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晶卧式压铸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9387发布日期:2018-10-19 22:33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晶卧式压铸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非晶压铸设备,主流是卧式压铸设备,卧式压铸设备包括机架,压射装置水平设置在机架上。这有其的合理性,无论对于动作的运行,还是人员的操作,都有许多的优点,可以说对于大部份情况,目前的卧式压铸设备的结构都是最优选择。

但是对于非晶的卧式压铸设备来说,非晶熔液进入料筒内部,并被压铸进模具的整个过程,压射装置都是水平放置的,这就存在很大的缺陷。在非晶产品成型过程中,需要保持非晶熔液处于高温状态。但是通过图1可以看出现有的压射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料筒101、水平放置的浇口套102,非晶熔液104的流动性很好,进入料筒101后,会立即在料筒101与浇口套102的底部流淌开来。这样,非晶熔液104与料筒101及浇口套102之间有很大的接触面。非晶熔液104的温度很高,而料筒101及浇口套102的温度很低,很大的接触面造成热传递非常大,并使得非晶熔液104的温度迅速下降,并形成许多的冷凝块。这些冷凝块随同非晶熔液104被注入模具形成产品后,便会成为产品中的缺陷。冷凝块却多,产品的缺陷也越多。

目前也有立式压铸设备,料筒是竖直安装的。这对于保持非晶熔液高温很有利。但立式压铸设备,由于有种种的限制与局限性,使得应用远远不如卧式压铸设备广,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可以使得大大降低非晶熔液与料筒及浇口套的接触面积,使得非晶熔液保持较高的温度,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晶卧式压铸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晶卧式压铸设备,其包括机架以及水平设置在机架上的压射装置;其中,还包括平台以及驱动装置,机架设置于平台上且与平台呈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机架发生旋转以及旋转后复位,机架旋转后压射装置呈倾斜状。

采用此种结构,由于机架设置于平台上且与平台呈转动连接,而平台是放在地面上的,通过驱动装置可以使得机架发生旋转,机架发生旋转后压射装置也会倾斜,而压射装置的料筒以及浇口套中的非晶熔液是具有流动性的,当压射装置为倾斜时,非晶熔液会流向最低位置处,使得非晶熔液聚集在一起起到保温的效果,同时,压射装置处于水平时,其料筒和浇口套的底面与非晶熔液接触的面积最大,而压射装置处于倾斜时,其料筒和浇口套的底面与非晶熔液接触的面积较小,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的减少非晶熔液的接触面积,减少了非晶熔液结块的可能性。

其中,平台与机架通过铰接机构连接形成转动连接。

通过铰接机构将平台与机架相连,大大提高了两者转动连接的稳定性。

其中,铰接机构位于平台和机架之间的中部位置。

采用此种结构的设计,有利于驱动装置安装,即驱动装置就可以设成两个,分别设置在平台和机架的两个侧面上。

其中,机架与平台之间最大可旋转角度为A,45°≥A≥2°。

采用此种结构设计,也就是说机架与水平面之间最大的夹角为A。

其中,机架的底面为平面,平台的上表面包括水平面以及倾斜面,当机架处于水平状态时,水平面与机架底面相贴,当机架处于倾斜状态时,倾斜面与机架的底面相贴。

采用此种结构的设计,当机架处于水平时,其与水平面相贴,当机架处于倾斜状态时,其与倾斜面相贴。可以提高机架的稳定性,使得机架在两个位置都有所依靠。同时,倾斜面可以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即当机架达到最大旋转角度时正好与倾斜面相贴。

其中,铰接机构位于水平面和倾斜面交接位置处。

采用此种结构的设计,使得铰接机构正好安装在水平面和倾斜面交接位置处,有利于驱动装置安装,即驱动装置就可以设成两个,分别设置在平台和机架的两个侧面上。

其中,驱动装置位于机架以及平台的侧面上,驱动装置为一个或多个,驱动装置包括动力源以及固定部,固定部与动力源其中一个与机架固定,另一个与平台固定;动力源驱动固定部运动以使机架发生转动。

通过动力源与固定部的设计,利用动力源驱动固定部移动从而达到机架旋转的作用。

其中,驱动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机架以及平台的两个侧面上均至少设置一个驱动装置。

采用此种机构,机架以及平台的一个侧面上的驱动装置可以用于机架由水平状态向倾斜状态运动,另一个侧面上的驱动装置可以用于机架由倾斜状态向水平状态运动。

其中,动力源为包括电机以及由电机驱动的丝杆,固定部为丝母,丝母与丝杆呈传动配合;丝母与机架和平台两者中的其中一个铰接,电机与两者中的另一个铰接。

采用此种结构,利用电机带动丝杆转动,而丝母与丝杆为传动关系,所以丝杆转动的同时丝母会发生移动。而丝母与机架和平台两者中的一个铰接,电机与两者中的另一个铰接,是考虑到丝母与丝杆在传动时丝母的中心线与丝杆的中心线必须保持水平的,采用此种结构,当丝母与丝杆传动时,电机与丝母会缓慢转动,使得丝母在传动过程中其中心线与丝杆的中心线始终保持水平。

其中,动力源为油缸或气缸或齿轮机构,油缸或气缸或齿轮机构的输出部带动固定部运动。

采用油缸或者气缸或齿轮机构,利用它们的输出部带动固定部运动,从而使得机架发生旋转,此种结构传动结构简单,也同样可以实现机架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压射装置处于水平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局部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机架处于倾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压射装置处于倾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2-4所示,一种非晶卧式压铸设备,其包括机架201、平台202以及压射装置400。

如图2至图4所示,平台202是静止的,也可以说平台是放在地面上的。平台202的上表面包括水平面204以及倾斜面205,水平面204以及倾斜面205的相交位置处设置有铰接机构203,机架201下端面的中部与铰接结构203相连。因此,机架201可以通过铰接机构203相对于平台202转动,机架201处于水平状态时,机架201的下端面与水平面204相贴,机架201处于倾斜状态时,机架201的下端面与倾斜面205相贴,此处机架201最大的可旋转角度为A,45°≥A≥2°。而压射装置400由于是水平固定在机架201的上表面的,所以当机架201发生旋转的时候,压射装置400也会发生旋转。图2是将机架201调节到水平时的状态,图4是机架201调节到倾斜时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机架201以及平台202的两侧,各有一个驱动装置300。由于两个驱动装置300结构类似,故以图2、图3、图4所示的位于右侧的驱动装置300进行描述,驱动装置300包括铰座Ⅰ304、丝杠301、伺服电机303、铰座Ⅱ305、丝母302。丝母302通过铰座Ⅱ305固定在机架201的右侧,此处丝母302可以相对于铰座Ⅱ305发生转动。伺服电机303通过铰座Ⅰ304固定在平台202的右侧,此处伺服电机303可以相对于铰座Ⅰ304发生转动,而丝杆301是通过伺服电机303驱动转动的,丝杆301与丝母302呈传动配合。所以采用此种结构,伺服电机303带动丝杠301旋转,丝母302就会产生位移,故机架201会发生转动。而此处铰座Ⅰ304、铰座Ⅱ305的设计是为了适应丝杆301与丝母302的传动配合,因为丝杆301与丝母302在传动时两者的中心线必须保持平行,而铰座Ⅰ304、铰座Ⅱ305的设计,在传动过程中使得丝杆301与丝母302两者的中心线始终保持平行。同理,左侧的驱动装置300也采用此种结构,位于左侧的驱动装置300主要用于驱动机架201由水平状态转动到倾斜状态,位于右侧的驱动装置300用于驱动机架201由倾斜状态转动到水平状态。当然除此之外 ,驱动装置300的丝母302和伺服电机303位置可以对调,也就是说丝母302设置在平台202上,伺服电机303设置在机架201上,同样也可以完成机架201转动。

如图4、图5所示,在机架201达到倾斜状态时,压射装置400也处于倾斜状态,压射装置400中的料筒101也是倾斜的。料筒101与压射头103,形成了一个容腔。非晶熔液104从料筒101的口部倒入,并聚集在料筒101与压射头103形成的容腔中。图5所示的情况,非晶熔液104聚集成一团,与料筒101及压射头103的接触面会小得多,这样非晶熔液104中会形成的冷凝块也会少上许多,压射头103会将聚集成一团的非晶熔液104压入模具中形成产品,这会大大地降低非晶产品中的缺陷。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驱动装置300并非是伺服电机、丝杆以及丝母构成的传动机构,而是替换成油缸306、顶杆307以及固定部308。油缸306固定在平台202的侧面,固定部308固定在机架201的侧面,而顶杆307与固定部308相抵,通过油缸306驱动顶杆的伸缩,从而使得固定部308带动机架201发生转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