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脂砂砂模起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7846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脂砂砂模起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熔砖脱模装置,特别是一种树脂砂砂模起模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玻璃窑炉的锆刚玉电熔砖是一种非金属铸造耐火材料砖,铸造砂模的生产传统模式是通过石英砂加水玻璃为粘结剂的材料,制作出砂板,然后用砂板拼接成砂模。由于其膨胀系数大,再加上散板拼制,造成毛坯砖尺寸误差大,形成浪费,等等诸多因素石英砂加水玻璃制作砂模被淘汰被树脂砂砂模所代替。树脂砂砂模的对比优势很多。树脂砂是树脂加固化剂为粘结剂加入石英砂内混合,二十分钟左右树脂砂就会自己硬化,不用通过烘干程序,因此生产效率高、便于制做整体砂模使之尺寸标准大大提高。树脂砂整体砂模的制作是把混合均匀的树脂砂填充在模具内,通过震动的方式使树脂砂紧实,等待约20分钟左右树脂砂就会自动硬化,然后把砂模内芯取出,外模去掉,得到整体的树脂砂砂模。由于内芯取出时,需要让内芯分离树脂砂才能取出,因此就要震动、晃动内芯,达到取出内芯的目的。内芯出来了,由于晃动,砂模的出口处就会被撑大,尺寸变形,导致砂模标准度降低,给后期加工造成困难,甚至造成砂模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树脂砂砂模起模装置,可有效解决内芯取出时砂型出口处被撑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树脂砂砂模起模装置,包括外模和装在外模内的内芯,外模为上部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底面上开有与内芯下部相对应的装配孔,内芯下部套装在装配孔内,内芯的顶面低于外模的顶面,内芯和外模顶面间距之间的空间构成树脂砂砂模底板的成型空间,内芯和外模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树脂砂砂模侧壁的成型空间,外模的底面上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中心设置有与内芯截面相一致的限位孔,限位孔与内芯正对,构成限位式的脱模通道,内芯的底面上设置有隐蔽拉手。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成本低,砂模标准度不再受到脱模时的震动、晃动影响,完全避免了因为取出内芯造成的砂模报废,减少了浪费,出砖的尺寸规格标准度高,使用方便、效果好,是脱模装置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拆模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浇铸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5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模1和装在外模内的内芯2,外模1为上部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底面上开有与内芯下部相对应的装配孔1a,内芯下部套装在装配孔内,内芯的顶面低于外模的顶面,内芯和外模顶面间距之间的空间构成树脂砂砂模底板3a的成型空间,内芯和外模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树脂砂砂模侧壁3b的成型空间,外模1的底面上设置有限位板4,限位板中心设置有与内芯截面相一致的限位孔5,限位孔与内芯正对,构成限位式的脱模通道,内芯的底面上设置有隐蔽拉手6。

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内芯的底面与外模的底面齐平;

所述的隐蔽拉手6经转轴8装在内芯的底面上,构成翻转结构,内芯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隐藏拉手的凹槽6a;

所述的外模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限位板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限位板经穿装在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内的紧固螺栓7固定在外模的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内芯下部套装在外模的装配孔内,将树脂砂填充至树脂砂砂模侧壁3b的成型空间和树脂砂砂模底板3a的成型空间,等待约20分钟左右树脂砂就会自动硬化,然后将外模倒置,在为外模的底面上装上限位板,由紧固螺栓固定,限位孔与内芯正对,然后翻转隐蔽拉手,抽出内芯即可,由于再抽出的过程中,内芯始终被卡在限位孔内,因此砂型口部尺寸不会变形撑大,更不会报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成本低,砂模标准度不再受到脱模时的震动、晃动影响,完全避免了因为取出内芯造成的砂模报废,减少了浪费,出砖的尺寸规格标准度高,使用方便、效果好,是脱模装置上的创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