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淬火设备的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1020发布日期:2018-07-07 17:5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感应热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淬火设备的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淬火设备中,淬火感应器的使用尤为重要。淬火感应器是利用感应加热原理对淬火工件进行加热的终端设备。根据加热频率的不同,将之分为中频淬火感应器和高频淬火感应器。一般在使用淬火感应器对金属工件进行加热时,为了精确度和保护性,还需要用到淬火感应器和淬火感应器之间过渡的导电连接板。

目前,现有技术和现有市场中,针对双顶尖工件淬火使用的一拖二导电连接板为“⊥”形。

其一,为适应工件的回转直径要求,双顶尖的间距一般在300mm左右,而“⊥”形一拖二导电连接板通常会出现与淬火变压器连接端轻,与淬火感应器连接端重,造成淬火感应器与工件的中心距难以保证的问题;

其二,受“⊥”形的影响,机床的运动机构不能占用"⊥"形的空间,导致机床结构单一、通用性低;

其三,在零部件淬火工艺过程中的变压器,它的二次绕组输出一般设置为1匝或2匝,这就需要导电连接板适应淬火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匝比输出;然而现有的导电连接板不具备选择性地调整比二、比一结构,以满足淬火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匝比输出的能力;

其四,在零部件淬火工艺过程中的感应器,它的导电板有螺栓连接和快换连接,这就需要导电连接板有选择性的适应淬火感应器的多种连接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淬火设备的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很好地实现了淬火感应器和淬火感应器之间的过渡连接,具有直出式的特点,空间占用小,机床运动结构设计灵活性大,实现了可选择性地调整导电连接器的比一或比二结构以适应于淬火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匝比输出、可选择性地调整导电连接器与淬火感应器的夹紧方式以适应于淬火感应器的多种连接方式,实用性更强,更适合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适用于淬火设备的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包括两个相对的淬火感应器,还包括左侧电极板、右侧电极板、公共电极板、绝缘板和固定螺钉ⅰ;

所述左侧电极板、右侧电极板平行且间隙设置,所述左侧电极板、右侧电极板的通电电流相反,所述公共电极板设在左侧电极板、右侧电极板之间,所述公共电极板通过绝缘板分别与左侧电极板、右侧电极板用固定螺钉ⅰ连接;

所述的左侧电极板、公共电极板通过连接结构与左侧的淬火感应器连接,所述的右侧电极板、公共电极板通过连接结构与右侧的淬火感应器连接,形成所述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的个数与淬火感应器的个数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为螺栓或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为感应器快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快换结构包括压紧板、固定螺钉ⅱ、垫板和锁紧螺栓组,所述垫板通过固定螺钉ⅱ分别设置在连接后的公共电极板和左侧电极板上、连接后的公共电极板和右侧电极板上,所述锁紧螺栓组贯穿平行且间隙设置的垫板和压紧板,所述淬火感应器设在垫板和压紧板之间且通过锁紧螺栓组夹紧。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螺栓组与固定螺钉ⅱ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电极板的输入端连接设有用于实现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比一结构的s型导电极板。

进一步的,所述右侧电极板的输入端连接设有用于实现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比一结构的s型导电极板。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电极板、右侧电极板的输入端均连接设有s型导电极板来实现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的比二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发明中,左侧电极板、公共电极板通过连接结构与左侧的淬火感应器连接,右侧电极板、公共电极板通过连接结构与右侧的淬火感应器连接,形成所述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的工作状态;该工作状态通过安全连接、物理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避免了导电连接器与淬火感应器连接端重、难以保证淬火感应器与工件的中心距的问题,保证了整体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其中,连接结构的选择性较强,可以是螺栓或螺钉的方式,也可以是感应器快换结构的方式,满足了为适应不同淬火感应器连接要求,左侧电极板、右侧电极板和公共电极板可选择是否增加感应器快换结构来实现淬火感应器的螺栓连接和快换连接;

二、左侧电极板、右侧电极板的输入端可选择性的连接设有s型导电极板来实现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的比一或比二结构,满足了为适应不同淬火变压器二次绕组匝比输出的要求,电极板输入端可选择是否增加s型导电极板来实现该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的比一或比二结构,灵活性更强,更能满足不同淬火设备的使用要求;

三、本发明提出的适用于淬火设备的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其中,公共电极板设在左侧电极板、右侧电极板之间,公共电极板通过绝缘板分别与左侧电极板、右侧电极板用固定螺钉ⅰ连接;该结构具有直出式的特点,空间占用小,机床运动结构设计灵活性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占用空间大、机床结构单一、通用性低的问题,具备可选择性调整比一、比二结构,可选择性调整淬火感应器夹紧方式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s型导电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感应器快换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左侧电极板,2、右侧电极板,3、公共电极板,4、绝缘板,5、固定螺钉ⅰ,6、淬火感应器,7、s型导电极板,8、压紧板,9、固定螺钉ⅱ,10、垫板,11、锁紧螺栓组,12、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例是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的最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适用于淬火设备的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包括两个相对的淬火感应器6,还包括左侧电极板1、右侧电极板2、公共电极板3、绝缘板4和固定螺钉ⅰ5;

所述左侧电极板1、右侧电极板2平行且间隙设置,所述左侧电极板1、右侧电极板2的通电电流相反,所述公共电极板3设在左侧电极板1、右侧电极板2之间,所述公共电极板3通过绝缘板4分别与左侧电极板1、右侧电极板2用固定螺钉ⅰ5连接;该结构具有直出式的特点,空间占用小,机床运动结构设计灵活性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占用空间大、机床结构单一、通用性低的问题,具备可选择性调整比一、比二结构,可选择性调整淬火感应器6夹紧方式等特点;

所述的左侧电极板1、公共电极板3通过连接结构12与左侧的淬火感应器6连接,所述的右侧电极板2、公共电极板3通过连接结构12与右侧的淬火感应器6连接,形成所述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的工作状态。该工作状态通过安全连接、物理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避免了导电连接器与淬火感应器6连接端重、难以保证淬火感应器6与工件的中心距的问题,保证了整体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其中,连接结构12的选择性较强,可以是螺栓或螺钉的方式,也可以是感应器快换结构的方式,满足了为适应不同淬火感应器连接要求,左侧电极板1、右侧电极板2和公共电极板3可选择是否增加感应器快换结构来实现淬火感应器6的螺栓连接和快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12的个数与淬火感应器6的个数相等,连接结构12与淬火感应器6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12为螺栓或螺钉,实现淬火感应器6的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12为感应器快换结构,实现淬火感应器6的快换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感应器快换结构包括压紧板8、固定螺钉ⅱ9、垫板10和锁紧螺栓组11,所述垫板10通过固定螺钉ⅱ9分别设置在连接后的公共电极板3和左侧电极板1上、连接后的公共电极板3和右侧电极板2上,所述锁紧螺栓组11贯穿平行且间隙设置的垫板10和压紧板8,所述淬火感应器6设在垫板10和压紧板8之间且通过锁紧螺栓组11夹紧;锁紧螺栓组11穿过垫板10将压紧板8固定在垫板10上,拧紧锁紧螺栓组11可快速夹紧淬火感应器6。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螺栓组11与固定螺钉ⅱ9相互平行,保证了淬火感应器6的快换连接方式的稳定性、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电极板1的输入端连接设有用于实现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比一结构的s型导电极板7。满足了为适应不同淬火变压器二次绕组匝比输出的要求,单个电极板输入端可选择是否增加s型导电极板来实现该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的比一结构,灵活性更强,更能满足不同淬火设备的使用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右侧电极板2的输入端连接设有用于实现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比一结构的s型导电极板7。满足了为适应不同淬火变压器二次绕组匝比输出的要求,单个电极板输入端可选择是否增加s型导电极板来实现该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的比一结构,灵活性更强,更能满足不同淬火设备的使用要求。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左侧电极板1、右侧电极板2的输入端均连接设有s型导电极板7来实现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的比二结构。满足了为适应不同淬火变压器二次绕组匝比输出的要求,两个电极板输入端同时可选择是否增加s型导电极板来实现该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的比二结构,灵活性更强,更能满足不同淬火设备的使用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板4上设有贯穿的冷却水管。绝缘板4使用的是绝缘材料,绝缘板4的作用是将公共电极板3分别与左侧电极板1、右侧电极板2安全连接,冷却水管的作用是解决公共电极板3分别与通电后的左侧电极板1、右侧电极板2连接后的功率热量问题,及时吸走工作热负荷,进一步地保证了公共电极板3与左侧电极板1、右侧电极板2的安全连接,进而保证了i形一拖二导电连接器使用可靠、高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基本原理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根据实际情况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