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抛光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339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生产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抛光棒。



背景技术:

陶瓷是用铝硅酸盐矿物或某些氧化物等为主要原料,依照人的意图通过特定的物理化学工艺在高温下以一定的温度和气氛制成的具有一定型式的工艺岩石。按制作工艺可分为传统陶瓷和特种陶瓷,传统陶瓷是以粘土(包括陶土、瓷土、高岭土等)、石英、长石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粉碎、成形和烧结而成。因具有耐火、耐酸碱、抗氧化、电绝缘性好和易于清洗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用的陶器、瓷器;建筑工业中的琉璃瓦、瓷砖、盥洗器等;化学工业中的耐酸砖、管道、容器和过滤器等;实验室中的坩埚、蒸发皿;电气工业中的绝缘子、套管、开关等。特种陶瓷是以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锆、氧化铅、氧化钛、碳化硅、碳化硼、氮化硅、氮化硼等人造化合物为原料,采用传统的或特殊的方法进行粉碎、成形、经高温烧制而成。有的在烧成后还要进行机械加工或极化处理,以达到对尺寸和形状的精密要求,或使产品具有特定的铁电性能等。

受陶瓷材料本身硬度和加工工艺的影响,使得陶瓷制品同时具有硬、脆的特点,因而对陶瓷生产加工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多使用抛光盘对瓷器进行抛光打磨处理,然而,陶瓷制品多为容器,内部深凹,在用抛光盘对陶瓷材料进行研磨抛光时,抛光盘难于以合适的角度打磨陶瓷制品的内部,造成抛光粗糙,陶瓷品质差;且使用抛光盘打磨时,经验依赖度高,容易受力不均,使陶瓷表面造成划伤,甚至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伸入陶瓷制品内部进行打磨的抛光棒,进一步提高了陶瓷制品的抛光效果和工作效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陶瓷抛光棒,包括联接管,锁紧环,抛光棒本体,所述联接管下端为联接支管,所述联接支管与抛光棒本体螺旋连接,所述抛光棒本体为圆柱形结构,其侧面与底面呈垂直或圆弧状,外表面均匀设置若干个工作垫块,所述抛光棒本体上端外侧套有锁紧环,所述锁紧环通过锁紧螺母将联接管和抛光棒本体紧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抛光棒本体内部为空心结构,壁厚为0.8-2cm。

进一步的,所述联接管的直径是联接支管直径的1.05-1.3倍。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垫块长度方向与抛光棒本体的垂直方向呈30-50度。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垫块的分布密度为9-16个/dm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抛光效果好,提高了产品的经济效益;

2、经验依赖度低,可实现机械化操作,有助于提高产品合格率;

3、螺旋卡合结构使得抛光棒和动力驱动结构联接更稳固,提高了运行稳定性;

4、抛光面积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 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陶瓷抛光棒,包括联接管1,锁紧环2,抛光棒本体3,所述联接管1下端为联接支管11,联接管1的直径是联接支管11直径的1.05-1.3倍;所述联接支管11与抛光棒本体3螺旋连接,使得抛光棒和动力驱动结构联接更稳固,提高了运行稳定性;所述抛光棒本体3为空心圆柱形结构,节约了材料成本;抛光棒本体3壁厚为0.8-2cm,其侧面与底面呈垂直或圆弧状,工艺适应性强,表面积大,抛光面积大,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外表面均匀设置若干个工作垫块31,工作垫块31的分布密度为9-16个/dm2,所述工作垫块31长度方向与抛光棒本体3的垂直方向呈30-50度,增大了工作垫块31与陶瓷期间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抛光棒本体3上端外侧套有锁紧环2,所述锁紧环2通过锁紧螺母21将联接管1和抛光棒本体3紧密连接,加固效果好,提高抛光棒工作稳定性;联接管1将抛光棒本体3与抛光器动力驱动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陶瓷抛光棒结构新颖,不需要依靠经验寻找抛光的角度,经验依赖度低,可实现机械化操作,有助于提高产品合格率,且抛光效果好,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