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连铸机输出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5911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可调连铸机输出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调连铸机输出辊,其结构包括第一辊套、第二辊套、第三辊套、心轴、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辊套、第二辊套、第三辊套、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均与心轴套置,所述第一辊套与第二辊套通过第一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二辊套与第三辊套通过第二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一伸缩座,其中一个伸缩座通过螺杆与第一轴承座连接,另一个伸缩座通过螺杆与第二轴承座连接。该改变辊系的开口度布置,弥补热态下开口度的变化,避免了铸坯“鼓肚”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效的解决了铸坯中心疏松、裂纹等质量缺陷,提高了铸坯的成材率。
【专利说明】
可调连铸机输出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行业,具体地说是可调连铸机输出辊。
【背景技术】
[0002]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辊系是连铸设备的关键备件,辊系采用分节辊技术,即中间一根通轴,外装四个轴承座、三个辊套(简称三节辊),它的作用是铸流成型、铸坯冷却、铸坯引导与驱动、铸坯弯曲与矫直、铸坯输送等。在合适的辊径和辊距下,可减少铸坯“鼓肚”,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以铸坯“鼓肚”现象最为严重,经对下线损坏的三节辊解体检查,使用自动辊缝测量仪对在线扇形段进行测量时,发现扇形段的开口度呈现中间大两侧小的横向鼓肚现象。
[0003]经分析后,认为主要原因是:拉钢过程中,铸坯中间的温度大大高于其两端的温度,在铸坯的热辐射下,由于热膨胀力的作用,连铸辊会发生拱形弯曲变形,扇形段中间开口度变大(开口度是指扇形段上下框架上相对辊子之间的间距)。这样,在生产中铸坯就会出现“鼓肚”现象,并频繁造成铸坯划痕、偏析、裂纹等质量缺陷,当更换连铸辊时,需要扇形段下线,不得不停产检修,已经严重制约产线的高效稳定运行,且下线的三节辊需要重新修复后使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连铸机输出辊,该改变辊系的开口度布置,弥补热态下开口度的变化,避免了铸坯“鼓肚”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效的解决了铸坯中心疏松、裂纹等质量缺陷,提高了铸坯的成材率。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可调连铸机输出辊,其结构包括第一辊套、第二辊套、第三辊套、心轴、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辊套、第二辊套、第三辊套、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均与心轴套置,所述第一辊套与第二辊套通过第一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二辊套与第三辊套通过第二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一伸缩座,其中一个伸缩座通过螺杆与第一轴承座连接,另一个伸缩座通过螺杆与第二轴承座连接。
[0006]进一步,心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固定架连接的固定轴承座。
[0007]进一步,所述螺杆的一端与第一伸缩座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轴承座底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螺杆的一端与第二伸缩座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座底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输出辊通过轴承座底部的伸缩座调整轴承座的高度,确保中间两个轴承座比心轴两端的固定轴承座位置高0.1_,这样可以确保辊系全部安装完成后三节辊中间部分开口度比两侧的开口度小0.2mm,正好弥补了因中间部位热辐射、受力大等原因造成的“鼓肚”现象,有效的解决了铸坯中心疏松、裂纹等质量缺陷,提高了铸坯的成材率。
【附图说明】

[00?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0012]图中:I第一辊套、2第二辊套、3第三辊套、4第一轴承座、5第二轴承座、6固定轴承座、7伸缩座、8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连铸机输出辊作以下详细说明。
[001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连铸机输出辊,其结构包括第一辊套1、第二辊套2、第三辊套3、心轴、第一轴承座4和第二轴承座5,所述第一辊套1、第二辊套2、第三辊套
3、第一轴承座4和第二轴承座5均与心轴套置,所述第一辊套I与第二辊套2通过第一轴承座4连接,所述第二辊套2与第三辊套3通过第二轴承座5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I和第二轴承座5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一伸缩座7,其中一个伸缩座7通过螺杆8与第一轴承座连接,另一个伸缩座通过螺杆与第二轴承座连接。心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固定架连接的固定轴承座6。通过轴承座底部的伸缩座调整轴承座的高度,确保中间两个轴承座比心轴两端的固定轴承座位置高0.1mm,这样可以确保辊系全部安装完成后三节辊中间部分开口度比两侧的开口度小
0.2mm,正好弥补了因中间部位热辐射、受力大等原因造成的“鼓肚”现象,有效的解决了铸坯中心疏松、裂纹等质量缺陷,提高了铸坯的成材率。
[0015]所述螺杆的一端与第一伸缩座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轴承座底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6]所述螺杆的一端与第二伸缩座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座底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7]本实用新型的输出辊通过调节伸缩座的高度使输出辊呈现双曲线形状,内小外大,符合铸机内热外冷的特点,杜绝了铸坯“鼓肚”现象。
[0018]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原理,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0019]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主权项】
1.可调连铸机输出辊,其特征是,包括第一辊套、第二辊套、第三辊套、心轴、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辊套、第二辊套、第三辊套、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均与心轴套置,所述第一辊套与第二辊套通过第一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二辊套与第三辊套通过第二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一伸缩座,其中一个伸缩座通过螺杆与第一轴承座连接,另一个伸缩座通过螺杆与第二轴承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连铸机输出辊,其特征是,心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固定架连接的固定轴承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连铸机输出辊,其特征是,所述螺杆的一端与第一伸缩座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轴承座底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连铸机输出辊,其特征是,所述螺杆的一端与第二伸缩座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座底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文档编号】B22D11/12GK205702356SQ201620607470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0日
【发明人】陈全旺, 曹先锋, 张西涛, 刘昌伟, 黄绍伟, 阎桐桐, 李震, 袁庄
【申请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