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带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2012发布日期:2018-08-04 13:3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带抛光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圆锯片表面抛光设备的砂带抛光装置,属于抛光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圆锯片表面抛光设备的砂带抛光机构,是将砂带以及主动砂轮、被动砂轮、张紧砂轮、电机和张紧机构等整体安装在一摆臂上,工作时,通过驱动源控制摆臂的上下转动,进而让砂带靠向或离开工件表面,从而实现抛光工作的。该结构中,由于砂带抛光机构的几乎所有构件都集成在摆臂上,因而使得摆臂的重量较重,这就要求驱动源具有足够的驱动力才能控制摆臂的上下转动,从而增加了驱动成本和磨削震动,而且摆臂的控制精度也难以掌握,容易造成砂带与工件表面在抛光工作时不能顺利接触的不良现象。同时,该结构中张紧砂轮的张紧机构也只能手动进行调节,不具备自动调整功能。为此,有待于相关从业人员作出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巧、易于控制、精度高、避震性好、成本低以及操作使用方便的砂带抛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砂带抛光装置,包括机架,呈三角形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砂带轮、第二砂带轮和第三砂带轮,以及绕设于第一砂带轮、第二砂带轮和第三砂带轮上的砂带;所述第一砂带轮为主动轮,其由一电机驱动旋转,进而带动砂带及第二砂带轮和第三砂带轮转动;所述第二砂带轮为抛光工作轮,其由第一驱动机构控制可上下移动,从而使砂带靠向或离开工件表面;所述第三砂带轮为张紧轮,其由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可相对于砂带做松紧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三个砂带轮中,第一砂带轮位于最上方,第二砂带轮位于最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推杆、第二气缸和摆杆,所述摆杆一端与所述第二砂带轮的轮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铰设在机架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下端与所述摆杆连接,所述推杆通过铰轴铰设在机架上,所述推杆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推杆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的工作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气缸的工作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为一弯杆,其上端至铰设部之间为弧形外凸结构,其铰设部至下端之间为向外倾斜的斜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气缸、滑杆座、滑杆、滑块、固定座,所述滑杆可滑动地安装在滑杆座上,所述滑块固定在滑杆上并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末端相连,所述第三气缸安装在滑杆座上,所述固定座与滑块连为一体,所述第三砂带轮安装在固定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三砂带轮的轮轴一端设于该滑槽内,另一端与一调节螺栓连接,所述调节螺栓安装在一固定杆上,该固定杆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且与所述第三砂带轮的轮轴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砂带抛光装置只是通过控制其中抛光工作轮(即第二砂带轮)的上下移动,即可使砂带靠向或离开工件表面,进而实现抛光工作,因而结构设计上更加简便,控制上更加的轻巧省力,其可以降低驱动源的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并提高驱动源的控制精度。

其次,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双气缸来控制抛光工作轮(即第二砂带轮)的移动,使之在抛光工作时具有双行程,并能依工件厚薄来自适应地调整自身的高度位置,而且可依用户所需调整砂带磨削力,进而让砂带与工件表面准确无误地保持接触以及保证合适的磨削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抛光工作的可靠性。

再者,本实用新型中的张紧轮(即第三砂带轮)兼具自动调整和手动调整功能,其能在抛光工作轮位置发生改变时自适应地调整砂带的张紧力,也能在非工作状态时手动微调砂带的张紧力,并且还能在拆装砂带时方便用户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砂带抛光装置的圆锯片表面抛光设备的前视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砂带抛光装置的圆锯片表面抛光设备的后视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圆锯片表面抛光设备的砂带抛光装置,包括:机架100,呈三角形设置在机架100上的第一砂带轮2、第二砂带轮3和第三砂带轮4,以及绕设于第一砂带轮2、第二砂带轮3和第三砂带轮4上的砂带1。第一砂带轮2为主动轮,其由一电机5驱动旋转,进而带动砂带1及第二砂带轮3和第三砂带轮4转动。第二砂带轮3为抛光工作轮,其由第一驱动机构6控制可上下移动,从而使砂带1靠向或离开工件表面。第三砂带轮4为张紧轮,其由第二驱动机构7控制可相对于砂带1做松紧运动。

优选的,三个砂带轮中,第一砂带轮2位于最上方,第二砂带轮3位于最下方。

优选的,第一驱动机构6包括第一气缸61、推杆62、第二气缸63和摆杆64,并且,第一气缸61的工作压力(即驱动力)大于第二气缸63的工作压力。摆杆64一端与第二砂带轮3的轮轴31固定连接,另一端铰设在机架100上,第二气缸63的活塞杆下端与摆杆64连接,推杆62通过铰轴621铰设在机架100上,推杆62下端与第二气缸63连接,推杆62上端与第一气缸61的活塞杆连接。抛光工作时,第二气缸63经摆杆64带动第二砂带轮3先向下移动一第一行程,使砂带1停靠在距离工件表面尚有一定距离的位置,然后第一气缸61经推杆62让第二气缸63、摆杆64及第二砂带轮3再整体向下移动一第二行程,使砂带1与工件表面接触进行抛光工作。在此过程中,若工件厚度较厚,上述第二行程尚未走完,砂带1即提前与工件表面发生接触的话,则此时第二气缸63的活塞杆将带动第二砂带轮3回缩一小段距离,直至上述第二行程走完正好让砂带1触碰到工件表面,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砂带抛光装置可适用于多种厚度规格的圆锯片的抛光工作,且抛光工作稳定可靠。

优选的,推杆62为一弯杆,其上端至铰设部之间为弧形外凸结构,其铰设部至下端之间为向外倾斜的斜柄结构。该结构设计使得第二砂带轮3可以更加准确、可靠地完成既定动作。

优选的,第二驱动机构7包括第三气缸71、滑杆座72、滑杆73、滑块74、固定座75,滑杆73可滑动地安装在滑杆座72上,滑块74固定在滑杆73上并与第三气缸71的活塞杆末端相连,第三气缸71安装在滑杆座72上,固定座75与滑块74连为一体,第三砂带轮4安装在固定座75上。当第二砂带轮3位置发生改变时,第三气缸71将驱动滑块74动作,使第三砂带轮4随之内移或外移,进而使砂带1的张紧度做自适应调整。

优选的,固定座75上开设有滑槽751,第三砂带轮4的轮轴41一端设于该滑槽751内,另一端与一调节螺栓8连接,调节螺栓8安装在一固定杆9上,该固定杆9固定在固定座75上且与第三砂带轮4的轮轴41平行。使用时,旋转调节螺栓8,可以使第三砂带轮4内外移动,进而达到手动微调砂带张紧度之目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