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快速平衡换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371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快速平衡换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快速平衡换辊装置。



背景技术:

冷轧后的不锈钢带需要进行退火和酸洗处理提高钢带质量,退火酸洗线一般都是连续生产的自动生产线,不锈钢退火酸洗线上设有很多支撑不锈钢带的支撑辊,这些支撑辊磨损后需要拆卸下来维护。

由于不锈钢退火酸洗线上的支撑辊一般都比较长、重量比较重,而且安装支撑辊通常都是从侧面嵌入式固定在不锈钢退火酸洗线上,安装拆卸空间比较狭窄,现有技术中更换拆装支撑辊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而且更换拆装时需要多人一起作业,更换拆装效率低影响不锈钢退火酸洗线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操作省力、更换拆装效率高的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快速平衡换辊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快速平衡换辊装置,包括一个水平支架和一个垂直支架,所述水平支架的一个端头和和垂直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水平支架的另一个端头上设有一个平衡配重箱,所述平衡配重箱中固定有平衡配重块,所述水平支架的中部上侧设有固定的换辊挂钩,所述垂直支架的下端设有一个与所述水平支架平行的换辊轴套,所述换辊轴套中设有与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上的支撑辊轴端形状相一致的定位轴孔,所述换辊轴套的侧面设有与定位轴孔相贯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设有能够锁紧支撑辊的固定螺钉。

所述换辊挂钩的中心与固定锁紧在所述换辊轴套中的支撑辊的重心在同一垂线上;支撑辊固定在垂直支架下端的换辊轴套后,支撑辊重心与换辊挂钩的中心在同一垂线上重合,不用繁琐调整就能保持平衡。

所述垂直支架的长度大于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上的箱体顶端至支撑辊轴线之间的距离;便于操作时将平衡换辊装置与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上的支撑辊直接套接使用。

所述水平支架的长度与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上的支撑辊长度相匹配;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上不同工段的支撑辊对应使用不同长度的水平支架。

所述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上的箱体的侧面设有放置换辊装置的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一个专用的快速平衡换辊装置,能够将支撑辊的轴端固定在垂直支架换辊轴套的定位轴孔中,然后水平抽出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上的支撑辊,能够实现快速换辊。

2、水平支架、垂直支架和平衡配重箱组成的快速平衡换辊装置结构平衡稳定,操作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巧妙、使用方便安全、操作省力,支撑辊更换拆装效率高,有利于不锈钢退火酸洗线稳定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快速平衡换辊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快速平衡换辊装置放置在箱体上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快速平衡换辊装置包括一个水平支架1和一个垂直支架2,所述水平支架1的一个端头和和垂直支架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水平支架2的另一个端头上设有一个平衡配重箱3,所述平衡配重箱3中固定有平衡配重块31,所述水平支架1的中部上侧设有固定的换辊挂钩4,所述垂直支架2的下端设有一个与所述水平支架1平行的换辊轴套5,所述换辊轴套5中设有与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上的支撑辊6轴端形状相一致的定位轴孔51,所述换辊轴套5的侧面设有与定位轴孔51相贯通的螺纹孔52,所述螺纹孔52中设有能够锁紧支撑辊6的固定螺钉53。

所述换辊挂钩4的中心与固定锁紧在所述换辊轴套5中的支撑辊6的重心在同一垂线上。

所述垂直支架2的长度大于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上的箱体7顶端至支撑辊6轴线之间的距离。

所述水平支架1的长度与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上的支撑辊6长度相匹配。

所述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上的箱体7的侧面设有放置换辊装置的支架7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需要拆卸支撑辊6时,将快速平衡换辊装置从箱体7的支架71处吊起使换辊轴套5对准支撑辊6的轴端,将支撑辊6的轴端固定在换辊轴套5中的定位轴孔51中,固定锁紧在换辊轴套5中的支撑辊6的重心与换辊挂钩4的中心在同一垂线上,水平支架1和垂直支架2能够保持平衡,不需要增加其他吊具进行固定,就可将支撑辊6水平从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上抽出;安装支撑辊6时,先将支撑辊6固定在快速平衡换辊装置中的定位轴孔51中,然后将快速平衡换辊装置吊起使换辊轴套5中固定的支撑辊6对准不锈钢带退火生产线上的安装位置,将支撑辊6水平塞入安装座中固定就可以完成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