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蜡装置及抛光打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527发布日期:2018-09-01 02:56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抛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蜡装置及抛光打蜡设备。



背景技术:

装饰不锈钢管在使用前一般需要通过麻轮进行抛光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添加抛光蜡,否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抛光效果。当前,钢管抛光过程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可以自动完成圆形管的转动抛光和进给以及方形管的四面抛光和进给,而抛光过程中关系着抛光效果的打蜡过程仍然由工人手工操作,这种生产形式既降低了生产效率和抛光的一致性,又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常用的抛光蜡为固态抛光蜡,这种固态抛光蜡需要由人工手持蜡块为麻轮打蜡,工人在抛光过程中,必须注意及时给麻轮添加抛光蜡,否则会因为抛光蜡不够而影响抛光效果,这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此外,由于固态抛光蜡与麻轮的粘结力差,其结合效果往往很不理想,这样一来,加蜡抛光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飞屑和粉尘,不仅会造成抛光蜡的浪费,而且弥散到空气中的粉尘杂质还会使抛光工人处于异常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极大地威胁到了抛光工人的健康。另外,在工人手工打蜡作业中,还会屡屡发生工人手臂被麻轮缠绕和划伤的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蜡装置,以解决人工打蜡存在安全隐患且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蜡装置,包括用于熔化固体蜡的熔蜡桶和用于喷洒蜡液的虹吸喷嘴,所述熔蜡桶与所述虹吸喷嘴通过输蜡管连通,所述熔蜡桶安装在机架上,所述输蜡管与所述机架之间连接有杠杆表支架,所述杠杆表支架的第一旋转臂夹持在所述输蜡管上,所述杠杆表支架的第二旋转臂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输蜡管包括用于阻止管体内蜡液凝固的第一加热元件,所述虹吸喷嘴上设置有用于阻止喷出端蜡液凝固的第二加热元件。

所述输蜡管至少为一个,所述虹吸喷嘴的数量和所述杠杆表支架的数量均与所述输蜡管的数量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熔蜡桶连接的第一接头和用于与所述虹吸喷嘴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熔蜡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虹吸喷嘴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外部、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箍筋层、内绝缘层、加热线层、外绝缘层、管体保温层和弹性网层。

所述加热线层包括用于为所述管体加热的加热线。

进一步地,所述熔蜡桶包括内桶和外桶,所述内桶和所述外桶之间设有用于进行水浴加热的间隙,所述间隙中设置有加热组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温控箱,所述温控箱包括温度控制模块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加热线均与所述温度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包括套设在所述虹吸喷嘴上的加热套和用于使所述加热套温度升高的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安装在所述加热套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套包括金属件,所述金属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加热元件的加热孔,所述加热元件伸入所述加热孔中,为所述金属件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虹吸喷嘴上还设置有保温套,所述保温套固定套装在所述加热套的外部,且在所述虹吸喷嘴的喷出端方向,所述保温套的高度高于所述加热套的高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主控制箱,所述主控制箱包括用于对所述虹吸喷嘴的喷出量进行调节的喷嘴控制模块和与所述喷嘴控制模块连接的触摸屏,并且,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与所述喷嘴控制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打蜡装置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安装在机架上的熔蜡桶和与熔蜡桶连通的虹吸喷嘴,其中,熔蜡桶用于熔化固体蜡,虹吸喷嘴利用与熔蜡桶连通的输蜡管将蜡液引导至其喷出端,并将蜡液喷出。输蜡管通过杠杆表支架安装在机架上,杠杆表支架的第一旋转臂将输蜡管夹持固定,第二旋转臂可拆卸连接在机架上。输蜡管包括第一加热元件,用于阻止管体内蜡液凝固,虹吸喷嘴上设置有第二加热元件,用于阻止喷出端蜡液凝固。并且,输蜡管至少为一个,虹吸喷嘴的数量和杠杆表支架的数量均与输蜡管的数量相匹配。

该打蜡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首先,利用杠杆表支架对输蜡管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虹吸喷嘴能够将蜡液准确地喷洒至抛光轮附近;然后,将蜡块投入至熔蜡桶中,使其变为蜡液,在虹吸喷嘴的虹吸作用下,使熔蜡桶中的蜡液经输蜡管输送至虹吸喷嘴的喷出端处,进而,将蜡液喷洒至抛光轮附近。

该打蜡装置通过设置熔蜡桶、输蜡管和虹吸喷嘴,利用虹吸喷嘴的虹吸作用实现了自动打蜡的目的,打蜡过程无需人工参与,很好地改善了以往人工打蜡过程易对人身造成伤害的弊端,同时也减少了使用固体蜡块打蜡时存在的扬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工人的粉尘吸入,保护了工人的身心健康。

此外,该打蜡装置通过设置用于阻止管体内蜡液凝固的第一加热元件和用于阻止喷出端蜡液凝固的第二加热元件,有效地防止了因蜡液冷却后凝固而出现的管路堵塞情形,保证了该打蜡装置的工作可靠性。而且,通过设置杠杆表支架,实现了各输蜡管的定位,进而使得安装在各输蜡管上的虹吸喷嘴能够将熔蜡桶中的蜡液准确引导至抛光轮附近,进一步提高了该打蜡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另外,该打蜡装置结构简单,方案易于实现,对于钢管抛光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打蜡设备,以解决人工打蜡存在安全隐患且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光打蜡设备,包括用于对钢管进行抛光的抛光轮和至少一组上述打蜡装置。

所述抛光轮至少为一个。

各所述虹吸喷嘴将所述熔蜡桶中的蜡液喷出至各所述抛光轮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抛光打蜡设备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抛光打蜡设备中设置至少一个抛光轮和至少一组上述打蜡装置,相应的,该抛光打蜡设备具有上述打蜡装置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当设置多组打蜡装置时,还能够实现对一根钢管上多处和多根钢管抛光过程中的打蜡操作,不仅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而且提高了抛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抛光打蜡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熔蜡桶为剖视示意,且钢管的横截面积为矩形;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抛光打蜡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钢管的横截面积为矩形;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打蜡装置中,输蜡管与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打蜡装置中,杠杆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机架;200-熔蜡桶;300-搅拌装置;400-输蜡管;600-杠杆表支架;700-抛光轮;800-钢管;110-固定架;210-内桶;220-外桶;230-液位计;240-保温层;250-加热组件;260-桶盖;221-进水口;222-出水口;410-管体;420-第二接头;510-虹吸喷嘴;520-加热套;530-保温套;521-加热孔;531-连接孔;610-第一旋转臂;620-第二旋转臂;611-第一螺纹段;621-第二螺纹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外”、“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蜡装置,包括用于熔化固体蜡的熔蜡桶200和用于喷洒蜡液的虹吸喷嘴510,具体的,熔蜡桶200与虹吸喷嘴510通过输蜡管400连通,熔蜡桶200安装在机架100上,并且,在输蜡管400与机架100之间连接有杠杆表支架600,其中,杠杆表支架600的第一旋转臂610夹持在输蜡管400上,杠杆表支架600的第二旋转臂620可拆卸连接在机架100上。输蜡管400包括用于阻止管体410内蜡液凝固的第一加热元件,虹吸喷嘴510上设置有用于阻止喷出端蜡液凝固的第二加热元件。输蜡管400至少为一个,虹吸喷嘴510的数量和杠杆表支架600的数量均与输蜡管400的数量相匹配。

该打蜡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首先,利用杠杆表支架600对输蜡管400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虹吸喷嘴510能够将蜡液准确地喷洒至抛光轮700附近;然后,将蜡块投入至熔蜡桶200中,使其变为蜡液,在虹吸喷嘴510的虹吸作用下,使熔蜡桶200中的蜡液经输蜡管400输送至虹吸喷嘴510的喷出端处,进而,将蜡液喷洒至抛光轮700附近。

该打蜡装置通过设置熔蜡桶200、输蜡管400和虹吸喷嘴510,利用虹吸喷嘴510的虹吸作用实现了自动打蜡的目的,打蜡过程无需人工参与,很好地改善了以往人工打蜡过程易对人身造成伤害的弊端,同时也减少了使用固体蜡块打蜡时存在的扬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工人的粉尘吸入,保护了工人的身心健康。

此外,该打蜡装置通过设置用于阻止管体410内蜡液凝固的第一加热元件和用于阻止喷出端蜡液凝固的第二加热元件,有效地防止了因蜡液冷却后凝固而出现的管路堵塞情形,保证了该打蜡装置的工作可靠性。而且,通过设置杠杆表支架600,实现了各输蜡管400的定位,进而使得安装在各输蜡管400上的虹吸喷嘴510能够将熔蜡桶200中的蜡液准确引导至抛光轮700附近,进一步提高了该打蜡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另外,该打蜡装置结构简单,方案易于实现,对于钢管800抛光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输蜡管400为四条。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不同数量的输蜡管400,本实施例并不对输蜡管400的具体设置数量进行限制。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4,本实施例中,机架100上设置有固定架110,第一旋转臂610和第二旋转臂620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段611和第二螺纹段621,第一螺纹段611与一夹子相连,用于实现对输蜡管400的夹持,第二螺纹段621旋接于固定架110,用于实现输蜡管400在机架100上的固定。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该打蜡装置还可以包括搅拌装置300。具体的,搅拌装置300包括安装在桶盖260上的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转轴和固设在转轴上的搅拌叶,其中,搅拌叶伸入至熔蜡桶200中,对熔蜡桶200中的蜡液进行搅拌。搅拌装置300的设置,不仅保证了熔蜡桶200内部磨料的混合均匀性,而且大大降低了熔蜡桶200内部蜡液的凝固速度,进一步保证了本实施例打蜡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管体4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熔蜡桶200连接的第一接头和用于与虹吸喷嘴510连接的第二接头420(图3仅对第二接头420进行了示意),其中,第一接头与熔蜡桶200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接头420与虹吸喷嘴510可拆卸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二接头420上设置有螺纹,使得管体410能够与虹吸喷嘴510螺接。第一接头上也可以设置螺纹,使得管体410能够与熔蜡桶200的桶壁螺接。

管体410与熔蜡桶200和虹吸喷嘴510之间的可拆卸固定连接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现场条件对输蜡管400进行更换,以满足不同距离处的打蜡需求。此外,当输蜡管400出现损坏时,只需更换一根新的输蜡管400即可,不仅维护方便,而且维护成本也大大降低。

本实施例中,管体410的外部、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箍筋层、内绝缘层、加热线层、外绝缘层、管体保温层和弹性网层。其中,加热线层包括用于为管体410加热的加热线。

箍筋层可以包括盘旋缠绕在管体410上的铁氟龙丝。箍筋层的设置,大大提高了管体410的承压性能,降低了因管体410内蜡液压力过高而导致管体410出现破裂的风险,保证了管体410工作的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打蜡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熔蜡桶200包括内桶210和外桶220,具体的,内桶210与外桶220之间设有用于进行水浴加热的间隙,其中,在间隙中设置有加热组件250。

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50可以为热电偶。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外桶220的上方开设有进水口221,下方开设有出水口222,并且,出水口222处还设有截止阀。

打蜡装置工作时,关闭截止阀,将热水由进水口221输入至间隙中,利用热水的热传导作用将热量传递至桶壁,以为熔蜡桶200内部的蜡液进行加热。当间隙中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加热需求时,开启加热组件250,利用加热组件250使热水升温,从而满足对熔蜡桶200的加热要求。当间隙中的热水达到温度要求后,加热组件250维持保温模式,使间隙中的热水恒定于某一温度范围之内。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50设置在内桶210的底部。

为了减少熔蜡桶200内部的热量损失,本实施例中,外桶220上还可以包覆保温层240,具体如图1所示。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该打蜡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测量并显示熔蜡桶200内部蜡液量的液位计230。

本实施例中,打蜡装置还可以包括温控箱(图中未示出)。具体的,温控箱包括温度控制模块和控制面板,并且,控制面板、加热组件250和加热线均与温度控制模块连接。

在对钢管800进行抛光打蜡作业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向控制面板发出温度信号指令,利用温度控制模块实现对加热组件250和加热线加热温度的控制,从而实现对熔蜡桶200温度和输蜡管400温度的控制。

请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元件包括套设在虹吸喷嘴510上的加热套520和用于使加热套520温度升高的加热元件,其中,加热元件安装在加热套520上。加热套520和加热元件的设置,实现了对虹吸喷嘴510的加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蜡液在虹吸喷嘴510中堵塞而造成的打蜡装置失效的情形。

本实施例中,加热元件可以为热电偶。

请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加热套520包括金属件,金属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加热元件的加热孔521。具体的,加热元件伸入加热孔521中,以为金属件进行加热。加热元件通过热传导作用将热量传递至金属件,金属件再通过热传导作用将热量传递至虹吸喷嘴510,从而实现对虹吸喷嘴510的加热。

本实施例中,金属件的材质可以为铝。铝导热性能好,传热效率高,进一步保证了本实施例打蜡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虹吸喷嘴510上还可以设置保温套530,具体的,保温套530固定套装在加热套520的外部,且在虹吸喷嘴510的喷出端方向,保温套530的高度高于加热套520的高度。

保温套530的设置,减少了金属件的热量耗散,从而保证了对虹吸喷嘴510的加热可靠性。并且,通过设置在喷出端方向的高度高于加热管的保温套530,还起到了一定的防风作用,从而减少了厂房环境对虹吸喷嘴510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实施例中,保温套530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孔531,对应的,加热套520上设置有固定孔,连接件穿过连接孔531并固定在固定孔中,进而实现保温套530与加热套520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保温套530的材质可以为铁氟龙。

本实施例中,该打蜡装置还可以包括主控制箱(图中未示出),具体的,主控制箱包括用于对虹吸喷嘴510的喷出量进行调节的喷嘴控制模块和与喷嘴控制模块连接的触摸屏,并且,第二加热元件与喷嘴控制模块连接。

在对钢管800进行抛光打蜡作业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向触摸屏发出指令,利用喷嘴控制模块实现对各虹吸喷嘴510喷出量、喷出间隔时间及加热套520加热温度的调节与控制。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抛光打蜡设备,包括用于对钢管800进行抛光的抛光轮700和至少一组上述打蜡装置。其中,抛光轮700至少为一个,各虹吸喷嘴510将熔蜡桶200中的蜡液喷出至各抛光轮700位置处。

相应的,该抛光打蜡设备具有上述打蜡装置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当设置多组打蜡装置时,还能够实现对一根钢管800上多处和多根钢管800抛光过程中的打蜡操作,不仅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而且提高了抛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图1和图2仅以对方形钢管进行抛光进行示意,在对圆形钢管进行抛光时,抛光轮700的设置位置可能会有所不同,而这并不能作为对本实施例抛光打蜡设备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