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生产用自沉式除镁、除钙剂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4381阅读:23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生产领域,涉及除镁、除钙剂,由于其是一种铝合金(含一定的Cu、Fe)生产用自沉式除镁、除钙剂,本发明还涉及该种除镁、除钙剂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在生产时,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熔炼效率,会添加部分再生铝,再生铝大部分为废旧汽车、设备的拆解件,其中会有部分镁(Mg)含量偏高或者镁合金的铸件,Mg含量有一定的波动,Mg在铝合金中是一种合金元素,但是有一定的范围要求,当铝合金使用再生铝后出现Mg含量超标时,需要进行除镁操作。

钙(Ca)在铸造铝硅合金中是一种杂质元素,会影响合金的变质效果及力学性能等,因此合金中Ca含量的要求越来越低。金属硅中含有一定的Ca,品位越低的金属硅Ca含量越高,在合金熔炼过程中出现Ca含量超标的情况时,需要进行除钙操作。目前,主要是通过添加除镁剂、除钙剂的方式进行除镁、除钙,该方式具有易于操作,价格低廉,清除效果较好等优点,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目前,公开的除镁剂、除钙剂一般由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氟铝酸钾(KAlF4/K3AlF6)、氟硅酸钠(Na2SiF6)、六氯乙烷(C2Cl6)等组成。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3882250A公布了一种再生铝合金除镁熔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由NaCl、KCl、Na2SiF6、AlCl3、C2Cl6、K2AlF6、AlF3组成,适用于再生铝的除镁;中国发明专利CN103725913A公布了一种铝合金除镁剂,其主要由Na2SiF6、NaCl、KCl、KAlF4、C2Cl6组成,可以除去铝液中的镁,另外还具有一定的精炼剂作用;中国发明专利CN105734331A公布了一种铝合金除钙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其主要由磷酸钠、氯化镁、氯化钾、氯化钠组成,该铝合金除钙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环境友好、使用方法灵活、适用范围广,并且除钙效率高;中国发明专利CN104294067A公布了一种除钙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由NaCl、KCl、Na2SiF6、NH4Cl、KAlF4、AlF3组成,该除钙剂采用氯化铵取代了六氯乙烷作为除钙剂的原材料,不仅降低了成本、使用过程中烟雾小、毒性小而且除钙效果好,有效的降低了再生铝合金中的钙元素的含量;中国发明专利CN102011023A公布了一种铝-硅合金用除钙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除钙剂包含铝、氟,其特征是它还包含镍、硅、硼、碳,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铝11.0-21.0%,氟24.0-44.0%,镍5.0-30.0%,硅7.0-35.0%,硼0.1-5.0%,碳5.0-20.0%,该铝-硅合金除钙剂具有高效环保、制备工艺简单、工艺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发明专利提及的除镁剂、除钙剂有一定的除镁、除钙效果,但是均由密度低的盐类、有机物等组成,做成的除镁剂、除钙剂密度低于铝合金液的密度,在使用时会漂浮于铝液表面,不能与铝液充分接触反应,相当一部分没起到除镁、除钙作用即返出液面,造成浪费,影响除钙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铝合金生产用自沉式除镁、除钙剂,应用于铝合金的除镁、除钙,另外还兼具Cu、Fe合金元素添加的作用。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除镁、除钙剂由铜米(Cu)、铁粉(Fe)、氟铝酸钾(KAlF4/K3AlF6)、氟硅酸钾(K2SiF6)、氟化铝(AlF3)、六氯乙烷(C2Cl6)组成,上述组分按质量百分比的含量为氟铝酸钾:10~40%、氟硅酸钾:1~25%、氟化铝:0~25%、六氯乙烷:1~40%、铜米或铁粉或铜米与铁粉的混合物:20~50%。

因Mg、Ca的化学活性较Al高,因此氟铝酸钾、氟硅酸钾、氟化铝可以优先与Mg、Ca反应生产MgF2、CaF2,六氯乙烷可以优先与Mg、Ca反应生产MgCl2、CaCl2,从而起到除镁、除钙的作用。铜米、铁粉可以调节比重,同时还可在铝合金中添加Cu、Fe元素。

除镁、除钙剂的生产方法是:铜米质量要求为Cu含量≥99.5%,其它单个杂质≤0.05%,直径在0.5-2.5mm,长度≤5mm,水分≤0.2%;铁粉质量要求为Fe含量≥98.3%,Mn≤0.3%,其它单个杂质≤0.05%,粒度:40~80目,水分≤0.2%,其余原材料采用工业级产品,要求纯度≥98%,粒度介于30~150目之间的比例在80%以上,水分≤0.2%。如果所用材料水分不符合要求,则先使用烘干机将其进行烘干,以达到规定的水分要求。如果所用材料粒度不符合要求,将以上物料使用振动筛分别进行筛分,以达到规定的粒度要求。将符合要求的物料按照本发明涉及的配方比例进行配料,每批次配料500~1000千克,将物料投入混料机进行混合,混合时间为20~40分钟。然后,将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液压机压制成圆饼状或球状,单块重量20~500克,密度:2.75~3.5克/立方厘米,制成的除镁、除钙剂进行成分、粒度和水分检测,检测合格后采用铝箔、塑料袋按照1~2.5千克/包进行包装,外包装使用纸箱、纸袋、编织袋等。以下为除镁、除钙剂的生产过程流程图。

除镁、除钙剂的使用方法是:

1、用量:根据合金液中初始Cu、Fe含量及其控制要求以及除镁、除钙剂中的Cu、Fe含量计算加入量,以满足合金中Cu、Fe含量控制要求为准,一般加入量为铝熔体重量的0.2~1%。

2、加入温度:730~780℃。

3、加入方式:将除镁、除钙剂拆开包装,均匀撒于铝液表面,在其反应过程中可进行适当搅拌,以使其可与铝液各个部位充分接触,反应完毕后再次搅拌5~10分钟,静置10~15分钟,再次搅拌均匀后取样分析。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自沉式除镁、除钙剂通过铜米、铁粉等高密度材料与除镁、除钙有效成分的组合,可使其密度(2.75~3.5克/立方厘米)大于铝液密度,加入铝液后可自动沉入液面以下进行反应,操作简便,同时由于是压制成致密的圆饼状或球状,可缓慢释放除镁、除钙的有效成分,持续起到除镁、除钙作用,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而且还能添加Cu、Fe等合金元素。该自沉式除镁、除钙剂具有较为广泛的用途,适用于以再生铝为原材料的铝合金生产,具有除镁、除钙、熔体精炼、合金化元素添加等多重功效。

2、本发明配方设计合理,生产方法简单易于实施,对原材料的纯度、含水量、粒度进行严格控制,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采用本发明生产的除镁、除钙剂精炼剂可应用于以再生铝为原材料生产铝合金(含一定的Cu、Fe)的除镁、除钙,且密度大于铝液的密度,加入铝液后可沉入铝液进行反应,缓慢释放有效成分,提高除镁、除钙效果,减少用量。每1千克本除镁、除钙剂可清除0.2~0.4千克的Mg以及0.005~0.01千克的Ca,同时Cu、Fe的实收率可达到90%以上。依据本发明生产的除镁、除钙剂较单纯以低密度的盐类、有机物等生产的粉末状或块状除镁、除钙剂有更高的除镁、除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自沉式除镁、除钙剂的生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铝合金生产用自沉式除镁、除钙剂,其组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铜米33%、氟铝酸钾40%、氟硅酸钾:15%、六氯乙烷12%。严格控制以上材料成分、粒度、水分等符合本发明的要求。将以上物料进行配比、混合后加入液压机压制成圆饼状,密度控制在2.75~3.5克/立方厘米。制成的除镁、除钙剂进行成分、粒度和水分检测,检测合格后按照1~2.5千克/袋标准进行包装。

实施例2:

一种铝合金生产用自沉式除镁、除钙剂,其组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铁粉:45%、氟铝酸钾30%、氟硅酸钾:7%、氟化铝3%、六氯乙烷15%。严格控制以上材料成分、粒度、水分等符合本发明的要求。将以上物料进行配比、混合后加入液压机压制成圆饼状,密度控制在2.75~3.5克/立方厘米。制成的除镁、除钙剂进行成分、粒度和水分检测,检测合格后按照1~2.5千克/袋标准进行包装。

实施例3:

一种铝合金生产用自沉式除镁、除钙剂,其组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铜米:25%、铁粉:15%、氟铝酸钾40%、氟硅酸钾:5%、氟化铝5%、六氯乙烷10%。严格控制以上材料成分、粒度、水分等符合本发明的要求。将以上物料进行配比、混合后加入液压机压制成圆饼状,密度控制在2.75~3.5克/立方厘米。制成的除镁、除钙剂进行成分、粒度和水分检测,检测合格后按照1~2.5千克/袋标准进行包装。

以下为本除镁、除钙剂的应用实例,合金中初始Si含量为10.63190%、Mg含量为0.54572%,Ca含量为0.00558%,Cu含量为0.00190%,除镁、除钙剂(Cu含量33%)的加入比例为0.667%,加入温度为740℃。

表1、除镁、除钙剂应用效果数据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