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振子模具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9825发布日期:2018-12-11 21:05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通讯振子模具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通讯振子模具进料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造通讯振子的模具通常采用在常规的进料方式,从料筒的底端设置一条水平的流道,再沿竖直方向设置一条流道,两条流道之间的夹角为90°,模料需要流经水平流道和竖直流道才能进入型腔内。竖直流道受到模仁与模架厚度的影响,使得从点浇口到产品间的距离比较长。长距离使得压力严重损失,增压压力传递困难,导致脱模不顺,导致产品不良率增加,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讯振子模具进料结构,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讯振子模具进料结构,包括定模板、定模仁、动模仁、动模板、料管、上板、下板、压板、顶出弹簧和顶出杆,上板与下板形状相匹配,上板与下板围出第一流道,所述上板、下板和定模仁安装在定模板内,上板和下板分别与定模仁连接,定模仁与动模仁配合形成型腔,料管安装在定模板内,定模仁内设有第二流道,料管、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依次连通,第一流道包括倾斜流道,倾斜流道与第一流道中心所成的夹角为钝角,定模仁内设有分流道,第二流道与分流道连通,分流道伸入到型腔内,压板、顶出弹簧和顶出杆安装在定模板内,顶出弹簧的一端与压板连接,顶出弹簧的另一端与顶出杆的一端连接,顶出杆的另一端与下板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通讯振子产品生产时,料管、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分流道和型腔依次连通,模料从料管进入,第一流道包括倾斜流道,倾斜流道的中心与第一流道的中心所成的夹角为钝角,缩短了第一流道的距离,使模料可以快速通过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分流道,到达型腔。在压铸生产完成后,进行第一次分型,顶出弹簧将顶出杆顶出,顶出杆推动下板移动,使下板与上板分离,导致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断开,方便清理第一流道,方便模具进行脱模。定模仁与动模仁之间进行第二次分型,动模板带动动模仁和产品移动,使压铸完成的产品与定模仁分离。上板与下板为第一流道提供支撑,压板对顶出弹簧起固定和支撑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缩短了流道的总长度,使流道设置更平滑,使模料可以快速到达型腔完成压铸生产,避免了压力损失,避免脱模不顺,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可以进行二次分型,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断开,上板与下板分开,便于清理第一流道,便于脱模,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倾斜流道与第一流道中心所成的夹角为120°~140°。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倾斜流道的中心与第一流道的中心所成的夹角为120°~140°,可以缩短流道长度,使模料快速通过第一流道,到达型腔,提高产品合格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流道包括侧壁、出口截面和入口截面,出口截面与入口截面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出口截面的直径大于入口截面的直径,侧壁与入口截面之间的夹角为93~98°。侧壁与入口截面之间的夹角为93~98°,可以增加第二流道的容积,使模料快速通过第二流道,缩短模料在第二流道内的停留时间,使模料快速进入分流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道还包括第一水平流道和第二水平流道,第一水平流道的一端与料管连通,另一端与倾斜流道连通,倾斜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水平流道连接,第二水平流道一端与倾斜流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流道连接。第一水平流道的设置可以使其与料管连接更牢固,避免模料从流道中溢出,第二水平流道的设置可以使其与第二流道连接更牢固,避免模料从流道中溢出,影响加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水平流道的末端设有凸起。凸起可以使流道方向从水平渐变到竖直,减少了冲击和能量损失。凸起的设置可以缩短流道到产品的距离,在脱模时,减少产品被拉变形的风险,同时有利于增压工艺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水平流道与第二水平流道相平行,倾斜流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可以缩短第二流道的距离,使模料快速到达第二流道,同时可以减少脱模时的压力损失,有利于快压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倾斜流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经过大量实验验证,当倾斜流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时,模料通过第一流道所用时间最短,便于压力传递,有利于产品脱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通讯振子模具进料结构的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通讯振子模具进料结构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讯振子模具进料结构,包括定模板1、定模仁2、动模仁3、动模板4、料管10、上板5、下板6、压板7、顶出弹簧8和顶出杆9,上板5与下板6形状相匹配,上板5与下板6围出第一流道11,上板5、下板6和定模仁2安装在定模板1内,上板5和下板6分别与定模仁2连接,定模仁2与动模仁3配合形成型腔14,料管10安装在定模板1内,定模仁2内设有第二流道12,料管10、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依次连通,第一流道11包括倾斜流道112,倾斜流道112与第一流道11中心所成的夹角为钝角,定模仁2内设有分流道13,第二流道12与分流道13连通,分流道13伸入到型腔14内,压板7、顶出弹簧8和顶出杆9安装在定模板1内,顶出弹簧8的一端与压板7连接,顶出弹簧8的另一端与顶出杆9的一端连接,顶出杆9的另一端与下板6相接触。

倾斜流道112与第一流道11中心所成的夹角C为120°~140°,本实施例中夹角C的角度为130°。

第二流道12包括侧壁、出口截面和入口截面,出口截面与入口截面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出口截面的直径大于入口截面的直径,侧壁与入口截面之间的夹角D为93°~98°,本实施例中夹角D的角度为93°。

第一流道11还包括第一水平流道111和第二水平流道113,第一水平流道111的一端与料管10连通,另一端与倾斜流道112连通,倾斜流道112的另一端与第二水平流道113连接,第二水平流道113一端与倾斜流道11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流道12连接。第二水平流道113的末端设有凸起114。

第一水平流道111与第二水平流道113相平行,倾斜流道1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为锐角。倾斜流道1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为40°~60°,本实施例中夹角B的角度为50°。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方式: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通讯振子压铸生产时,模料从定模板1内的料管10进入后,沿第一水平流道111、倾斜流道112和第二水平流道113,进入第二流道12和分流道13,最后进入型腔14,进行压铸。当压铸完成后,顶出弹簧8将顶出杆9顶出,顶出杆9将下板6推出,进行第一次分型,第二水平流道113与第二流道12断开,上板5与下板6分离,可以对第一水平流道111、倾斜流道112和第二水平流道113进行清理,方便下次使用。动模仁3在动模板4的带动下,与定模仁2分开,进行第二次分型,产品与定模仁2分离。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