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转速涡轮慢凝流水作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481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转速涡轮慢凝流水作业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转速涡轮慢凝流水作业机构。



背景技术:

蜡模精密铸造,又称为失蜡铸造或熔模铸造。铸造方法是:先把要做的铸件用蜡料制成模型,并把模型用同种材料焊接到浇口棒上制成模组,在模组表面蘸上耐火涂料(硅溶胶与细砂的混合物),再洒上耐火砂,(沾浆、撒砂要反复数次,使砂层足够厚),待其干燥固化后,给模组加热,把蜡料从浇口处脱出,形成空壳。将空壳焙烧,使之成为坚固的模壳,将金属液体从浇口浇入,冷凝后,就成为金属铸件。在金属液体从浇口浇入模壳之后需要对模壳和模壳内的金属液体进行一定时间的保温处理,主要起到补缩的作用,避免铸件冷却后出现内部疏松,提高产品质量,尤其是对于高转速的涡轮必须在凝固时进行缓慢凝固,才能满足高度旋转性能要求。现有技术急需一种能够对模壳进行高效保温处理的高转速涡轮慢凝流水作业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对模壳进行高效保温处理的高转速涡轮慢凝流水作业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高转速涡轮慢凝流水作业机构,包括传动轮和设置在传动轮上的传送带,所述传动轮包括主动轮和若干从动轮,所述传送带一端为上料端另一端为下料端;所述主动轮通过伺服电机匀速驱动,所述下料端设有与传送带衔接的集料辊组,所述上料端设有与传送带衔接的送料辊组;所述传送带上输送用于给涡轮保温的保温筒。

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流水作业机构,将保温筒从送料辊组送入后经过传送带输送后从下料端取下,可以省去人工从不同工序之间搬运的繁琐操作;同时,传送带匀速传输,通过合理的传输距离,不必再对保温时间进行计时,节省了计时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地,所述保温筒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内保温筒、套接在内保温筒外部的外保温筒,内保温筒和外保温筒之间的泡沫隔热层;所述外保温筒上端设有上盖体,所述外保温筒上端开口径向设有铁制连接法兰,所述内保温筒内壁附着有保温棉,所述保温棉上端向外翻边将铁制连接法兰覆盖,所述上盖体外边缘与铁制连接法兰配合将覆盖于铁制连接法兰表面的保温棉压覆。将浇注过金属液体的模壳放置在内保温筒内,并将上盖体与外保温筒吸附;在内保温筒的空间内再通过保温棉的保温进行隔热,通过模壳自身的热量散发,可以在内保温筒内保温较长时间(5至10分钟),使得金属液体缓慢凝固,提高铸件质量。

作为优选地,所述上盖体边缘位置还设有将上盖体与铁制连接法兰吸附压紧的电磁铁,所述集料辊组的末端设有限位部件。电磁铁吸附便于控制,限位部件的设置防止保温筒滑落。

作为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表面被内保温筒底部开口覆盖的区域附着有保温棉,所述外保温筒上端设有上盖体;所述内保温筒与外保温筒均为圆柱形筒体;所述上盖体上还设有吊钩。所述底板包括中心圆板以及向外扩张并依次连接的陶瓷隔热圈和外连接圈,所述内保温筒底端与中心圆板连接,所述外保温筒与外连接圈连接,所述陶瓷隔热圈与泡沫隔热层位置对应。内保温筒、外保温筒、上盖体、中心圆板、外连接圈均使用钢制件,而陶瓷隔热圈的设计是为了防止与泡沫隔热层相接触的底板导热性太强而降低隔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流水作业机构,将保温筒从送料辊组送入后经过传送带输送后从下料端取下,可以省去人工从不同工序之间搬运的繁琐操作;同时,传送带匀速传输,通过合理的传输距离,不必再对保温时间进行计时,节省了计时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保温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内保温筒;3、外保温筒;4、泡沫隔热层;5、保温棉;6、上盖体;7、铁制连接法兰;8、电磁铁;9、中心圆板;10、吊钩;11、陶瓷隔热圈;12、外连接圈;13、传送带;14、主动轮;15、从动轮;16、上料端;17、下料端;18、集料辊组;19、送料辊组;20、保温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高转速涡轮慢凝流水作业机构,包括传动轮和设置在传动轮上的传送带13,所述传动轮包括主动轮14和若干从动轮15,所述传送带13一端为上料端16另一端为下料端17;所述主动轮14通过伺服电机匀速驱动,所述下料端17设有与传送带13衔接的集料辊组18,所述上料端16设有与传送带13衔接的送料辊组19;所述传送带13上输送用于给涡轮保温的保温筒20。

所述保温筒20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内保温筒2、套接在内保温筒2外部的外保温筒3,内保温筒2和外保温筒3之间的泡沫隔热层4;所述外保温筒3上端设有上盖体6,所述外保温筒3上端开口径向设有铁制连接法兰7,所述内保温筒2内壁附着有保温棉5,所述保温棉5上端向外翻边将铁制连接法兰7覆盖,所述上盖体6外边缘与铁制连接法兰7配合将覆盖于铁制连接法兰7表面的保温棉5压覆。

所述上盖体6边缘位置还设有将上盖体6与铁制连接法兰7吸附压紧的电磁铁8,所述集料辊组18的末端设有限位部件。所述底板1包括中心圆板9以及向外扩张并依次连接的陶瓷隔热圈11和外连接圈12,所述内保温筒2底端与中心圆板9连接,所述外保温筒3与外连接圈12连接,所述陶瓷隔热圈11与泡沫隔热层4位置对应。

所述底板1上表面被内保温筒2底部开口覆盖的区域附着有保温棉5,所述外保温筒3上端设有上盖体6;所述内保温筒2与外保温筒3均为圆柱形筒体;所述上盖体6上还设有吊钩10。

使用时,将浇注过金属液体的模壳放置在内保温筒2内,并将上盖体6与铁制连接法兰7配合压覆,压覆过程中正好将覆盖于铁制连接法兰7表面的保温棉5压覆,之后为了更好的提高压覆效果,提高保温性,将上盖体6上的电磁铁8开启,电磁铁8产生磁力与铁制连接法兰7产生吸附,将保温棉5进一步压紧;在内保温筒2的空间内再通过保温棉5的保温进行隔热;

将保温筒20放置在送料辊组19上,然后按照时间间隔将保温筒20送至传送带13上料端16并按照传送路径传送至传送带13下料端17,后进入集料辊组18,关闭电磁铁8,将上盖体6拿下后将模壳取出进行后续操作。通过模壳自身的热量散发,可以在内保温筒2内保温较长时间(5至10分钟),使得金属液体缓慢凝固,提高铸件质量。

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