。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包芯线,其中,铬(Cr)为约23%至约27%。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硼(B)为约0.9%至约1.1%。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锰(Mn)为约1.1%至约1.3%。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芯粉末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约1%的碳(C)、约1.2%的锰(Mn)、约0.9%的硅(Si)、约25%的铬(Cr)、约0.75%的钛(Ti)、约0.75%的钒(V)、约1%的硼(B)、约0.1%的磷(P)以及约0.01%的硫(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