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基石墨烯合金轻量化结构件的增材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159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钛基石墨烯合金轻量化结构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钛基烯合金粉末;

S2:将所述钛基烯合金粉末干燥后添加到增材制造设备的料缸中;

S3:将基板安装在增材制造设备的成形平台上,将刮刀安装在增材制造设备的刀架上;

S4:将所述基板预热至195~205℃,用刮刀将钛基烯合金粉末均匀地铺在基板上;

S5:将轻量化结构件的三维数模以stl格式导出,并对stl格式的三维数模进行修复,以满足增材制造的要求;

S6:对轻量化结构件进行悬臂角度分析、成型摆放角度分析、添加支撑以及做底部倒角;

S7:设定增材制造设备的工艺参数以及扫描策略;

S8:对三维数模进行切片,转化成二维切片数据信息,生成加工程序文件,并将所述加工程序文件导入增材制造设备中;

S9:开启增材制造设备,调整增材制造设备的成形舱室的氧气含量,并对基板表面进行毛化处理;

S10:根据轻量化结构件的加工程序的第一层轨迹,增材制造设备自动开启激光,对基板上的钛基烯合金粉末进行选择性熔化,与基板形成冶金结合,第一层零件部分扫描两遍,而网格支撑部分只扫描一遍,形成轻量化结构件的首层截面;

S11:分别调整增材制造设备的成形缸和料缸的高度,进行第二层零件部分的熔化叠加;

S12:按照步骤S11的操作,进行剩余层零件部分的熔化叠加,控制奇数层网格支撑扫描,偶数层网格支撑不扫描,直至整个轻量化结构件的制造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基石墨烯合金轻量化结构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钛基烯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为:

采用气雾化的方法制备钛合金粉末,并同时向所述钛合金粉末表面喷射尺寸为不超过5μm的石墨烯纳米片,使所述石墨烯纳米片附着在钛合金粉末颗粒表面,控制石墨烯纳米片的用量为钛合金粉末重量的0.3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钛基石墨烯合金轻量化结构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基烯合金粉末的粒度范围不超过62μm,其中10~55μm的粉末占92%以上,粉末形状为球形或类球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基石墨烯合金轻量化结构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的基板的材料与钛合金的材料相同,且基板的厚度不低于30mm,基板的上平面和下平面的平行度不大于0.02mm,上平面平面度不大于0.03mm,基板在成形平台上的安装水平度为±0.0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基石墨烯合金轻量化结构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的刮刀下底面与基板上表面的间隙不大于0.04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基石墨烯合金轻量化结构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的悬臂角度不低于25°,成形摆放角度为20~25°,添加支撑为网格支撑,规格为0.4~0.6mm,底部倒角的大小为,其中的a为底部拉伸的余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基石墨烯合金轻量化结构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材制造设备的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为150~380W,扫描速度为600~1700mm/s,激光搭接为0.85~0.10mm,铺粉层厚为0.03~0.06mm,补粉量为0.05~0.08mm,光斑补偿系数为0.10~0.15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基石墨烯合金轻量化结构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增材制造设备的扫描策略为:采用5×5mm离散分区扫描,激光先扫描支撑,再扫描零件内部,最后扫描零件轮廓,相邻层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55°扫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基石墨烯合金轻量化结构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取出轻量化结构件后,将带基板的零件放进真空热处理炉进行去应力退火,选择温差为±5℃的真空热处理炉,热处理制度:温度为600~900℃,保温时间3~6小时,真空度不低于2.5×10-3Mpa,随炉冷却到50℃以下出炉;

取出后,对轻量化结构件进行线切割、清洗以及表面处理,结构件重量减轻了2~4%;

以同炉制造的随炉试棒代替轻量化结构件的性能检测,室温拉伸强度提高25~40%,室温延伸率提高30~45%;对轻量化结构件进行测试,整体结构强度提高10~25%。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