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陶瓷升液管的锥形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881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液管保护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保护陶瓷升液管的锥形套筒。



背景技术:

在使用压力浇注方式浇注火车车轮时,浇注过程中由于陶瓷升液管漏气或断裂等原因,需要浇注中间过程更换升液管,由于此时钢水表面已经形成很厚的一层钢渣,陶瓷升液管是经过高温预热后的红红状态,强度比较低,如果让陶瓷升液管直接穿过钢渣层进入钢水中,很容易使陶瓷升液管断裂,从而影响浇注过程,同时浪费了时间,造成钢水温度进一步降低,致使整包钢水倒掉。

正是由于此,需要一种装置来保护升液管被钢渣撞断,而且进入钢水后,该装置能够被钢水熔化,不影响钢水成分和浇注过程的进行。

该技术中较为关键的技术在于,能够既保护升液管,又能容易的破开钢渣面进入到钢水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陶瓷升液管的锥形套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护陶瓷升液管的锥形套筒,包括陶瓷升液管主体、升液室、升液管管壁、锥形套筒、锥形套筒尖端口、第一接入孔、第一铁丝、第二接入孔和第二铁丝,所述升液管主体内为升液室,所述升液室两侧设置有升液管管壁,所述陶瓷升液管主体安装在锥形套筒内,所述锥形套筒下侧设置有锥形套筒尖端口,所述锥形套筒左侧设置有第一接入孔,所述第一接入孔内连接第一铁丝,所述锥形套筒右侧设置有第二接入孔,所述第二接入孔内连接第二铁丝。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入孔和第二接入孔为对称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铁丝和第二铁丝由相同材质设计而成的。

优选的,所述锥形套筒由白铁皮制作而成。

优选的,所述锥形套筒跟随陶瓷升液管主体进行上下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保护陶瓷升液管的锥形套筒,白铁皮在钢水中很容易被熔化,套筒一端为圆锥状,圆锥形状很容易破开钢渣面进入到钢水中,并且该套筒降低了陶瓷升液管断裂的概率,从而降低了材料消耗成本,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陶瓷升液管主体,2、升液室,3、升液管管壁,4、锥形套筒,5、锥形套筒尖端口,6、第一接入孔,7、第一铁丝,8、第二接入孔,9、第二铁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保护陶瓷升液管的锥形套筒,包括陶瓷升液管主体1、升液室2、升液管管壁3、锥形套筒4、锥形套筒尖端口5、第一接入孔6、第一铁丝7、第二接入孔8和第二铁丝9,升液管主体1内为升液室2,升液室2两侧设置有升液管管壁3,陶瓷升液管主体1安装在锥形套筒4内,锥形套筒4由白铁皮制作而成,锥形套筒4跟随陶瓷升液管主体1进行上下运动,锥形套筒4下侧设置有锥形套筒尖端口5,锥形套筒4左侧设置有第一接入孔6,第一接入孔6内连接第一铁丝7,锥形套筒4右侧设置有第二接入孔8,第二接入孔8内连接第二铁丝9,第一接入孔6和第二接入孔8为对称结构,第一铁丝7和第二铁丝9由相同材质设计而成的。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保护陶瓷升液管的锥形套筒时,将第一铁丝7和第二铁丝9分别系于所述锥形套筒4上部第一接入孔6和第二接入孔8内,第一接入孔6和第二接入孔8为对称结构,将所述锥形套筒4套在更换好的陶瓷升液管主体1上,把两根铁丝的另一端系于压力罐的密封盖上,随着陶瓷升液管主体1的下降,所述锥形套筒尖端口5破开钢渣面进入到钢水中,升液管顺利的进入钢水中,锥形套筒4在钢水的高温下熔化,继续进行浇注过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