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件真空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1090发布日期:2019-07-27 09:4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薄壁件真空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压铸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壁件真空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真空压铸,是将型腔中的气体抽出,金属液在真空状态下充填型腔,因而卷入气体少,铸件力学性能高。真空压铸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压铸模具型腔的密封,模具密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压铸件的质量。

目前,公告号为cn10432510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结构件真空高压铸造模具密封系统,它包括模架之间的密封结构、镶块之间的密封结构、镶块与模架之间的密封结构、顶出机构的密封机构。在使用压铸模具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该密封系统能够有效防止空气从模架之间的间隙、镶块之间的间隙以及镶块与模架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型腔内部,不过空气仍能够从进料口处进入到型腔内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密封系统的真空度,从而使得生产的铸件内部存在气体,严重降低铸件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壁件真空压铸模具,其具有真空度高,生产出来的铸件结构强度高的优势。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薄壁件真空压铸模具,包括相互扣合的定模以及动模,所述定模朝向动模的端面上嵌设有定镶块,所述动模朝向定模的端面上嵌设有动镶块,所述动镶块与定镶块扣合形成用于成型铸件的型腔,所述定模远离动模的端面上插接有与型腔相连通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供金属液进入的进料口,所述进料管内部滑移连接有用于将金属液压入型腔的冲头,所述动模远离定模的端面上设置有模脚,所述模脚上设置有用于将铸件顶离动镶块的顶出机构,所述进料管侧壁上穿设有若干抽气孔,若干所述抽气孔位于进料口与定模之间,且若干所述抽气孔沿进料管轴向均匀分布,所述进料管处设置有压室真空系统,所述压室真空系统包括若干与抽气孔一一对应相连的抽气管、设置在抽气管上用于控制抽气管启闭的排气开关、连接在抽气管远离进料管一侧的第一抽气元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压铸模具进行生产时,将金属液从进料口注入至进料管内部。为了防止金属液从进料口处溅出,控制金属液的液面高度低于进料口的高度。之后控制冲头向着定模一侧移动并逐渐将金属液推入型腔。在冲头向着定模一侧移动的过程中,金属液的液面高度逐渐增加。在冲头向着定模一侧移动的过程中,控制第一抽气元件开启,第一抽气元件将进料管内部的空气从抽气孔中抽出。这样在将冲头将金属液推入至型腔内部的过程中,空气不易从进料管处进入到型腔内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压铸模具的真空度,使得生产出来的铸件结构强度较高。

优选的,所述抽气管内部设置有用于过滤杂质的真空过滤器,且所述真空过滤器位于抽气管靠近进料管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第一抽气元件对进料管内部的空气进行吸除时,真空过滤器能够对流动的空气进行过滤,使得进料管内部的杂质不易进入到第一抽气元件内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一抽气元件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抽气管与第一抽气元件之间设置有三通切换阀,且三通切换阀上连接有用于向抽气管吹气的气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一次压铸完成时,控制三通切换阀,使得气源与抽气管相连通,之后控制气源开启,使得气体经由抽气管进入到进料管内部并且将进料管内部的杂质吹出。这样在下一次压铸时,进料管内部的杂质不易进入到型腔内部,使得铸件的结构强度不易因内部含有杂质而降低。

优选的,所述动模朝向定模一侧设置有第一环槽,第一环槽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相邻两个第一环槽相互紧靠,所述定模上设置有与第一环槽一一对应的第二环槽,且第二环槽与第一环槽扣合形成环形的第一放置孔,所述第一放置孔内部嵌设有第一密封橡胶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动模与定模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橡胶圈,这样在使用该压铸模具进行压铸的过程中,空气不易从动模与定模之间的间隙中进入到型腔内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压铸模具的真空度,使得压铸出来的铸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第一密封橡胶圈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相互紧靠,进一步提升了该压铸模具的密封性以及真空度。

优选的,所述定模朝向动模的端面上嵌设有第一排气块,所述第一排气块朝向动模的端面上均匀排布有若干条形槽,所述动模与第一排气块相对处嵌设有第二排气块,所述第二排气块上设置有若干与条形槽插接的凸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定模与动模扣合时,第一排气块与第二排气块相抵接,且第二排气块上的凸棱伸入到条形槽内部。凸棱与条形槽之间形成曲折的缝隙,这样外界的空气不易进入到型腔内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压铸模具的真空度,使得铸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动模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一端贯穿于第二排气块并与型腔相连通,另一端贯穿于动模的外侧壁,所述排气孔贯穿于动模外侧壁的端部上连接有第二抽气元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金属液注入到型腔内部时,控制第二抽气元件开启。第二抽气元件将型腔内部的空气抽出,这样金属液能够较为方便进入到型腔内部,且在金属液冷却成型成铸件时,铸件内部含有的空气较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铸件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动模朝向模脚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模脚与第一凹槽相对处设置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扣合形成用于放置顶出机构的滑移腔,所述模脚上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一端贯穿于第二凹槽内槽壁并与滑移腔相连通,另一端贯穿于模脚的外侧壁,且出气孔贯穿于模脚的端部上连接有第三抽气元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动模与模脚扣合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连通并形成滑移腔,顶出机构设置在滑移腔内部,这样外界的空气不易从模脚处进入到型腔内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压铸模具的真空度,使得压铸成型的铸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在使用该压铸模具的过程中,控制第三抽气元件开启。第三抽气元件将滑移腔内部的空气吸出,使得滑移腔内部的空气不易进入到型腔内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压铸模具的真空度。

优选的,所述动模朝向模脚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环槽,所述模脚与第三环槽相对处设置有第四环槽,且第四环槽与第三环槽扣合形成第二放置孔,所述第二放置孔内部嵌设有第二密封垫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动模与模脚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这样外界的空气不易从动模与模脚之间的间隙中进入到滑移腔内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压铸模具的密封性以及真空度,使得压铸成型的铸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滑移连接滑移腔内部的顶板、滑移连接在动模内部并与顶板相连的顶针、贯穿于模脚并与顶板相连的推杆,所述模脚与推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密封圈,且相邻两个密封圈相互紧靠。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压铸成型的铸件顶离动镶块时,通过油缸等驱动件推动推杆向着动镶块一侧移动,与此同时,与推杆相连的顶板向着动镶块一侧移动,且连接在顶板上的顶针向着定模一侧移动并将动镶块上的铸件顶离。推杆上设置有两个紧靠的密封圈,这样在推杆相对与模脚进行移动时,外界的空气不易从推杆与模脚之间的间隙中进入到滑移腔内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压铸模具的密封性以及真空度。

优选的,所述推杆上套接有连接套,且连接套通过螺钉与模脚远离动模的端面相连,所述连接套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安装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杆相对于模脚进行移动时,密封圈发生磨损。当密封圈无法继续密封时,只需要将连接套取下并对连接套上的密封圈进行更换即可,不需要将推杆从模脚上拆除,使得密封圈的更换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在使用该压铸模具进行生产时,第一抽气元件能够对进料管内部的空气进行吸除,使得进料管内部的空气不易进入到型腔内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压铸模具的真空度,使得压铸成型的铸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2、在使用该压铸模具进行生产时,第三抽气元件对滑移腔内部的空气进行吸除,使得外界的空气不易进入到滑移腔内部并从滑移腔处进入到型腔内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压铸模具的真空度,使得压铸成型的铸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的外形结构;

图2为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各部件的连接情况;

图3为图2的a部发大图;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定模;2、动模;3、定镶块;4、动镶块;5、型腔;6、进料管;7、进料口;8、冲头;9、模脚;10、顶出机构;101、顶板;102、顶针;103、推杆;11、抽气孔;12、压室真空系统;121、抽气管;122、排气开关;123、第一抽气元件;13、真空过滤器;14、三通切换阀;15、气源;16、第一放置孔;161、第一环槽;162、第二环槽;17、第一密封橡胶圈;18、第一排气块;19、条形槽;20、第二排气块;21、凸棱;22、排气孔;23、第二抽气元件;24、滑移腔;241、第一凹槽;242、第二凹槽;25、出气孔;26、第三抽气元件;27、第二放置孔;271、第三环槽;272、第四环槽;28、第二密封垫圈;29、密封圈;30、连接套;31、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薄壁件真空压铸模具,如图1、图2所示,包括定模1以及动模2。定模1靠近动模2的端面上嵌设有定镶块3,且定镶块3向着动模2一侧延伸。动模2朝向定模1的端面上嵌设有动镶块4,动镶块4向着定镶块3一侧延伸。当定模1与动模2扣合时,定镶块3与动镶块4之间存在有间隙并形成用于成型铸件的型腔5。

如图2所示,定模1远离动模2的端面上设置有进料管6,进料管6与定模1远离动模2的端面相垂直,且进料管6靠近动模2的端部伸入到定模1内部并与型腔5相连通。进料管6侧壁上开设有与进料管6内部相连通的进料口7,且进料口7沿进料管6的径向延伸。进料管6内部滑移连接有冲头8,且冲头8的外侧壁与进料管6的内管壁相抵。冲头8一端露出于进料管6远离定模1的端部。

动模2远离定模1的端面上连接有模脚9。动模2朝向模脚9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241,且第一凹槽241向着定模1一侧延伸。模脚9朝向动模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42,第二凹槽242向着远离第一凹槽241一侧延伸,且第二凹槽242与第一凹槽241相连通并形成滑移腔24。滑移腔24内部设置有顶出机构10,顶出机构10用于将压铸成型的铸件顶离动镶块4。

顶出机构10包括顶针102、顶板101以及推杆103。顶针102的数目为若干且穿设于动模2内部,且顶针102一端贯穿于动镶块4并与动镶块4朝向定模1的端面相齐平,顶针102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一凹槽241内槽壁并位于滑移腔24内部。顶板101滑移连接在滑移腔24内部,且顶板101与顶针102远离定模1的端部相连。推杆103一端与顶板101远离定模1的端部相连,另一端贯穿于模脚9并露出于模脚9远离动模2的外侧壁。

在使用该压铸模具进行生产时,首先将金属液从进料口7注入到进料管6内部。在此过程中,为了防止金属液从进料口7处溅出,控制金属液的液面高度低于进料口7。之后通过油缸等驱动件控制冲头8向着定模1一侧移动。在冲头8移动的过程中,冲头8对进料管6内部的金属液进行挤压并将金属液推至型腔5内部。当型腔5被金属液填充满时,关闭驱动件,使得金属液在型腔5内部冷却成型。当金属液冷却形成铸件时,首先控制动模2与定模1分离,之后通过油缸等驱动件驱动推杆103向着定模1一侧移动,使得与推杆103相连的顶板101带动顶针102向着定模1一侧移动。与此同时,顶针102与动镶块4上的铸件相抵并将铸件顶离动镶块4。

进料管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抽气孔11,若干抽气孔11沿进料管6轴向均匀分布,且若干抽气孔11位于进料口7与定模1之间,抽气孔11沿进料管6径向设置。进料管6侧壁上设置有压室真空系统12,压室真空系统12包括抽气管121、排气开关122以及第一抽气元件123。抽气管121连接于抽气孔11露出于进料管6外侧的端部上,且抽气管121内部设置有真空过滤器13,真空过滤器13用于对流经的空气进行过滤。排气开关122设置在抽气管121上并用于控制抽气管121的开启以及关闭。第一抽气元件123连接在抽气管121远离抽气孔11的端部上,第一抽气元件123用于将进料管6内部的空气抽除,第一抽气元件123可以选用真空罐、真空泵等。

在冲头8运动至将进料口7封闭时,控制第一抽气元件123开启,控制排气开关122开启。此时第一抽气元件123将进料管6内部的空气抽出,使得进料管6内部的空气含量降低。在空气流经真空过滤器13的过程中,真空过滤器13对空气进行过滤,使得空气中的杂质不易进入到第一抽气元件123内部。随着冲头8的移动,逐渐关闭冲头8经过的抽气管121对应的排气开关122。

抽气管121与第一抽气元件123之间还设置有三通切换阀14,且三通切换阀14一侧开口与抽气管121相连通,一侧开口与第一抽气元件123相连通,另一侧开口处连接有气源15,气源15用于向抽气管121一侧吹气,气源15可以采用风机、气泵等。在一次压铸完成时,调整三通切换阀14,使得气源15与抽气管121相连通,之后控制抽气管121上的排气开关122开启。之后气源15向进料管6一侧吹气,使得进料管6内部的杂质从进料口7处排出。

如图2、图3、图4所示,定模1朝向动模2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相互紧靠的第一环槽161,且第一环槽161将定镶块3围拢在内部。动模2朝向定模1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相互紧靠的第二环槽162,且两个第二环槽162与两个第一环槽161一一相对。第二环槽162与第一环槽161相连通并形成环形的第一放置孔16。第一放置孔16内部安装有第一密封橡胶圈17,且第一橡胶密封圈29的外侧壁与第一放置孔16的内孔壁相抵紧。

定模1朝向动模2的端面上安装有第一排气块18,且第一排气块18位于第一环槽161与定镶块3之间。第一排气块18朝向动模2的端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条形槽19,且条形槽19的两端分别贯穿于第一排气块18两侧的侧壁。动模2朝向定模1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排气块18相对的第二排气块20,第二排气块20位于第二环槽162与动镶块4之间,第二排气块20朝向第一排气块18的端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凸棱21,且若干凸棱21与若干条形槽19一一对应并伸入至对应的条形槽19内部。

动模2内部设置有排气孔22,排气孔22一端贯穿于动模2的外侧壁,另一端向着第二排气块20一侧延伸并贯穿于第二排气块20朝向第一排气块18的端面。排气孔22远离第二排气块20的端部上连接有第二抽气元件23,第二抽气元件23用于将型腔5内部的空气吸除。第二抽气元件23可以采用真空管、真空泵等。

动模2朝向模脚9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环槽271,且第三环槽271将第一凹槽241围拢于内部。模脚9朝向动模2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三环槽271相对的第四环槽272,第四环槽272将第二凹槽242围拢于内部。第四环槽272与第三环槽271相连通并形成环形的第二放置孔27。第二放置孔27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垫圈28,且第二密封垫圈28的外侧壁与第二放置孔27的内槽壁相抵紧。

模脚9内部设置有出气孔25,出气孔25一端贯穿于模脚9的外侧壁,另一端贯穿于第二凹槽242内槽壁并与滑移腔24相连通。出气孔25露出于模脚9外侧壁的端部上连接有第三抽气元件26,第三抽气元件26用于将滑移腔24内部的空气抽出。第三抽气元件26可以采用真空罐、真空泵等。

推杆103远离动模2的端部上套接有连接套30,且连接套30伸入到模脚9内部并通过螺钉与模脚9远离动模2的端面压紧相连。连接套30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环形的安装槽31,两个安装槽31沿连接套30轴向分布且相互紧靠。两个安装槽31内部均安装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圈29,且密封圈29露出于安装槽31的槽口。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