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压铸成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铸机打料油缸盖。
背景技术:
冷室压铸机是指压射室置于环境温度下的一种压铸机。打料部分是压射动作的执行部分,主要由入料筒到企板之间的与柱架(锁模部分)、机架相连的所有零件组成。
打料油缸盖,也叫前缸盖,需要与铜司和油缸配合使用,但目前市面上现有设备多由于打料压力不稳定导致打料速度不稳,打料时常常打出几十模就打不出料了,要等几分钟才能打料,这样不仅耽误压铸时间,而且会影响压铸质量,进而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铸机打料油缸盖,它的设计合理,加入压力控制油阀及回油插装阀孔来保证内部油路液压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压铸机打料油缸盖,包括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前端有打料缸套和打料缸套安装孔,延打料缸套安装孔轴线后设置有有杆腔过油孔,与有杆腔过油孔垂直方向布置过油槽,过油槽中部设置有平行于有杆腔过油孔轴线的打料活塞杆回程液压油孔,过油槽尾端一边有设置有回油插装阀孔,在过油槽对称的另一边有液压油回油箱油孔;所述打料活塞杆回程液压油孔末端设置有油孔贯通的有单向阀安装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打料活塞杆回程液压油孔与单向阀安装孔之间为弯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压铸机打料油缸盖,与传统压铸机打料油缸盖相比,本实用新型在过油槽的端部加回油插装阀孔,使过油槽终端加入回油过程,使料的流动有所缓冲,更能保证内部油路液压稳定,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油路,保证出油的顺畅,进而使打料速度稳定,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2为图1右视图;
图3为图1俯视图;
图4为A-A剖视结构示意简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打料缸套;2、打料缸套安装孔;3、有杆腔过油孔;4、液压油回油箱油孔;5、回油插装阀孔;6、过油槽;7、打料活塞杆回程液压油孔;8、单向阀安装孔;9、机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铸机打料油缸盖,包括:
一种压铸机打料油缸盖,包括机身9,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9前端有打料缸套1和打料缸套安装孔2,延打料缸套安装孔2轴线后设置有有杆腔过油孔3,与有杆腔过油孔3垂直方向布置过油槽6,过油槽6中部设置有平行于有杆腔过油孔3轴线的打料活塞杆回程液压油孔7,过油槽6尾端一边有设置有回油插装阀孔5,在过油槽6对称的另一边有液压油回油箱油孔4;所述打料活塞杆回程液压油孔7末端设置有油孔贯通的有单向阀安装孔8,所述打料活塞杆回程液压油孔7与单向阀安装孔8之间为弯管连接。
以往压铸机打料油缸盖在使用过程中,料由打料缸套安装沉孔进入,经过有杆腔过油孔,进入过油槽,再经由回油箱油孔排出。但是料在过油槽由进至出的过程中,由于惯性导致打料压力不稳定,使打料速度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过油槽的端部加回油插装阀孔,使过油槽终端加入回油过程,使料的流动有所缓冲,更能保证内部油路液压稳定,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油路,保证出油的顺畅,进而使打料速度稳定,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添加回油插装阀孔,降低打料压力的不稳定性。具体为:机身外形尺寸为547×490×276 mm;打料缸套直径φ374mm;打料缸套安装孔外径及深度分别为φ180mm和38mm;有杆腔过油孔直径和深度分别为φ90mm和55mm;打料活塞杆回程液压油孔直径φ25mm;回油插装阀孔直径和深度分别为φ75mm和73mm;过油槽宽度为40mm;液压油回油箱油孔直径φ50mm;单向阀安装孔直径φ25mm;过油槽高度393mm。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