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工件熔炼铸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6157发布日期:2019-01-16 08:19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金属铸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合金工件熔炼铸造工艺。



背景技术: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合金由于具有质量轻、导热性好、延展性好、强度高、耐腐蚀性优良等一系列优异特性,作为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机械工程、能源化工、控制装备、房产建筑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行业中已得到大量应用,尤其是在节能减排实行轻量化的过程中,铝合金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铝合金的制备过程中,熔炼过程中易与水气发生反应,氧化并吸氢。铝液中的气体成分主要是氢气(约占80%~90%),其余是氮气、氧气和一氧化碳等。溶解于铝液中的氢约90%为原子状态。氢在铝合金中从液态到固态的饱和溶解度相差17倍。在凝固过程中,氢气便倾向与从熔液中逸出,形成气泡,常常导致铸件产生缩松、气孔、缩孔等冶金铸造缺陷,显著地降低铸造合金材料的抗拉应力、弹塑性、延展性、应力疲劳、热裂敏感性等性能。

为了降低铝熔体中过高的气体含量对最终铸锭质量的影响,通常通过铝合金熔液进行除气净化处理。显然,先进的除气技术对于保证铸造铝合金的质量,提高其产品的最终使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旋转喷吹法是一种吸附精炼除气方法,其通过转头将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等)通入到铝熔体内部,熔体中的氢在分压差的作用下扩散进人气泡,并随气泡上浮并排出,达到除气的目的。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由于溶解作用带走氢的同时,同时可以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吸附夹杂,从而除去夹杂物,除气除杂兼得。相对于其他方法的单一净化功效而言,旋转喷吹可以同时除氢除杂,且对环境污染小,使得在工业应用很广泛。

旋转喷吹法除气效果取决于气泡在熔体的分散均匀程度、气泡的大小、气泡在熔体中的滞留时间等。气泡越小、越分散越均匀、上浮速度越慢,则除氢效率越好。另外,铝合金熔体具有一定的黏度,氩气泡析出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完全析出需要一定时间,需要静置一段时间后除气效果越好;然而静置时间不宜过长,因为静置时气体与熔体反应是一个动态过程。熔体中气体随惰性气体析出,同时液态金属吸收大气中的水蒸气并与之反应,继续形成氢,去氢净化过程实际上由铝液内部去氢净化过程和铝液表面氧化-吸氢过程即污染过程所组成,随着静置时间增加,水蒸气与铝熔体的反应,反应所生成的氢通过吸附和扩散溶人铝熔体,导致铝熔体中的吸氢量大于铝熔体内部去氢净化量,导致铝熔体的吸氢量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工件熔炼铸造工艺,能够使铝合金熔炼铸造过程中旋转喷吹除气时的气泡变小,并且均匀分散,同时具有足够长的静置时间而不会导致熔体的吸氢量增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铝合金工件熔炼铸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纯度≥99.9%的铝锭放在熔炼炉中加热到660℃~670℃熔化,升温至720℃~730℃加入中间合金金属融化,得到合金熔液;(2)将熔炼炉里中的熔体转入静置炉中进行精炼,升温到740℃~780℃后加入熔剂,对合金液进行搅拌、净化;(3)将精炼后的熔体进行除气除渣;(4)装配模具,将模具预热温度到300℃;(5)将洁净后铝合金液进行连续浇铸,浇铸温度控制在690~700℃,采用水平浇铸方式进行浇铸获得铸造后工件;(6)脱模后,将工件进行热处理强化;(7)对工件进行机械加工以及表面处理,最终形成需要的工件;所述步骤(3)中包括如下步骤:(3.1)向静置炉中通入惰性气体,排出其中的空气;(3.2)封闭静置炉,通过熔体上方的气体输入通道,向熔体上方通入高压惰性气体,使静置炉中的气压处于高压状态;(3.3)加热静置炉中的熔体,使其温度大于阈值温度;(3.4)通过旋转喷头从熔体下方通入惰性气体进行炉底吹除;(3.4)经过特定时间后,将温度降低到浇筑温度;(3.5)通过排气口排出静置炉中的高压惰性气体;(3.6)打开扒渣门将浮在铝合金液表面上的铝渣清理干净;(3.7)在铝合金液表面设置覆盖剂层。

优选的,所述阈值温度为大于800度。

优选的,所述特定时间为大于30分钟。

优选的,所述高压惰性气体的压强大于三倍大气压。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溶剂包括氯化钾和/或氯化镁。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中间合金金属包括铝锰铜或铝镁铜等。

优选的,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或者氩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取其他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铝合金工件熔炼铸造方法,能够减少制备铝合金工件的针孔,提高其气密性,获得优质铸件,包括如下步骤:熔炼-精练-除气除渣-装配模具-铸造-脱模-热处理-加工。

熔炼过程中,根据铸造工件的要求确定铝合金中各成分的含量,先将纯度≥99.9%的铝锭放在熔炼炉中加热到660℃~670℃熔化,升温至720℃~730℃加入中间合金金属融化,得到铝合金熔液;其中,中间金属可以是铝锰铜或铝镁铜等。

将熔炼炉里中熔炼得到的铝合金熔液转入静置炉中进行精炼,将铝合金熔液温度提高到740℃~780℃,加入熔剂,对铝合金熔液进行搅拌、净化,去除合金中氧化物和有害气体;该溶剂可以包括氯化钾和/或氯化镁,例如可以使用2~6%的以氯化钾—氯化镁为基础成分的溶剂。进一步的,为了避免铝合金熔液氧化,可以在精练时在熔液上均匀撒入覆盖剂,避免液体金属裸露而氧化。

对于精练后的铝合金熔液进行除气除渣,包括如下步骤:(3.1)向静置炉中通入惰性气体,排出其中的空气;如果精练时溶液上设置覆盖剂层,在通入惰性气体之前,需要先清理溶液上的覆盖剂层;(3.2)封闭静置炉,通过熔体上方的气体输入通道,向熔体上方通入高压惰性气体,使静置炉中的气压处于高压状态,该高压可以是例如大于三倍大气压,使静置炉中铝合金液内部的压强增大,从而使喷入熔体内部的惰性气体的气泡体积减小;(3.3)加热静置炉中的熔体,使其温度大于阈值温度,该温度阈值可以是例如大于800℃;(3.4)通过旋转喷头从熔体下方通入惰性气体进行炉底吹除,惰性气体通入熔体后,熔体中的氢在分压差的作用下扩散进人气泡,并随气泡上浮并排出;惰性气体可以是氩气或者氮气;(3.5)由于熔体上方不存在空气以及水蒸汽,不存在铝液表面氧化-吸氢过程,可以将熔体静置足够长的时间使铝液内部去氢净化过程充分进行,经过足够长的特定时间后例如30分钟后,将温度降低到浇筑温度;优选的,为了避免析出的氢气在铝液表面的吸附,在步骤(3.5)中可以在除气过程中在熔体上方间歇性打开进气口和排气口,通入高压惰性气体将析出的氢气排出静置炉;(3.6)通过排气口排出静置炉中的高压惰性气体;(3.7)打开扒渣门将浮在铝合金液表面上的铝渣清理干净;(3.8)在铝合金液表面设置覆盖剂层。

在铝合金溶液铸造前,需要装配模具,将模具预热温度到300℃;将洁净后铝合金液进行连续浇铸,浇铸温度控制在690~700℃,采用水平浇铸方式进行浇铸,铝合金液进入模具的型腔中,随后开始凝固冷却,待达到冷却时间后进行脱模。脱模后,将工件进行热处理强化,使内部组织分布更加均匀,消除或减小淬火后工件内的微观应力及机械加工残余应力。然后,对工件进行机械加工以及表面处理,消除表面缺陷和应力集中,最终形成需要的工件。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