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铸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3972发布日期:2018-09-21 22:5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铸造模具是指为了获得零件的结构形状,预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再在该空腔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状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了。

自1977年以来,由于我国机械、电子、轻工、仪表、交通等工业部门的蓬勃发展,对铸造模具的需求在数量上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供货期越来越短。因此,引起了我国有关部门对铸造模具工业的高度重视,将模具列为“六五”和“七五”规划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派人出国学习考察,引进国外铸造模具先进技术,制定有关铸造模具国家标准。我国的铸造模具产业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对于组合式铸造模具,还存在诸多不足,结构复杂,实用性低,不能起到对铸造生产的需求组合,无法满足各类铸模形状的需求以及形状位置的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铸造模具,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使用价值高,能对铸造生产的需求起到组合的作用,满足各类铸造形状的需求,以及形状位置的变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模座1、支架2、组合体3、伸缩装置4、旋转装置5、伸缩杆6、旋转部7、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移动杆11、铸造槽12、移动装置13、控制器14、旋钮组15,所述模座1上表面左右位置各设置有支架2,支架2短端一侧表面设置有组合体3,组合体3内部左侧设置有伸缩装置4,且组合体3内部右侧设置有旋转装置5,组合体3下表面设置有三根伸缩杆6,伸缩杆6下端设置有旋转部7,组合体3下方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皆设置在旋转部7下端,模座1上表面设置有移动杆11,移动杆11上方设置有铸造槽12,模座1内部底端设置有移动装置13,模座1右侧表面设置有控制器14,控制器14上方设置有旋钮组15;

所述旋钮组15包含伸缩钮151、旋转钮152、移动钮153,伸缩钮151设置在控制器14上表面左侧,伸缩钮151右侧设置有旋转钮152,旋转钮152右侧设置有移动钮153。

所述旋转部7与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皆为螺纹连接方式。旋转部7与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皆为螺纹连接方式,能依据铸造的需求对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进行更换,满足铸造的图形需求。

所述支架2为L形形状。L形形状的支架2起到连接组合体3与模座1,且使组合体3与模座1相互平行。

所述模座1、支架2、组合体3为一体化结构。一体化结构的模座1、支架2、组合体3,提高铸造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所述移动杆11、铸造槽1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移动杆11、铸造槽12,能依据铸造需求更换铸造槽12,生产不同的铸造图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调节伸缩钮151、旋转钮152、移动钮153,从而让控制器14控制伸缩装置4对伸缩杆6进行伸缩,使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处于需求的高度,旋转装置5控制旋转部7对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进行旋转,使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处于所需的形状下,移动装置13控制移动杆11在模座1上表面进行移动,从而带动铸造槽12移动到所需铸造情况下,开始铸造,可以铸造出形状不一,深度不一的模出来,满足铸造需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使用价值高,能对铸造生产的需求起到组合的作用,满足各类铸造形状的需求,以及形状位置的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模座1、支架2、组合体3、伸缩装置4、旋转装置5、伸缩杆6、旋转部7、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移动杆11、铸造槽12、移动装置13、控制器14、旋钮组15、伸缩钮151、旋转钮152、移动钮153。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模座1、支架2、组合体3、伸缩装置4、旋转装置5、伸缩杆6、旋转部7、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移动杆11、铸造槽12、移动装置13、控制器14、旋钮组15、伸缩钮151、旋转钮152、移动钮153。

所述模座1上表面左右位置各设置有支架2,支架2短端一侧表面设置有组合体3,组合体3内部左侧设置有伸缩装置4,且组合体3内部右侧设置有旋转装置5,组合体3下表面设置有三根伸缩杆6,伸缩杆6下端设置有旋转部7,组合体3下方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皆设置在旋转部7下端,模座1上表面设置有移动杆11,移动杆11上方设置有铸造槽12,模座1内部底端设置有移动装置13,模座1右侧表面设置有控制器14,控制器14上方设置有旋钮组15;

所述旋钮组15包含伸缩钮151、旋转钮152、移动钮153,伸缩钮151设置在控制器14上表面左侧,伸缩钮151右侧设置有旋转钮152,旋转钮152右侧设置有移动钮153。

所述旋转部7与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皆为螺纹连接方式。旋转部7与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皆为螺纹连接方式,能依据铸造的需求对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进行更换,满足铸造的图形需求。

所述支架2为L形形状。L形形状的支架2起到连接组合体3与模座1,且使组合体3与模座1相互平行。

所述模座1、支架2、组合体3为一体化结构。一体化结构的模座1、支架2、组合体3,提高铸造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所述移动杆11、铸造槽1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移动杆11、铸造槽12,能依据铸造需求更换铸造槽12,生产不同的铸造图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调节伸缩钮151、旋转钮152、移动钮153,从而让控制器14控制伸缩装置4对伸缩杆6进行伸缩,使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处于需求的高度,旋转装置5控制旋转部7对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进行旋转,使第一形体8、第二形体9、第三形体10处于所需的形状下,移动装置13控制移动杆11在模座1上表面进行移动,从而带动铸造槽12移动到所需铸造情况下,开始铸造,可以铸造出形状不一,深度不一的模出来,满足铸造需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使用价值高,能对铸造生产的需求起到组合的作用,满足各类铸造形状的需求,以及形状位置的变化。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