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管阴极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3602发布日期:2018-10-26 19:39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水井下防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油管阴极保护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油管阴极保护器是在生产油管短节的外壁镀一层活性金属合金,该活性金属合金层在井下与油套环空的地层电解质溶液相接触,利用牺牲阳极的方法来防止生产油管的腐蚀,但由于活性金属层在油管外壁,造成该技术只能保护生产油管外壁免受腐蚀,却无法保证生产油管内壁的防腐,而油管内壁的防腐通常由抽油杆阴极保护器(原理与油管阴极保护器相同)来完成,所以要保证油水井的生产油管免受腐蚀,需要在油水井中同时下入传统油管阴极保护器和抽油杆阴极保护器,生产成本较高,且抽油杆阴极保护器外径较大,增加了抽油杆的运动磨阻,增大了抽油机的电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达到油水井油管内与油管外的防腐功能的油管阴极保护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管阴极保护器,安装于生产油管上,包括上接头、下接头、设置于上下接头之间的中间组件,中间组件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衬管、内活性金属合金层、中心管、外活性金属合金层、外护管,中心管与上接头、下接头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内衬管与外护管为带孔的筛管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接头、下接头的材质为n80钢材,内衬管与外护管的材质为n80的钢材,中心管的材质为p110的钢材,活性金属合金层材质是钠镁锌合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旨在利用电化学防腐,延长油水井生产油管使用周期;本发明提供的新的油管阴极保护器,既能做到油管外壁防腐也能做到内壁防腐,从而省去抽油杆阴极保护器,节省生产成本。

2、本发明通过在生产油管短节中心管的内外壁均镀一层活性金属合金,并在合金层内外用内衬管及外护管保护起来,同时内衬管与外护管均做成带孔的筛管结构,保证活性金属合金层在井下能与地层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这样,内、外活性金属合金层分别形成内、外两个宏观电池,与生产油管的内外壁均形成正负极结构,从而利用电化学防腐起到保证生产油管的内外壁均免受腐蚀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接头,2、下接头,3、中心管,4、内活性金属合金层,5、外活性金属合金层,6、内衬管,7、外护管,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理解本发明。

本发明为一种油管阴极保护器,安装于生产油管上,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2、设置于上接头1、下接头2之间的中间组件,中间组件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衬管6、内活性金属合金层4、中心管3、外活性金属合金层5、外护管7,中心管3与上接头1、下接头2连接处设有密封圈8,内衬管6与外护管7为带孔的筛管结构。

其中,上接头1、下接头2的材质为n80钢材,扣型为27/8”tbg扣,主要起连接功能,用于将本发明与油田常用的生产油管直接相连。

内衬管6与外护管7的材质为n80的钢材,中心管3的材质为p110的钢材,内活性金属合金层4、外活性金属合金层5的材质是钠镁锌合金。

本发明通过在在生产油管中心管3的内外壁均镀一层活性金属合金,在井下,由于内衬管6与外护管7均为带孔的筛管结构,保证相邻的内、外活性金属合金层在井下能与地层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这样,内、外活性金属合金层分别形成内、外两个宏观电池,与生产油管中心管3的内外壁均形成正负极结构,活性金属合金层是电池的阳极,而生产油管的中心管3则成为阴极,从阳极体上通过电解质向生产油管提供一个阴极电流,牺牲阳极材料不断消耗掉,油管阴极保护器消耗的年限就成为油管寿命延长的年限。从而利用电化学防腐起到保证生产油管的内外壁均免受腐蚀的作用。

内、外活性金属合金层则分别起到了油管内部及外部的防腐作用,当内、外活性金属合金被慢慢腐蚀后,中心管3依旧保持密封性的功能,防止油管内外连通。内衬管6内径与生产油管内径相同,在使用时,通过上下接头与生产油管相连接,上紧丝扣,完成安装,每100m生产油管安装一只,并同生产油管一起下入井内,从而起到井下防腐作用。

综上所述,本次发明的技术思路为研制新的油管阴极保护器,既能做到油管外壁防腐也能做到内壁防腐,从而省去抽油杆阴极保护器,节省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管阴极保护器,安装于生产油管上,包括设置在生产油管中心管内、外侧的内活性金属合金层、外活性金属合金层,内活性金属合金层内侧有内衬管,外活性金属合金层设有外护管,本发明的两端设有用于与生产油管连接的上接头、下接头,中心管与上接头、下接头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本发明中通过利用电化学防腐,延长油水井生产油管使用周期,内、外活性金属合金层在井下能与地层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分别形成内、外两个宏观电池,与生产油管中心管的内外壁均形成正负极结构,形成一个油管阴极保护器。

技术研发人员:蒋永平;陈菊;林刚;韩超;王波;张金焕;张露曼;梁珍;王婧;刘方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泰州采油厂
技术研发日:2018.08.22
技术公布日:2018.10.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