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氧化铝涂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63846发布日期:2018-09-05 01:16阅读:9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固体薄膜制备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铝涂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三氧化二铝薄膜(al2o3)具有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高、耐磨、耐腐蚀、高介电常数、耐热及高透光率的特点,在近几年中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电子器件、生物医学植入物及机械涂料等诸多行业。特别的,涂布al2o3薄膜在钢基体上构建超疏水性涂层,显著提高金属材料抗腐蚀性能。所以具有疏水性的al2o3涂层在实现包装高性能设备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反,超亲水表面(接触角小于5°)也有实际的应用,因为增加了表面与水滴之间的接触面积有良好的除雾效果。

目前,制备氧化铝涂层的方法较多,如:电子束蒸发、化学气相沉积、原子气相沉积、磁控溅射、阳极氧化以及溶胶-凝胶法等。然而,一些传统制备氧化铝涂层的方法需要高的热能,如:磁控溅射,在溅射沉积后,对氧化铝薄膜在400℃~800℃温度高温处理,由于氧化铝低渗透性和不同的孔径,水蒸发的程度不同,在膜的退火处理时导致在膜中有明显应力差,并且由于高温退火处理时涂层和基底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氧化铝涂层在衬底上会出现微裂纹,影响涂层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氧化铝涂层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氧化铝涂层制备过程中存在的反应温度过高,操作复杂而影响涂层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氧化铝涂层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将硝酸铝和尿素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得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清洗后的基底材料,在水浴条件下进行磁力搅拌,2h~3h后将基底材料取出并进行第一次干燥,得到表面附着有al(oh)3热脱水膜的基底材料;

步骤2、将表面附着有al(oh)3热脱水膜的基底材料放入反应釜中,并向反应釜中添加去离子水,进行水热反应后得到中间产物;

步骤3、将中间产物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第二次干燥,最终在基底材料上形成一层纳米氧化铝涂层。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中,混合溶液中,硝酸铝和尿素的质量比为3.54~3.56:1,所述去离子水和尿素的质量比为45.40~49.94:1。

步骤1中,所述基底材料的清洗过程如下:

将基底材料放入piranha溶液中,再用油浴锅于100℃~110℃下加热11h~13h,最后取出基底材料,并用乙醇浸泡备用。

piranha溶液是由浓硫酸和双氧水按体积比为7:3混合制得的。

步骤1中,水浴温度为80℃~85℃,磁力搅拌所用的仪器是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速度为390rpm-400rpm。

步骤1中,第一次干燥的温度为100℃~105℃,时间为60min~70min。

步骤2中,反应釜为ppl水热反应釜。

步骤2中,向反应釜中添加的去离子水与反应釜中基底材料的质量比为0.5~20:1。

步骤2中,水热反应的温度为200℃~202℃,时间为24h~25h。

步骤3中,第二次干燥的温度为90℃~110℃,时间为60min~70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纳米氧化铝涂层的制备方法,将溶胶-凝胶法和低温水热处理相结合,溶胶-凝胶法适合在各种形状与尺寸的基底上生成氢氧化铝薄膜,反应温度在100℃以下,且磁力搅拌方式操作简单,同时会使氧化铝表面疏水性递增,且出现纳米线形貌,优化了本发明制得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疏水性能和内部形貌;对al2o3涂层进行低温水热处理,即在密封的聚四氟乙烯(ppl)高温高压反应釜中,以水为溶剂,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水热反应会提高涂层的含氧量和结晶度,结晶和晶核紧密堆积形成致密、无缝的多晶涂层,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反应温度低,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扫描电镜(sem)图,其中,图1(a)是反应釜中去离子水与硅片质量比为0.5:1时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扫描电镜(sem)图;图1(b)是反应釜中去离子水与硅片质量比为1:1时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扫描电镜(sem)图;图1(c)是反应釜中去离子水与硅片质量比为5:1时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扫描电镜(sem)图;图1(d)是反应釜中去离子水与硅片质量比为10:1时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扫描电镜(sem)图;

图2是本发明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接触角(wca)测试图,其中,图2(a)是反应釜中去离子水与硅片质量比为0.5:1时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接触角(wca)测试图;图2(b)是反应釜中去离子水与硅片质量比为1:1时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接触角(wca)测试图;图2(c)是反应釜中去离子水与硅片质量比为5:1时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接触角(wca)测试图;图2(d)是反应釜中去离子水与硅片质量比为10:1时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接触角(wca)测试图;

图3是本发明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x射线衍射(xrd)图,包括反应釜中去离子水与硅片质量比为0.5:1、1:1、5:1、10:1时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x射线衍射曲线;

图4是在非磁力搅拌下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扫描电镜(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纳米氧化铝涂层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将硝酸铝和尿素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得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清洗后的基底材料,在温度为80℃~85℃的水浴条件下磁力搅拌,2h~3h后将基底材料取出(可用滤纸将溶液中的基底材料过滤出)并进行第一次干燥,第一次干燥是在温度为100℃~105℃的干燥箱中加热干燥60min~70min,得到表面附着有al(oh)3热脱水膜的基底材料;

其中,基底材料优选硅片,尺寸优选为5mm×5mm;混合溶液中,硝酸铝和尿素的质量比为3.54~3.56:1,去离子水和尿素的质量比为45.40~49.94:1,即每克硝酸铝与尿素的混合物,添加10ml~11ml去离子水。

基底材料的清洗过程如下:

将基底材料放入piranha溶液中,再用油浴锅于100℃~110℃下加热11h~13h(加热时用铝箔纸将容器口封住,防止温度过高溶液溅射出来),最后取出基底材料用乙醇浸泡备用;将基底材料用乙醇浸泡清洗,主要是为了清除基底材料表面污染杂质,增加膜的亲附性。

piranha(食人鱼)溶液是由浓硫酸和双氧水按体积比为7:3混合制得的。

磁力搅拌所用的仪器是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速度为390rpm-400rpm。

步骤2、将表面附着有al(oh)3热脱水膜的基底材料放入反应釜中,并向反应釜中添加去离子水,进行水热反应后得到中间产物;

其中,反应釜优选为ppl水热反应釜,采用ppl水热反应釜对凝胶后的氧化铝膜进行水热处理,ppl水热反应釜中最大压力不超过3mpa,最高温度300℃;相比于parr反应器,ppl水热反应釜耐高温、耐腐蚀性好,无有害物质溢出,防止污染,能有效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内有ppl对位聚苯衬套,生成护理,可耐强酸强碱,最主要是操作简单。

向反应釜中添加的去离子水与基底材料的质量比为0.5~10:1。

水热反应的温度为200℃~202℃,时间为24h~25h。

步骤3、将中间产物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第二次干燥,最终在基底材料上形成一层纳米氧化铝涂层。

其中,第二次干燥的温度为90℃~110℃,时间为60min~70min。

本发明一种纳米氧化铝涂层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冷凝回流时尿素会发生水解,与溶液中的铝离子形成al(oh)3溶液在基底材料上沉积,且溶胶-凝胶法适合在各种形状与尺寸的基底材料上生成氢氧化铝薄膜,反应温度在100℃以下,再经步骤2和步骤3的配合后,随着加入去离子水体积的增加,基底材料上al(oh)3水热处理脱羟基生成氧化铝,晶核堆积形成致密的薄膜;磁力搅拌器装置简单,使得氧化铝表面疏水性递增,且出现纳米线形貌。

实施例1

将5mm×5mm的硅片放入piranha溶液中,再用油浴锅于103℃加热11.3h,最后将硅片用乙醇浸泡、清洗备用;

将硝酸铝和尿素溶于去离子水中后加入清洗后的硅片,硝酸铝与尿素的质量比为3.55:1,去离子水和尿素的质量比为47:1,于水浴条件下在83℃磁力搅拌2.3h,搅拌速度为400rpm,将硅片取出置于103℃干燥箱加热干燥63min,硅片表面有一层带有衍射谱的al(oh)3热脱水膜;

将上述处理后的硅片放入ppl水热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其中去离子水的添加量与硅片质量比分别为0.5:1,于200℃下进行水热反应24.3h,得到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冷却至室温后,于95℃下干燥63min,在硅片上形成一层无裂纹的纳米氧化铝涂层。

对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经过sem,wca,和xrd分析,分别如图1(a)、图2(a)、图3所示,氧化铝由不规则片状构成,有较大间隙,表面呈亲水性,主要成分是alooh,al2o3,si。

实施例2

将5mm×5mm的硅片放入piranha溶液中,再用油浴锅于110℃加热13h,最后将硅片用乙醇浸泡、清洗备用;

将硝酸铝和尿素溶于去离子水中后加入清洗后的硅片,硝酸铝与尿素的质量比为3.56:1,去离子水和尿素的质量比为49.94:1,于水浴条件下在85℃磁力搅拌2.2h,搅拌速度为398rpm,将硅片取出置于105℃干燥箱加热干燥70min,硅片表面有一层带有衍射谱的al(oh)3热脱水膜;

将上述处理后的硅片放入ppl水热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其中去离子水的添加量与硅片质量比分别为1:1,于202℃下进行水热反应25h,得到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冷却至室温后,于110℃下干燥70min,在硅片上形成一层无裂纹的纳米氧化铝涂层。

对实施例2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经过sem,wca,和xrd分析,分别如图1(b)、图2(b)、图3所示,氧化铝涂层出现粘连,缝隙减小,接触角为87.9°,主要成分是alooh,al2o3,si。

实施例3

将5mm×5mm的硅片放入piranha溶液中,再用油浴锅于100℃加热11h,最后将硅片用乙醇浸泡、清洗备用;

将硝酸铝和尿素溶于去离子水中后加入清洗后的硅片,硝酸铝与尿素的质量比为3.54:1;去离子水和尿素的质量比为45.40:1;在水浴条件下于80℃磁力搅拌2.3h,搅拌速度为控制为400rpm;将硅片取出后置于100℃干燥箱加热干燥1h,硅片表面有一层带有衍射谱的al(oh)3热脱水膜;

将上述处理后的硅片放入ppl水热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其中去离子水的添加量与硅片质量比分别为5:1,于200℃下进行水热反应24h,得到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冷却至室温后,于100℃下干燥1h,在硅片上形成一层的纳米氧化铝涂层。

对实施例3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经过sem,wca,和xrd分析,分别如图1(c)、图2(c)、图3所示,生成的氧化铝涂层粘连现象更加明显,且具有疏水特性,主要成分是alooh,al2o3,si。

实施例4

将5mm×5mm的硅片放入piranha溶液中,再用油浴锅于107℃加热12h,最后将硅片用乙醇浸泡、清洗备用;

将硝酸铝和尿素溶于去离子水中后加入清洗后的硅片,硝酸铝与尿素的质量比为3.55:1,去离子水和尿素的质量比为48:1,于水浴条件下在85℃磁力搅拌2.4h,搅拌速度为控制为390rpm;,将硅片取出置于105℃干燥箱加热干燥65min,硅片表面有一层带有衍射谱的al(oh)3热脱水膜;

将上述处理后的硅片放入ppl水热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其中去离子水的添加量与硅片质量比分别为10:1,于201℃下进行水热反应25h,得到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冷却至室温后,于100℃下干燥65min,在硅片上形成一层无裂纹的纳米氧化铝涂层。

对实施例4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经过sem,wca和xrd分析,分别如图1(d)、图2(d)、图3所示,氧化铝由纳米线状构成,上部有粘连,接触角为128.4°,表面呈疏水性,主要成分是alooh,al2o3,si。

由实施例1~4得到的纳米氧化铝涂层,如图1(a)~图1(d)、图2(a)~图2(d)所示,经过sem,wca分析可知:在水热处理时加入反应釜不同含量的去离子水,所构成氧化铝涂层的纳米结构形状各不相同,随着加入去离子水体积的增加,氧化铝薄膜出现不同纳米线状结构,具有更丰富的表面形貌;在水热处理时随着加入反应釜去离子水量增加,表面疏水性增加,其中产生一种纳米线形貌且具有良好疏水效果的氧化铝涂层;图3所示,经xrd分析可知制备出的涂层中有alooh,al2o3,si,含有氧化铝成分。

对比例1

将5mm×5mm的硅片放入piranha溶液中,再用油浴锅于107℃加热12h,最后将硅片用乙醇浸泡、清洗备用;

将硝酸铝和尿素溶于去离子水中后加入清洗后的硅片,硝酸铝与尿素的质量比为3.55:1,去离子水和尿素的质量比为48:1,于水浴条件下在85℃搅拌2.4h,搅拌速度为控制为390rpm;,将硅片取出置于105℃干燥箱加热干燥65min,硅片表面有一层带有衍射谱的al(oh)3热脱水膜;

将上述处理后的硅片放入ppl水热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其中去离子水的添加量与硅片质量比分别为10:1,于201℃下进行水热反应25h,得到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冷却至室温后,于100℃下干燥65min,在硅片上形成一层无裂纹的纳米氧化铝涂层。

对比例1是在普通的搅拌桨搅拌下进行的实验,其产生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扫描电镜(sem)图如图4所示,氧化铝表面由均匀的球形颗粒构成。与磁力搅拌下生成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相比,没有其表面致密,形貌也不同,因此,磁力搅拌会使氧化铝表面疏水性递增,且出现纳米线形貌,优化了本发明制得的纳米氧化铝涂层的疏水性能和内部形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