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抛光机及其遮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5143发布日期:2018-11-13 21:53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行星抛光机及其遮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星抛光机及其遮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曲面屏幕手机以其新潮的设计和较佳的使用体验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行星抛光机作为手机前、后盖板的抛光设备,主要用于对平面和曲面外形的玻璃、陶瓷、塑料等材质的工件进行抛光加工。利用行星齿轮机构具有行星齿轮自转以及绕太阳齿轮公转的特点,使固定在行星齿轮上的工件在抛光过程中可进行360°旋转,实现抛光机构对工件的无死角抛光。特别是对于曲面手机的前、后盖板具有显著的抛光效果。

现有技术中,行星抛光机的齿轮支架除了连接行星齿轮机构的主轴与行星齿轮的转轴以外,还具备防水功能,主要用于防止抛光液进入其下方行星齿轮机构,但是其防水能力有限,抛光液容易通过间隙渗入,使行星齿轮机构极易氧化生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行星抛光机的遮蔽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齿轮支架的防水能力有限,抛光液容易通过间隙渗入,使行星齿轮机构极易氧化生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行星抛光机的遮蔽装置,所述行星抛光机包括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主轴、设置在所述主轴上的太阳齿轮、与太阳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分别与所述主轴以及行星齿轮的转轴转动连接的齿轮支架、设置在所述转轴顶端的行星盘;所述齿轮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套接的轴套;所述行星抛光机的遮蔽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齿轮支架上、与所述轴套套接的遮蔽罩,以及位于所述遮蔽罩上方、并与所述行星盘适配的遮蔽盘。

优选地,所述遮蔽罩为中间向上凸起的圆椎形或圆台形的壳体,其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轴套套接的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上设置有竖直向上的套筒状的第一翻边。

优选地,所述遮蔽盘包括分别与所述齿轮支架的外盘和内盘,所述外盘和内盘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行星盘适配的弧形缺口;所述遮蔽罩上还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用于供设置在所述内盘上的连接柱穿过。

优选地,所述第二圆孔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套筒状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齿轮支架连接的第三翻边。

优选地,所述内盘与所述第二圆孔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遮蔽罩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抛光液的集液槽,所述遮蔽盘的上方设置有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行星抛光机,包括上述的行星抛光机的遮蔽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转轴及行星盘连接的吸取机构、设置在所述行星盘上方的抛光机构、对星行星抛光机的抛光液进行循环处理的循环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齿轮支架上设置遮蔽罩和位于遮蔽罩上方与行星盘适配的遮蔽盘,使齿轮支架隔离在遮蔽罩的下方,防止抛光液的飞溅以及进入行星齿轮机构中,解决了齿轮支架的防水能力有限,抛光液容易通过间隙渗入,使行星齿轮机构极易氧化生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行星抛光机的遮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行星抛光机的遮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行星抛光机的遮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行星抛光机的遮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行星抛光机的遮蔽装置,参照图1和图2,行星抛光机包括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主轴110、设置在主轴110上的太阳齿轮、与太阳齿轮相互啮合的行星齿轮、分别与主轴110以及行星齿轮的转轴120转动连接的齿轮支架130、设置在转轴120顶端用于吸取工件的行星盘240;齿轮支架130上设置有与转轴120套接的轴套121;行星抛光机的遮蔽装置包括设置在齿轮支架130上、与轴套121套接的遮蔽罩210。行星抛光机的遮蔽装置,还包括与齿轮支架130通过连接柱230连接的遮蔽盘220,遮蔽盘220位于遮蔽罩210上方与行星盘240适配。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齿轮支架130与遮蔽盘220的螺孔。遮蔽盘220设置在遮蔽罩210上方,通过均布在齿轮支架130上靠近齿轮支架130边缘的连接柱230固定在齿轮支架130上。遮蔽盘220上还设置有多个直径略大于行星盘240的行星孔,该行星孔的数量位置与行星盘240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遮蔽盘220的盘面高度与行星盘240保持一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齿轮支架130上设置遮蔽罩210和位于遮蔽罩210上方与行星盘240适配的遮蔽盘220,使齿轮支架130隔离在遮蔽罩210的下方,防止抛光液的飞溅以及进入行星齿轮机构中,解决了齿轮支架130的防水能力有限,抛光液容易通过间隙渗入,使行星齿轮机构极易氧化生锈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遮蔽罩210为中间向上凸起的圆椎形或圆台形的壳体,其上设置有多个与轴套121套接的第一圆孔,第一圆孔上设置有竖直向上的套筒状的第一翻边211。在本实施例中,遮蔽罩210的中间向上凸起呈圆锥状,以便飞溅在遮蔽罩210上的抛光液向下滑落。在遮蔽罩210上还设置有多个与轴套121套接的第一圆孔,第一圆孔上设置的竖直向上的套筒状的第一翻边211。通过设置第一翻边211可使抛光液从第一翻边211与第一圆孔的连接处滑落,避免抛光液进入遮蔽罩210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遮蔽盘220包括分别与齿轮支架130的外盘221和内盘222,外盘221和内盘222上分别设置有与行星盘240适配的弧形缺口;遮蔽罩210上还设置有第二圆孔,第二圆孔用于供设置在内盘222上的连接柱230穿过。在本实施例中,当行星齿轮的个数较多时,行星盘240密布在齿轮支架130的四周,遮蔽盘220分为外盘221和内盘222,外盘221和内盘222上分别设置有与行星盘240适配的弧形缺口。内盘222与齿轮支架130同样通过连接柱230子与齿轮架连接,遮蔽罩210上还设置有第二圆孔,第二圆孔用于供设置在内盘222上的连接柱230穿过。本实施例中,遮蔽盘220设置成外盘221和内盘222可试用于多个行星盘240的行星抛光机。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第二圆孔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套筒状的第二翻边212,第二翻边2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齿轮支架130连接的第三翻边21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圆孔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套筒状的第二翻边212,第二翻边212的底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第三翻边213,第三翻边213上设置有用于与齿轮支架130连接的固定圆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翻边212、第三翻边213使遮蔽罩210的中部与齿轮支架130连接,提高了遮蔽罩210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内盘222与第二圆孔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圆孔的顶部与内盘22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可防止抛光液通过第二圆孔进入行星齿轮机构中,进一步提高了行星抛光机的遮蔽装置的防水密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遮蔽罩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抛光液的集液槽250,遮蔽盘220的上方设置有与行星抛光机的抛光机构300连接的防护罩260。在本实施例中,集液槽250设置在遮蔽罩210的下方,用于收集从遮蔽罩210上留下来的抛光液,以便对星行星抛光机的抛光液集中处理。抛光机构300包括安装抛光轮及电机的机架,防护罩260设置在抛光轮上方并于机架通过气缸连接。在抛光时防护罩260可随抛光轮下降,遮蔽在抛光轮和遮蔽盘220的外缘,位于集液槽250中。抛光过程中沿着抛光轮和行星盘240飞溅出的抛光液,由防护罩260内壁的遮挡滴入集液槽250中。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集液槽250和防护罩260使抛光过程更加安全,同时进一步减少了抛光液的飞溅与泄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行星抛光机,参照图1至图4,包括上述的行星抛光机的遮蔽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转轴及行星盘连接的吸取机构、设置在所述行星盘上方的抛光机构300、对星行星抛光机的抛光液进行循环处理的循环机构500。

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主轴110、设置在主轴110上的太阳齿轮、与太阳齿轮相互啮合的行星齿轮、分别与主轴110以及行星齿轮的转轴120转动连接的齿轮支架130、设置在转轴120顶端用于吸取工件的行星盘240;齿轮支架130上设置有与转轴120套接的轴套121;行星抛光机的遮蔽装置包括设置在齿轮支架130上、与轴套121套接的遮蔽罩210。行星抛光机的遮蔽装置,还包括与齿轮支架130通过连接柱230连接的遮蔽盘220,遮蔽盘220位于遮蔽罩210上方与行星盘240适配。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齿轮支架130与遮蔽盘220的螺孔。遮蔽盘220设置在遮蔽罩210上方,通过均布在齿轮支架130上靠近齿轮支架130边缘的连接柱230固定在齿轮支架130上。遮蔽盘220上还设置有多个直径略大于行星盘240的行星孔,该行星孔的数量位置与行星盘240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遮蔽盘220的盘面高度与行星盘240保持一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齿轮支架130上设置遮蔽罩210,使齿轮盘隔离在遮蔽罩210的下方,防止抛光液进入行星齿轮机构中,解决了齿轮支架130的防水能力有限,抛光液容易通过间隙渗入,使行星齿轮机构极易氧化生锈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吸取机构包括与转轴连接的气泵,转轴中空设置,一端与行星盘240上的吸气孔连通,另一端通过接头410与气泵连接。通过气泵吸气可将工件固定在行星盘240上。

在本实施例中,抛光机构300包括设置在行星盘240上方并与行星盘240平行的抛光轮,抛光轮的主轴与电机连接。抛光机构300还包括与电机连接的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抛光轮在竖直方向运动,通过控制抛光轮与工件之间的距离,以便取放工件以及调节工件表面的抛光量。

在本实施例中,循环机构500包括与集液槽250连接的过滤组件,集液槽250中的抛光液通过过滤组件的滤芯的多层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再输出至抛光轮。抛光轮的转轴同样中空设置,抛光轮上设置有出水口,抛光轮的转轴一端与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过滤组件连接。过滤组件中还设置有泵体,干净抛光液由泵体通过抛光轮的转轴及出水口输送至工件的抛光表面,以达到增光和降温的效果。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