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疲劳精密涡轮铸造温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480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疲劳精密涡轮铸造温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疲劳精密涡轮铸造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蜡模精密铸造,又称为失蜡铸造或熔模铸造。铸造方法是:先把要做的铸件用蜡料制成模型,并把模型用同种材料焊接到浇口棒上制成模组,在模组表面蘸上耐火涂料(硅溶胶与细砂的混合物),再洒上耐火砂,(沾浆、撒砂要反复数次,使砂层足够厚),待其干燥固化后,给模组加热,把蜡料从浇口处脱出,形成空壳。将空壳焙烧,使之成为坚固的模壳,将金属液体从浇口浇入,冷凝后,就成为金属铸件。在金属液体从浇口浇入模壳之后需要对模壳和模壳内的金属液体进行一定时间的保温处理,主要起到补缩的作用,避免铸件冷却后出现内部疏松,提高产品质量,尤其是对于抗疲劳精密涡轮必须在凝固时进行缓慢凝固,才能满足高度旋转性能要求。现有技术急需一种能够对模壳进行保温处理的抗疲劳精密涡轮铸造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对模壳进行保温处理的抗疲劳精密涡轮铸造温度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抗疲劳精密涡轮铸造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内保温筒、套接在内保温筒外部的外保温筒,内保温筒和外保温筒之间的空气隔热层;所述外保温筒上端设有上盖体,所述外保温筒上端开口边缘设有与上盖体配合连接的铁制上连接面,所述上盖体包括固定段和翻转段,所述固定段与翻转段之间铰接;所述固定段外边缘与铁制上连接面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翻转段外边缘与铁制上连接面之间通过吸块连接。

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将浇注过金属液体的模壳放置在内保温筒内,并将上盖体与外保温筒吸附;在内保温筒的空间内通过保温进行隔热,通过模壳自身的热量散发,可以在内保温筒内保温较长时间(5至10分钟),使得金属液体缓慢凝固,提高铸件质量。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保温筒内壁附着有保温棉,所述保温棉上端向外翻边将铁制上连接面覆盖,所述上盖体外边缘与铁制上连接面配合将覆盖于铁制上连接面表面的保温棉压覆。这样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强保温效果。

作为优选的,所述吸块为机械式磁力座,所述机械式磁力座包括外部的软磁材料外壳和旋转连接在软磁材料外壳内的恒磁磁铁,所述恒磁磁铁旋转外缘设有一对黄铜隔磁板;所述吸块固定于翻转段外边缘,所述翻转段外边缘还设有翻转把手。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将翻转段翻转来实现上盖体的开合,并再扣合状态下通过吸块实现临时固定,同时通过吸附加强上盖体和上连接面对保温棉的挤压强度,进一步加强保温效果,机械式的磁力座操作方便。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表面被内保温筒底部开口覆盖的区域附着有保温棉,所述底板包括中心圆板以及向外扩张并依次连接的陶瓷隔热圈和外连接圈,所述内保温筒底端与中心圆板连接,所述外保温筒与外连接圈连接,所述陶瓷隔热圈与空气隔热层位置对应。内保温筒、外保温筒、上盖体、中心圆板、外连接圈均使用钢制件,而陶瓷隔热圈的设计是为了防止与空气隔热层相接触的底板导热性太强而降低隔热效果。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保温筒与外保温筒均为方形筒体。这样的设计是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将浇注过金属液体的模壳放置在内保温筒内,并将上盖体与外保温筒吸附;在内保温筒的空间内通过保温进行隔热,通过模壳自身的热量散发,可以在内保温筒内保温较长时间(5至10分钟),使得金属液体缓慢凝固,提高铸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吸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内保温筒;3、外保温筒;4、空气隔热层;5、保温棉;6、上盖体;7、铁制上连接面;8、吸块;9、中心圆板;10、翻转把手;11、陶瓷隔热圈;12、外连接圈;13、固定段;14、翻转段;15、软磁材料外壳;16、恒磁磁铁;17、黄铜隔磁板;18、铰接件;19、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抗疲劳精密涡轮铸造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内保温筒2、套接在内保温筒2外部的外保温筒3,内保温筒2和外保温筒3之间的空气隔热层4;所述外保温筒3上端设有上盖体6,所述外保温筒3上端开口边缘设有与上盖体6配合连接的铁制上连接面7,所述上盖体6包括固定段13和翻转段14,所述固定段13与翻转段14之间通过铰接件18铰接;所述固定段13外边缘与铁制上连接面7通过螺钉19固定,所述翻转段14外边缘与铁制上连接面7之间通过吸块8连接。

所述内保温筒2内壁附着有保温棉5,所述保温棉5上端向外翻边将铁制上连接面7覆盖,所述上盖体6外边缘与铁制上连接面7配合将覆盖于铁制上连接面7表面的保温棉5压覆。

所述吸块8为机械式磁力座,所述机械式磁力座包括外部的软磁材料外壳15和旋转连接在软磁材料外壳15内的恒磁磁铁16,所述恒磁磁铁16旋转外缘设有一对黄铜隔磁板17;所述吸块8固定于翻转段14外边缘,所述翻转段14外边缘还设有翻转把手10。

所述底板1上表面被内保温筒2底部开口覆盖的区域附着有保温棉5,所述底板1包括中心圆板9以及向外扩张并依次连接的陶瓷隔热圈11和外连接圈12,所述内保温筒2底端与中心圆板9连接,所述外保温筒3与外连接圈12连接,所述陶瓷隔热圈11与空气隔热层4位置对应。

所述内保温筒2与外保温筒3均为方形筒体。

使用时,将浇注过金属液体的模壳放置在内保温筒2内,并将翻转段14翻下,上盖体6外边缘与铁制上连接面7配合压覆,压覆过程中正好将覆盖于铁制上连接面7表面的保温棉5压覆,之后为了更好的提高压覆效果,提高保温性,将上盖体6上的吸块8内的恒磁磁铁16旋转至与黄铜隔磁板17错开,软磁材料外壳15获得磁性与铁制上连接面7边缘吸附,将保温棉5进一步压紧;在内保温筒2的空间内再通过保温棉5的保温进行隔热,通过模壳自身的热量散发,可以在内保温筒2内保温较长时间(5至10分钟),使得金属液体缓慢凝固,提高铸件质量。

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