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便携式多功能打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9414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微型便携式多功能打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机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微型便携式多功能打磨机。



背景技术:

打磨抛光机被广泛应用于美甲、金属、木料、塑料等去毛刺及打磨抛光处理。目前,市售的打磨抛光机不但体积过大,影响其手感,而且打磨效果差,很难打磨到类似于一些狭窄面积和拐角面积的地方,工作过程费时费力,噪音大,严重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存在缺乏防护性,工作效率低,防尘效果差,缺乏适用性,使用不方便,不能调节,无法更换夹头配件和不方便携带等多方面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微型便携式多功能打磨机,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体积小,携带方便,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夹头配件,易于操作,成本低,使用安全,环保耐用,应用范围广,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主机外壳、尾端盖、调速开关、制动按钮;所述主机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尾端盖,所述调速开关设置在主机外壳的上端,所述制动按钮设置在主机外壳的上端,所述主机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微型电机、旋转主轴、风扇、轴承、夹头、螺母、前端盖、电位器调速板;所述微型电机的上端与旋转主轴连接,所述旋转主轴的末端设置有风扇,所述旋转主轴的上端设置有轴承,所述旋转主轴的顶端内侧设置有夹头,所述夹头的外侧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前端盖,所述电位器调速板设置在微型电机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尾端盖的中心位置设置有DC插口。

优选的,所述制动按钮的末端套设于弹簧内。

优选的,所述制动按钮的下方设置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轴承共设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夹头可根据作业环境需求更换任意作业环境所需打磨器件。

优选的,所述电位调节板可进行0-30000转任意调节转速。

优选的,所述风扇便于工作过程中热量的疏散,达到降温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夹头配件,装夹磨头后雕刻打磨,装夹钻头后钻孔切削,装夹砂纸打磨抛光,可360度任意角度工作,可无极调速,小巧轻便,低噪音、低震动、低温度;采用微型电机,工作电压低于36V的安全电压;体积小转速高工作省时省力;配有制动按钮方便更换磨头钻头;配有风扇叶片便于散热降温;本产品扭力小,无伤害;可用于玉石、核桃、工艺品以及美容美甲打磨抛光,避免指甲受损,打磨效果好,整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体积小,携带方便,环保耐用,应用范围广,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外经尺寸复合手感设计要求,轻巧便于单手操作,不易疲劳,可长时间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机外壳;2-尾端盖;3-调速开关;4-制动按钮;5-散热孔;11-微型电机;12-旋转主轴;13-风扇;14-轴承;15-夹头;16-螺母;17-前端盖;18-电位器调速板;21-DC插口;4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主机外壳1、尾端盖2、调速开关3、制动按钮4;所述主机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尾端盖2,所述调速开关3设置在主机外壳1的上端,所述制动按钮4设置在主机外壳1的上端,所述主机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微型电机11、旋转主轴12、风扇13、轴承14、夹头15、螺母16、前端盖17、电位器调速板18;所述微型电机11的上端与旋转主轴12连接,所述旋转主轴12的末端设置有风扇13,所述旋转主轴12的上端设置有轴承14,所述旋转主轴12的顶端内侧设置有夹头15,所述夹头15的外侧设置有螺母16,所述螺母16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前端盖17,所述电位器调速板18设置在微型电机11的底部。

所述尾端盖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DC插口21;所述制动按钮4的末端套设于弹簧41内;所述制动按钮4的下方设置有散热孔5;所述轴承14共设有两个,保证主轴旋转时的同心度,可以高精度打磨抛光;所述夹头15可根据作业环境需求更换任意作业环境所需打磨器件;所述电位调节板18可进行0-30000转任意调节转速;所述风扇13便于工作过程中热量的疏散,达到降温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微型电机来提供动力的,可以实现顺转反转,在电位调节器的控制下,调节速度,实现旋转主轴的转速,然后电机产生的热量通过风扇进行排出;夹头处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的器具。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