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钢带酸洗机械除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2252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钢带酸洗机械除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钢带酸洗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钢带酸洗机械除磷装置。



背景技术:

全工艺普通冷轧晶粒取向硅钢带非推拉式和连续式酸洗生产工艺中,不管原料钢带表面氧化铁、铁锈厚薄,酸洗前端都未建机械除磷设备,钢带表面氧化铁、铁锈过厚,硅钢带原料难洗净,迫使使用高浓度的盐酸溶液进行高温酸洗钢带。高浓度、高温酸洗钢带,盐酸挥发严重,导致酸洗成本升高;弥散的酸雾又腐蚀洗后的钢带,使成品钢带表面发红、露晶,严重影响产品的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硅钢带酸洗机械除磷装置,解决硅钢带表面过厚氧化铁、铁锈难洗净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硅钢带酸洗机械除磷装置,包括粉尘罩和设置在粉尘罩两侧的钢辊放置架,所述粉尘罩内设有放置在钢辊放置架上的钢辊,所述钢辊包括设置在钢带上方的两个上钢辊和设置在钢带下方的一个下钢辊,所述上钢辊和下钢辊上均设有软皮砂轮,所述上钢辊与电动机相连,在电动机的驱动下上钢辊可上下移动,所述下钢辊固定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电动机带动上钢辊上下移动,下钢辊固定设置,使钢带发生弯曲,同时软皮砂轮摩擦钢带表面,使钢带表面的氧化铁和铁锈从钢带表面脱离,达到祛除钢带表面氧化铁和铁锈的目的,并通过粉尘罩罩住钢锟,防止粉尘四处飘散,本实用新型可降低酸洗成本,解决成品钢带表面发红、露晶缺陷,降低硅钢带铁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钢辊放置架包括两个用于放置上钢辊的上钢锟放置槽和一个用于放置下钢辊的下钢辊放置槽,所述上钢辊放置槽的深度小于下钢辊放置槽的深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钢辊位于钢带的上表面,下钢辊位于钢带的下表面,上钢辊和下钢辊共同夹紧钢带并使钢带发生弯曲。

进一步,所述下钢辊设置在两个上钢辊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个上钢辊和下钢辊可使钢带发生弯曲。

进一步,所述粉尘罩通过抽风机与污水处理池相连。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钢带上脱落的氧化铁和铁锈可通过抽风机抽入污水处理池中进行处理。

进一步,所述粉尘罩的材质为不锈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不锈钢材质更加耐用,不会生锈,易于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钢带,2、上钢辊,3、下钢辊,4、粉尘罩,5、软皮砂轮,6、钢辊放置架,61、上钢锟放置槽,62、下钢辊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硅钢带酸洗机械除磷装置,包括粉尘罩4和设置在粉尘罩4两侧的钢辊放置架6,粉尘罩4内设有放置在钢辊放置架6上的钢辊,钢辊包括设置在钢带1上方的两个上钢辊2和设置在钢带1下方的一个下钢辊3,上钢辊2和下钢辊3上均设有软皮砂轮5,上钢辊2与电动机相连,在电动机的驱动下上钢辊2可上下移动,下钢辊3固定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动机带动上钢辊2上下移动,下钢辊3固定设置,使钢带1发生弯曲,同时软皮砂轮5摩擦钢带1表面,使钢带1表面的氧化铁和铁锈从钢带1表面脱离,达到祛除钢带1表面氧化铁和铁锈的目的,并通过粉尘罩4罩住钢锟,防止粉尘四处飘散,本实用新型可降低酸洗成本,解决成品钢带表面发红、露晶缺陷,降低硅钢带铁损。

如图2和图3所示,钢辊放置架6包括两个用于放置上钢辊2的上钢锟放置槽61和一个用于放置下钢辊3的下钢辊放置槽62,上钢辊放置槽61的深度小于下钢辊放置槽62的深度;上钢辊2位于钢带1的上表面,下钢辊3位于钢带1的下表面,上钢辊2和下钢辊3共同夹紧钢带1并使钢带1发生弯曲。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钢辊3设置在两个上钢辊2之间;两个上钢辊2和下钢辊3可使钢带发生弯曲。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粉尘罩4通过抽风机与污水处理池相连;钢带1上脱落的氧化铁和铁锈可通过抽风机抽入污水处理池中进行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粉尘罩4的材质为不锈钢;不锈钢材质更加耐用,不会生锈,易于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电动机带动上钢辊2上下移动,下钢辊3固定设置,使钢带1发生弯曲,同时软皮砂轮5摩擦钢带1表面,使钢带1表面的氧化铁和铁锈从钢带1表面脱离,达到祛除钢带1表面氧化铁和铁锈的目的,并通过粉尘罩4罩住钢锟,防止粉尘四处飘散,抽风机将粉尘罩里4的粉尘抽入污水处理池中,本实用新型可降低酸洗成本,解决成品钢带表面发红、露晶缺陷,降低硅钢带铁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