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立式压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4675发布日期:2018-11-20 19:54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新型的立式压铸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压铸机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新型的立式压铸机。

背景技术

压铸机就是用于压力铸造的机器,包括热压室及冷压室两种,压铸机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模具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可以得到固体金属铸件,随着汽车,摩托车以及家用电器等工业的发展,压铸技术已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立式压铸机通常是用来压铸低熔点金属件的设备,常规的压铸机一般在压铸机机架上安装一组模具,模具分为上模具和下模具,下模具卡在下模安装座预设的模具卡孔上,下模具下方有一个料缸,该料缸的上口穿过模具卡孔与下模具底部紧密贴合,下模具的底部开有若干金属液喷射孔,另外料缸的底部安装有液压冲头装置,利用立式压铸机制备非晶合金时,需要利用材料供应装置将非晶合金锭运送到立式压铸机中,由于立式压铸机在制备非晶合金时需要采用真空系统,因此,在材料供应的过程中均需保证立式压铸机的真空度,目前市场上压铸件对气孔率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压力铸造过程是使合金液在短时间内快速充型,型腔内气体在高温,高速合金液的作用下,气体的压力,依靠自然排气,气体无法排清,所以目前市上压铸机存在主要问题是生产出的铸件内部卷气,产生沙孔,气孔,其压铸机对于原料注入后,需长时间让其进行冷却,方能成型,可外界对于内部的冷却情况一无所知。

对于目前的压铸机来说,其将原料压注进模型内部时,需等候多时才能让其模型冷却凝固,才能将其取出,其冷却等候的时间较长,且外界不知内部的冷却情况,较难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新型的立式压铸机,包括取出端口、取出操作杆、压铸冷却操作箱、移动开关、观察窗、提示灯,所述取出端口嵌入于压铸冷却操作箱一端面内部,所述取出操作杆设有两个且位于取出端口内部顶端偏两侧,所述移动开关嵌入于压铸冷却操作箱顶端内部且活动连接,所述观察窗设有两个且安装于压铸冷却操作箱两端面内部,所述提示灯嵌入于压铸冷却操作箱偏底端内部且电连接。

所述压铸冷却操作箱包括磁场带动轮、热能推动设备、待触发总电池、待启动加热装置、输料设备、压铸模型、待触发提示灯、防护外壳,所述磁场带动轮设于待触发提示灯上方,所述待触发提示灯一端贯穿于防护外壳,所述热能推动设备位于压铸模型侧方且活动连接,所述待触发总电池贯穿于防护外壳顶端内部,所述待启动加热装置一端与输料设备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热能推动设备包括热能推动杆、导热杆、热能框、ptc加热体,所述热能推动杆嵌入于热能框内槽且活动连接,所述导热杆呈l型结构,所述导热杆一端嵌入于热能框内部,所述导热杆远离热能框的一端嵌入于ptc加热体侧方内部且电连接,所述ptc加热体顶端安装有待触发总电池,所述待启动加热装置包括移动负极端、挤压弹簧、固定正极端、加热体、导能体,所述移动负极端与固定正极端之间垂直安装有挤压弹簧,所述固定正极端底端嵌入于加热体顶端内部且电连接,所述导能体安装于加热体远离固定正极端一端,所述导能体远离加热体的一端嵌入于输料设备顶端内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待触发提示灯包括提示灯、导能线、受力移动触发体、导能转化体、固定待触发体、复位弹簧,所述提示灯与导能线一端电连接,所述导能线远离提示灯的一端嵌入于导能转化体顶端内部且电连接,所述固定待触发体设有两个且安装于导能转化体顶端内部对称分布,所述复位弹簧设有两个且垂直焊接于受力移动触发体底端偏两侧对称分布,所述待触发总电池包括导线、蓄电池、移动负极体、固定正极体、衔接端口、滑道,所述导线呈l型结构,所述导线一端嵌入与蓄电池侧方内部且电连接,所述移动负极体与固定正极体相互平行,所述衔接端口位于滑道顶端且相互贯通,所述固定正极体底端嵌入于蓄电池顶端内部且电连接,所述导线远离蓄电池的一端嵌入ptc加热体顶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输料设备包括受热推动杆、韧性弹簧、泄气口、置料格、衔接管道,所述受热推动杆嵌入于置料格内槽且活动连接,所述韧性弹簧设有两个且垂直焊接于受热推动杆偏两侧底部,所述衔接管道呈l型结构,所述衔接管道顶端嵌入于置料格底端内部且位于正中间,所述置料格顶端内部嵌入有导能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磁场带动轮包括承接网、转轴、扇叶、带动轴、磁场轮、可移动支撑杆、推动磁场球,所述可移动支撑杆设有两个,所述可移动支撑杆安装于承接网两端且相连接,所述转轴一端嵌入带动轴内部且位于同一轴心上,所述带动轴安装于磁场轮内部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推动磁场球位于磁场轮正上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铸模型包括受力杆、移动公模、待挤压冷却体、导温层、速冷体、待挤压触发层、注塑入口、模型格,所述受力杆垂直焊接于移动公模侧方外表面,所述待挤压冷却体安装于移动公模远离受力杆的一端,所述待挤压冷却体嵌入于导温层内部且电连接,所述导温层位于模型格内部,所述待挤压触发层与速冷体相贴合,所述注塑入口与待挤压触发层相接通,所述注塑入口与模型格相互接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立式压铸机,其原料通过滑道注入置料格内部,通过外界的力将其移动负极体移动与固定正极体相接触,两者接触后将产生能量,从而将其蓄电池触发,使得ptc加热体开始运行加热,将其热能通过导热杆导于热能框内部,使其热能推动杆通过热涨的力,推动其移动,与注塑入口相接通,其移动公模移动时,安装在顶部的推动杆将跟着一起移动,从而通过其的移动推动移动负极端与固定正极端相接触,两者接触后将产生能量,使其加热体开始运行加热,使得通过导能体将其加热的热能导入置料格内,由受热推动杆往下推动,使得其模型被填满,从而导温层将受到压迫感,触发了内部的待挤压冷却体开始冷却,从而对其模型由内到外进行冷却处理,当其模型回位时,使其通过磁场相互排斥的力推动磁场轮旋转,其磁场轮旋转的力将传输于转轴,从而带动了扇叶对其承接网内部的模型进行二次冷却巩固,将对其受力移动触发体进行压迫,使得受力移动触发体底部与固定待触发体接触到一起,从而产生能量,将其能量由导能转化体进行转化,通过导能线导于提示灯,对其外界进行提示,从而将其进行收取。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采用能够开启该设备时,让其自动将其公模与母模移动到一起,让其原料注入,其注入后,内部的冷却系统将通过其原料的压迫从而启动对其原料进行快速的冷却,使其能够在公模脱开时冷却完毕后,落入待取区,使其进行二次冷却巩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立式压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压铸冷却操作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一。

图3为本发明压铸冷却操作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二。

图4为本发明压铸冷却操作箱工作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压铸模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取出端口-1、取出操作杆-2、压铸冷却操作箱-3、移动开关-4、观察窗-5、提示灯-6、磁场带动轮-31、热能推动设备-32、待触发总电池-33、待启动加热装置-34、输料设备-35、压铸模型-36、待触发提示灯-37、防护外壳-38、热能推动杆-321、导热杆-322、热能框-323、ptc加热体-324、移动负极端-341、挤压弹簧-342、固定正极端-343、加热体-344、导能体-345、提示灯-371、导能线-372、受力移动触发体-373、导能转化体-374、固定待触发体-375、复位弹簧-376、导线-331、蓄电池-332、移动负极体-333、固定正极体-334、衔接端口-335、滑道-336、受热推动杆-351、韧性弹簧-352、泄气口-353、置料格-354、衔接管道-355、承接网-311、转轴-312、扇叶-313、带动轴-314、磁场轮-315、可移动支撑杆-316、推动磁场球-317、受力杆-361、移动公模-362、待挤压冷却体-363、导温层-364、速冷体-365、待挤压触发层-366、注塑入口-367、模型格-36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新型的立式压铸机,包括取出端口1、取出操作杆2、压铸冷却操作箱3、移动开关4、观察窗5、提示灯6,所述取出端口1嵌入于压铸冷却操作箱3一端面内部,所述取出操作杆2设有两个且位于取出端口1内部顶端偏两侧,所述移动开关4嵌入于压铸冷却操作箱3顶端内部且活动连接,所述观察窗5设有两个且安装于压铸冷却操作箱3两端面内部,所述提示灯6嵌入于压铸冷却操作箱3偏底端内部且电连接。

所述压铸冷却操作箱3包括磁场带动轮31、热能推动设备32、待触发总电池33、待启动加热装置34、输料设备35、压铸模型36、待触发提示灯37、防护外壳38,所述磁场带动轮31设于待触发提示灯37上方,所述待触发提示灯37一端贯穿于防护外壳38,所述热能推动设备32位于压铸模型36侧方且活动连接,所述待触发总电池33贯穿于防护外壳38顶端内部,所述待启动加热装置34一端与输料设备35相连接。

所述热能推动设备32包括热能推动杆321、导热杆322、热能框323、ptc加热体324,所述热能推动杆321嵌入于热能框323内槽且活动连接,所述导热杆322呈l型结构,所述导热杆322一端嵌入于热能框323内部,所述导热杆322远离热能框323的一端嵌入于ptc加热体324侧方内部且电连接,所述ptc加热体324顶端安装有待触发总电池33,所述待启动加热装置34包括移动负极端341、挤压弹簧342、固定正极端343、加热体344、导能体345,所述移动负极端341与固定正极端343之间垂直安装有挤压弹簧342,所述固定正极端343底端嵌入于加热体344顶端内部且电连接,所述导能体345安装于加热体344远离固定正极端343一端,所述导能体345远离加热体344的一端嵌入于输料设备35顶端内部。

所述待触发提示灯37包括提示灯371、导能线372、受力移动触发体373、导能转化体374、固定待触发体375、复位弹簧376,所述提示灯371与导能线372一端电连接,所述导能线372远离提示灯371的一端嵌入于导能转化体374顶端内部且电连接,所述固定待触发体375设有两个且安装于导能转化体374顶端内部对称分布,所述复位弹簧376设有两个且垂直焊接于受力移动触发体373底端偏两侧对称分布,所述待触发总电池33包括导线331、蓄电池332、移动负极体333、固定正极体334、衔接端口335、滑道336,所述导线331呈l型结构,所述导线331一端嵌入与蓄电池332侧方内部且电连接,所述移动负极体333与固定正极体334相互平行,所述衔接端口335位于滑道336顶端且相互贯通,所述固定正极体334底端嵌入于蓄电池332顶端内部且电连接,所述导线331远离蓄电池332的一端嵌入ptc加热体324顶部。

所述输料设备35包括受热推动杆351、韧性弹簧352、泄气口353、置料格354、衔接管道355,所述受热推动杆351嵌入于置料格354内槽且活动连接,所述韧性弹簧352设有两个且垂直焊接于受热推动杆351偏两侧底部,所述衔接管道355呈l型结构,所述衔接管道355顶端嵌入于置料格354底端内部且位于正中间,所述置料格354顶端内部嵌入有导能体345。

所述磁场带动轮31包括承接网311、转轴312、扇叶313、带动轴314、磁场轮315、可移动支撑杆316、推动磁场球317,所述可移动支撑杆316设有两个,所述可移动支撑杆316安装于承接网311两端且相连接,所述转轴312一端嵌入带动轴314内部且位于同一轴心上,所述带动轴314安装于磁场轮315内部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推动磁场球317位于磁场轮315正上方。

所述压铸模型36包括受力杆361、移动公模362、待挤压冷却体363、导温层364、速冷体365、待挤压触发层366、注塑入口367、模型格368,所述受力杆361垂直焊接于移动公模362侧方外表面,所述待挤压冷却体363安装于移动公模362远离受力杆361的一端,所述待挤压冷却体363嵌入于导温层364内部且电连接,所述导温层364位于模型格368内部,所述待挤压触发层366与速冷体365相贴合,所述注塑入口367与待挤压触发层366相接通,所述注塑入口367与模型格368相互接通。

其原料通过滑道336注入置料格354内部,通过外界的力将其移动负极体333移动与固定正极体334相接触,两者接触后将产生能量,从而将其蓄电池332触发,其蓄电池332启动后,将能量通过导线331导于ptc加热体324,使得ptc加热体324开始运行加热,将其热能通过导热杆322导于热能框323内部,使其热能推动杆321通过热涨的力,推动其移动,使得移动公模362带动待挤压冷却体363与导温层364移动至模型格368内部,与注塑入口367相接通,其移动公模362移动时,安装在顶部的推动杆将跟着一起移动,从而通过其的移动推动移动负极端341与固定正极端343相接触,两者接触后将产生能量,从而将其加热体344触发,使其加热体344开始运行加热,使得通过导能体345将其加热的热能导入置料格354内,由受热推动杆351往下推动,将其内部的原料通过衔接管道355挤入注塑入口367内,使得其模型被填满,从而导温层364将受到压迫感,触发了内部的待挤压冷却体363开始冷却,从而对其模型由内到外进行冷却处理,当其模型回位时,其成型的模具将落入承接网311,其蓄电池332将能量导于推动磁场球317,使其通过磁场相互排斥的力推动磁场轮315旋转,其磁场轮315旋转的力将传输于转轴312,从而带动了扇叶313对其承接网311内部的模型进行二次冷却巩固,当其模具达到一定数量时,将对其受力移动触发体373进行压迫,使得受力移动触发体373底部与固定待触发体375接触到一起,从而产生能量,将其能量由导能转化体374进行转化,通过导能线372导于提示灯371,对其外界进行提示,从而将其进行收取。

本发明所述的ptc加热体324又叫ptc加热器,采用ptc陶瓷发热元件与铝管组成,该类型ptc发热体有热阻小、换热效率高的优点,是一种自动恒温、省电的电加热器,突出特点在于安全性能上,任何应用情况下均不会产生如电热管类加热器的表面“发红”现象,从而引起烫伤,火灾等安全隐患,所述挤压弹簧342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一般用弹簧钢制成,弹簧的种类复杂多样,按形状分,主要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异型弹簧等。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对于目前的压铸机来说,其将原料压注进模型内部时,需等候多时才能让其模型冷却凝固,才能将其取出,其冷却等候的时间较长,且外界不知内部的冷却情况,较难判断,本发明采用能够开启该设备时,让其自动将其公模与母模移动到一起,让其原料注入,其注入后,内部的冷却系统将通过其原料的压迫从而启动对其原料进行快速的冷却,使其能够在公模脱开时冷却完毕后,落入待取区,使其进行二次冷却巩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