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角磨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1567发布日期:2018-11-20 20:4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角磨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磨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角磨机壳体。



背景技术:

角磨机,又称研磨机或盘磨机,是用于玻璃钢切削和打磨的一种磨具。角磨机是一种利用玻璃钢切削和打磨的手提式电动工具,主要用于切割、研磨及刷磨金属与石材等。现有技术中的角磨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的机壳内的驱动电机、转动设置在所述机壳上的砂轮盘、连接在所述的驱动电机与所述的砂轮盘之间的传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运作的控制器、与所述的控制器相电连接的供电电源、设置在所述的机壳上的开关。

角磨机在在对玻璃以及石材进行打磨的过程中,会出现剧烈的振动,而一般的角磨机壳体为组合式的连接,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因此在拆卸过程中需要借助外部工具,使得拆卸和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无需借助外部工具即可进行安装拆卸的新型角磨机壳体。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角磨机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连接组件,其中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孔,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端部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连接组件插设在对应的定位孔中,每一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L”型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一端垂直相连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定位孔螺纹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定位孔相配合的一端还设置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嵌设有活动限位组件,所述活动限位组件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径向延伸。

较佳的,所述活动限位组件包括卡合块和弹簧,所述卡合块活动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另一端伸出或嵌入容置腔中,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容置腔底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卡合块相连。

较佳的,所述容置腔的腔口处设置有挡块,所述卡合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挡块相配合的限位块。

较佳的,所述容置腔的深度大于所述卡合块的长度。

较佳的,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还设有密封圈,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密封圈上对应的通孔与所述上壳体中的连接孔相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壳体中的连接柱插设在下壳体中对应的连接孔中,实现了径向的定位,所述连接组件插设在所述连接柱上的定位孔中,实现了轴向的定位,进而防止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同时连接组件包括“L”型的连接杆,方便了连接杆的旋转,进而无需工具即可实现上下壳体的分离。

(2)同时所述连接杆“L”型的设计也保证对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轴向位移进行限定。

(3)所述活动限位组件的设置进一步防止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定位孔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角磨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角磨机壳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连接杆的俯视图;

图4为连接杆的侧视图。

附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21、连接柱;22、定位孔;3、密封圈;4、连接杆;41、第一连接杆;42、第二连接杆;43、卡合块;431、限位块;44、弹簧;45、容置腔;46、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具体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角磨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角磨机壳体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连接杆的俯视图;图4为连接杆的侧视图。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的新型角磨机壳体,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连接组件,其中所述上壳体1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孔,所述下壳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的连接柱21,所述连接柱21的端部还设置有定位孔22,所述连接组件插设在对应的定位孔22中,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配合时,所述连接柱21插设在对应的所述连接孔中,并通过连接组件进行限位固定,每一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L”型的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包括一端垂直相连的第一连接杆41和第二连接杆42,所述第一连接杆41上设置有外螺纹,进而与所述定位孔22中的内螺纹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壳体1中的连接柱21插设在下壳体2中对应的连接孔中,实现了径向的定位,所述连接组件插设在所述连接柱21上的定位孔22中,实现了轴向的定位,进而防止上壳体1与下壳体2分离,同时连接组件包括“L”型的连接杆4,方便了连接杆4的旋转,进而无需工具即可实现上下壳体2的分离。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意图。

更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杆41与定位孔22相配合的一端还设置有一容置腔45,所述容置腔45中嵌设有活动限位组件,所述活动限位组件沿所述第二连接杆42的径向延伸,进而防止所述连接杆4因角磨机运动时产生抖动与定位孔22分离。

所述活动限位组件包括卡合块43和弹簧44,所述卡合块43活动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置腔45中,另一端伸出或嵌入容置腔45中,所述弹簧44设置在所述容置腔45中,所述弹簧44的一端与所述容置腔45底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卡合块43相连,进而使得卡合块43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45中。

所述容置腔45的腔口处设置有挡块46,所述卡合块43上设置有与所述挡块46相配合的限位块431,进而防止所述卡合块43脱离所述容置腔45。

更具体的,所述容置腔45的深度大于所述卡合块43的长度,进而当所述卡合块43收到挤压时可以完全进入容置腔45中,避免干扰第一连接杆41与定位孔22之间的配合。

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还设有密封圈3,所述连接柱21穿过所述,密封圈3上对应的通孔与所述上壳体1中的连接孔相配合,所述密封圈3的设计对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的碰撞进行缓冲。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壳体1中的连接柱21插设在下壳体2中对应的连接孔中,实现了径向的定位,所述连接组件插设在所述连接柱21上的定位孔22中,实现了轴向的定位,进而防止上壳体1与下壳体2分离,同时连接组件包括“L”型的连接杆4,方便了连接杆4的旋转,进而无需工具即可实现上下壳体2的分离。同时所述连接杆4“L”型的设计也保证对所述第一连接杆41的轴向位移进行限定。所述活动限位组件的设置进一步防止所述连接杆4与所述定位孔22分离。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