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压铸机上的调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0350发布日期:2018-12-28 20:06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压铸机上的调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机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压铸机上的调模机构。



背景技术:

压铸机是一种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模具中进行冷却成型,开模后可以得到固体金属铸件的机器。由于需要进行开合模,因此安装于压铸机上的模具的动模和定模往往需要利用调模机构进行带动,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压铸机通常是直接利用液压缸等动力元件来直接对模具进行开合。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高精度的压铸件的需要增大,而上述对模具的开合模的方式,难以对模具的位置进行高精度的控制,使得模具开合模的精度低,最终所获得的压铸件的精度往往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压铸机的模具位置进行精密调整的应用于压铸机上的调模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压铸机上的调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齿轮、螺母齿轮、驱动齿轮、液压马达、柱轴、后端板和压铸机体,所述主齿轮和驱动齿轮均安装在压铸机体上,所述驱动齿轮和主齿轮相啮合,所述螺母齿轮与主齿轮相啮合,所述螺母齿轮通过螺纹套装在柱轴上,所述压铸机体套装在柱轴上,所述液压马达安装在后端板上,并与驱动齿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模具能安装在压铸机体上,液压马达能带动驱动齿轮转动,从而主齿轮和螺母齿轮从动,而螺母齿轮的转动,能使得压铸机体能于柱轴上移动,从而对模具位置的调整,且由于通过齿轮啮合形式进行调整,大大细化了可调整幅度,从而实现了对压铸机体的位置进行精密细致的调整,以保证于压铸机体上模具的开合模的精度,以便最终所获得的压铸件的精度能符合用户需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制动齿轮,所述制动齿轮安装在压铸机体上,并与后端板通过螺母连接,所述制动齿轮与主齿轮啮合。由此,用户可以通过锁紧螺母,使得制动齿轮无法转动,以此限制主齿轮的转动,达到制动的效果,方便本实用新型在调模结束后的误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铸机体包括后模板、前模板、活动模板和曲柄机构,所述后模板、前模板和活动模板均套装在柱轴上,所述曲柄机构的一端与后模板相连接,另一端与前模板相连接。由此,需要压铸的模具的动模能设于活动模板上,定模能设于前模板上,用户能通过驱动后模板移动,以通过曲柄机构带动活动模板移动,以此实现动模和定模的开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减磨环,所述减磨环套装柱轴上,并位于后模板和柱轴之间。减磨环的设置可以减少后模板和柱轴之间的摩损,提高其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母齿轮为多个,所述柱轴为多根,所述柱轴的数量与螺母齿轮的数量相当,多个所述螺母齿轮通过螺纹一一对应套装在柱轴上。由此,压铸机体在移动时能受到多根柱轴的限制,以防止其移动时发生移位等情况,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精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推力球轴承,所述后端板通过推力球轴承套装在柱轴上。由此,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推力球轴承可以承受后端板连接处的轴向载荷,并减少后端板和柱轴的摩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调隙轮,所述调隙轮安装在压铸机体上,并位于主齿轮内。调隙轮的设置能便于对主齿轮的位置进行微调,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精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应用于压铸机上的调模机构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应用于压铸机上的调模机构的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应用于压铸机上的调模机构未安装后端板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压铸机上的调模机构,包括主齿轮1、螺母齿轮2、驱动齿轮3、液压马达4、柱轴5、后端板6、压铸机体7、制动齿轮8、减磨环9、推力球轴承10和调隙轮11。

柱轴5为四根,压铸机体7包括后模板71、前模板72、活动模板73和曲柄机构74,曲柄机构74可以由多个连杆连接而成,后模板71和活动模板73的四个角均分别活动套装在四个柱轴5上,由此,后模板71和活动模板73能于柱轴5上作一定的水平移动,另外,后模板71和柱轴5之间还装有减磨环9,用以减少后模板71和柱轴5的磨损。而前模板72则固定安装于柱轴5上,而曲柄机构74的一端与后模板71通过销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前模板72通过销轴固定连接。

主齿轮1和驱动齿轮3均安装在压铸机体7的后模板71上,并能于后模板71上转动,驱动齿轮3和主齿轮1相啮合,螺母齿轮2为四个,即柱轴5的数量与螺母齿轮2的数量相当,四个螺母齿轮2的内孔通过螺纹一一对应套装在柱轴5上,四个螺母齿轮2的外端均与主齿轮1相啮合,

后端板6通过推力球轴承10套装在柱轴5上,使得后端板6也能在柱轴5上作水平移动,同时,后端板6通过螺杆与后模板71固定连接,使其能随动,而液压马达4的缸体则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后端板6上,液压马达4的工作杆则与驱动齿轮3的中心固定连接,使得液压马达4可以带动驱动齿轮3转动。

制动齿轮8则安装在压铸机体7的后模板71上,制动齿轮8也能于后模板71上转动,制动齿轮8还通过螺母与后端板6相连接,且制动齿轮8也与主齿轮1啮合。

调隙轮11则安装在压铸机体7的后模板71上,且调隙轮11位于主齿轮1内,并与主齿轮1相接触,以便于对主齿轮1的位置进行微调。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压铸的模具的动模100与压铸机体7的活动模板73固定连接,定模200与压铸机体7的前模板72固定连接,且使用前,如果发现本实用新型的主齿轮1位置不理想,可以通过调整调隙轮11的位置来微调主齿轮1的位置。

使用时,启动液压马达4,液压马达4带动驱动齿轮3转动,驱动齿轮3转动带动主齿轮1转动,则与主齿轮1相啮合的所有螺母齿轮2均同步转动,随着螺母齿轮2的转动,由于螺母齿轮2和柱轴5处于螺纹连接,由此,螺母齿轮2会于柱轴5上移动,螺母齿轮2的移动会使得后模板71也移动,则与后模板71通过曲柄机构74相连的活动模板73能随后模板71的移动而移动,最终,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选择驱动齿轮3的旋转方向,来控制活动模板73靠近或者远离前模板72,即实现动模100和定模200的合模或者开模。另外,在后模板71移动过程中,与后模板71相连的后端板6也会移动,以减少液压马达4的工作杆需要设置的长度。

而当调模结束后,用户还可以通过将后端板6与制动齿轮8连接的螺母进行锁紧,以此使得制动齿轮8无法转动,由此,制动齿轮8可以卡住主齿轮1的移动,防止其他机构的误移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