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振动上料的平磨机。
背景技术:
在扁平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一般工艺为冲压后进行平磨,而在平磨时,由于扁平零件的特殊性,需要将零件分摊在输送带上,形成单独的一层,从而对零件的上表面进行平磨,而现有技术中,均采用人工摊铺的方式进行操作,费时费力,且效率极低。
所以需要设计一种设备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带有振动上料的平磨机,有效的解决了人工上料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包括振动机架和平磨机架,振动机架上端为左低右高的结构,振动机架上方连接振动带,振动带下方固定有倾斜的振动电机,振动机架上端设有滑块,振动带下端设有与滑块连接的卡槽,构成振动机架与振动带连接的结构,振动机架上端连接有位于振动带两侧的支架,振动带两侧伸出有与支架连接的弹簧,振动带两侧设有护板,护板上经螺钉固定有挡板,振动机架较低一侧经转轴连接有平磨机架,振动机架内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经第一传送带连接转轴,转轴上连接输送带,构成第一电机带动输送带输送的结构,平磨机架上固定有平磨辊支架,平磨辊支架经贯穿平磨机架的丝杠连接,平磨辊支架和丝杠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轴承,构成丝杠转动而平磨辊支架上下移动的结构,平磨辊支架上经第二轴承连接滚轴,滚轴上套接有平磨辊,滚轴经第二传送带连接固定在平磨机架上的第二电机,构成第二电机 为平磨辊提供动力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送途中增加振动的方式,将多层的扁平零件进行分离摊铺,使其可以形成一层铺陈在振动带上,代替了原来的人工上料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效率提高,准确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平磨辊支架和机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包括振动机架1和平磨机架12,振动机架1上端为左低右高的结构,振动机架1上方连接振动带3,振动带3下方固定有倾斜的振动电机6,振动机架1上端设有滑块9,振动带3下端设有与滑块9连接的卡槽10,构成振动机架1与振动带3连接的结构,振动机架1上端连接有位于振动带3两侧的支架7,振动带3两侧伸出有与支架7连接的弹簧8,振动带3两侧设有护板5,护板5上经螺钉固定有挡板4,振动机架1较低一侧经转轴15连接有平磨机架12,振动机架1内设有第一电机13,第一电机13经第一传送带14连接转轴15,转轴15上连接输送带16,构成第一电机13带动输送带16输送的结构,平磨机架12上固定有平磨辊支架18,平磨辊支架18经贯穿平磨机架12的丝杠21连接,平磨辊支架18和丝杠2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轴承25,构成丝杠21转动而平磨辊支架18上下移动的结构,平磨辊支架18上经第二轴承20连接滚轴19,滚轴19上套接有平磨辊24,滚轴19经第二传送带22连接固定在平磨机架12上的第二电机23,构成第二电机23 为平磨辊24提供动力的结构。
所述的振动机架1和振动带3之间设有多个滚珠11。
所述的振动机架1下方设有多个架腿2。
所述的挡板4为楔形结构。
所述的平磨机架12上经螺钉固定有位于平磨辊支架18正下方的支撑板17。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平磨机前端,扁平零件经上料装置进入振动带3上,由于振动带3下方振动电机6的振动作用,使得零件在振动带3上随之振动,将多层的零件振动散开,使其平铺在振动带3上,由于振动带3的振动效果和倾斜的结构,零件向前移动,在达到挡板4时,可以将厚度超标的零件挡住,由于挡板4的楔形结构,零件不能通过挡板4进入平磨机,将会滑向未处理的零件中,继续进行平铺的处理,直到所有零件进入平磨机。
振动机架1和振动带3采用滑块9和卡槽10连接,且在连接处设置滚珠11,使得振动带3在振动时只能发生左横向水平方向的位移,而不能做竖直方向的位移,这样振动带3上的零件不会发生大幅度的跳动,不会因为零件跳动导致零件掉落或者翻过挡板4,造成零件的损坏。
振动机架1上端两侧的支架7和弹簧8是为了减少振动带3在振动电机6的作用下做大幅度的摇摆,以免设备不稳定造成零件损坏或者设备损坏。
平磨辊24的位置可以调节,仅需要转动丝杠21就可以调节平磨辊支架18的高度,从而使得平磨辊24的高度也随之变化,可以根据零件的厚度设定平磨辊24的高度。
支撑板17的存在可以保证在平磨时连接下方有很好的支撑力,可以使得零件在平磨时稳定,使得平磨后的零件表面平整,合格率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送途中增加振动的方式,将多层的扁平零件进行分离摊铺,使其可以形成一层铺陈在振动带上,代替了原来的人工上料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效率提高,准确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