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处理位置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1803发布日期:2019-05-21 21:2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处理位置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处理位置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件淬火过程中,为保证淬火加工的精确度和效果,通常在淬火装置上增设一个位置感应器,位置感应器通过接近或者接触工件,感受工件相对于淬火预设位置的相对距离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从而保证淬火工件的位置精度。

公开号为CN10608633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轴杆的淬火装置,包括有运输轴杆的运输带以及冷却池,所述冷却池安装在运输带的一侧,所述冷却池与运输带的中间设置有机械手,并在所述机械手上设置有抓取轴杆用的夹具,所述冷却池的一旁还设置有淬火炉,所述淬火炉中设置有工装板,所述夹具上设置于位置感应器。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作为长期使用的淬火部件,上述装置通过一定的安装工具将位置感应器安装在夹具上方,从而实现对工件位置的感应;但是,淬火中产生的高温容易对位置感应器的性能造成影响,淬火前需要调整位置感应器与淬火位置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确保位置感应器后续的稳定运行,但是该过程需要消耗较长工时,从而影响整个装置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处理位置感应装置,其解决了现有的淬火用位置感应器的安装位置调节不便的问题,达到了便于位置感应器调节安装位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热处理位置感应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托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托板上的第二托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托板上的第三托板、设置于所述第三托板上的控制箱、设置于所述控制箱的侧壁的安装座、位置感应器,所述安装座的侧壁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位置感应器上下移动的第三调节组件以及用于保护所述位置感应器免受灼伤的防护罩,所述位置感应器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三托板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托板的滑动方向均相互垂直。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控制第二托板以及第三托板的移动,从而调节位置感应器的水平位置,使位置感应器位于淬火的预设位置的上方,然后控制第三调节组件驱使位置感应器下移,达到检测工件的位置精度的目的,在兼顾高效的同时,能根据不同的检测环境进行调节,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从而保证位置感应器的检测效果;检测结束后,控制调节组件驱使位置感应器上移至防护罩处,淬火产生的高温被防护罩隔离,使位置感应器免受高温灼伤,后续再将位置感应器下移,即可检测下一个件的位置精度,操作简易快捷,在便于位置感应器的位置调节的同时,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托板上并排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滑轨和位于所述第一滑轨之间的第一定位座,所述第二托板的底部并排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和位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的第一调节座,所述第一定位座和所述第一调节座内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穿出至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外、且固定有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平行。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第一丝杆与第一定位座和第一安装座组成丝杠副,丝杠副由于启动力矩极小,不会出现滑动运动那样的爬行现象,能保证实现精确的微进给,从而实现第一滑块在第一滑轨上的定点移动,保证位置感应器在第一滑轨长度方向上定位的精确性,从而保证位置感应器的检测效果,在便于位置感应器的位置调节的同时,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托板上并排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滑轨和位于所述第二滑轨之间的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三托板的底部并排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和位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第二调节座,所述第二定位座和所述第二调节座内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穿出至所述第二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外、且固定有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垂直。

采用上述方案,在基于沿第一滑轨长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置调节的前提下,通过控制第二丝杆,实现第二滑块在第一滑轨上的定点移动,保证位置感应器在第二滑轨长度方向上定位的精确性,最终实现位置感应器在水平方向上的定点调节,在便于位置感应器的位置调节的同时,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三调节件包括相对并排设置于所述安装座背离所述控制箱一侧的侧壁的上挡板和下挡板、转动连接于所述上挡板与所述下挡板内的第三丝杆、转动连接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丝杆上的安装块,所述第三丝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三握持部,所述安装块的底部固定有位置感应器。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三丝杆控制安装块轴向移动,同时带动感应器上下移动,最终实现位置感应器在竖直方向上的定点调节,在便于位置感应器的位置调节的同时,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安装座的侧壁并排设置有位于所述上挡板与所述下挡板之间的安装杆,所述防护罩包括两侧铰接于所述安装杆上的第二护罩和第一护罩;所述安装块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用于将所述安装块导向至所述防护罩的上方。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导向面的导向作用,当位置感应器上移时,第一导向面顶开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并将安装块导向至防护罩内,然后位置感应器继续上移至防护罩上方,第一护罩与第二护罩复位并闭合,达到隔绝高温的目的,在便于位置感应器的位置调节的同时,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位于安装块两侧的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给予安装块水平方向上的支撑,减少安装块的偏转,使得安装块能快速地上下移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防护罩为半球形护罩或矩形护罩。

采用上述方案,采用矩形或者半球形的护罩,使得第一护罩与第二护罩存在一个可供转动的空间,便于供位置感应器上下移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护罩的切向端面设置有凹槽、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二护罩的第一凹孔,所述第一护罩的切向端面设置有嵌合于所述凹槽内的凸起部、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护罩的第二凹孔;所述凸起部嵌合于所述凹槽时,所述第二护罩的切向端面抵接于所述第一护罩的切向端面,所述第三丝杆嵌设于所述第一凹孔与所述第二凹孔内。

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闭合时,通过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的切向端面之间的抵接,凸起部嵌合于凹槽内,第一凹孔与第二凹孔嵌接于第三丝杆外,使第一护罩与第二护罩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保证防护罩的防护效果,避免感应器受淬火高温的影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护罩的切向端面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凹孔的轴心线、所述第二凹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三丝杆的轴心线平行。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凸起部与凹槽、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与第三丝杆之间的配合更为紧密,进一步保证防护罩的防护效果,避免感应器受淬火高温的影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护罩和所述第一护罩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用于将所述位置感应器导向至所述防护罩的下方。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导向面的导向作用,当位置感应器下移时,安装块沿第二导向面下移并使得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逐渐分开,从而获得一个供位置感应器下移至防护罩下方的空间,最终位置感应器到达测量位置,在便于位置感应器的位置调节的同时,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丝杆、第二丝杆以及第三丝杆,从而实现对位置感应器水平与竖直位置的快速调节,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

2.通过设置可转动并相互配合的第一护罩与第二护罩,能有效对位置感应器进行防护,使得位置感应器免受淬火的高温灼伤。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位置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第三托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防护罩打开状态下的防护罩、第三调节件和位置感应器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防护罩闭合状态下的防护罩、第三调节件和位置感应器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第一护罩、第二护罩与安装杆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第一托板;12、第二托板;13、第三托板;14、控制箱;15、安装座;151、安装杆;16、位置感应器;2、第一调节组件;21、第一滑轨;22、第一定位座;23、第一滑块;24、第一调节座;25、第一丝杆;26、第一握持部;3、第二调节组件;31、第二滑轨;32、第二定位座;33、第二滑块;34、第二调节座;35、第二丝杆;36、第二握持部;4、第三调节组件;41、上挡板;42、下挡板;43、第三丝杆;44、第三握持部;45、安装块;451、第一导向面;5、防护罩;51、第一护罩;52、第二护罩;53、第二导向面;54、凸起部;55、凹槽;56、开孔;57、第一凹孔;58、第二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热处理位置感应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上的第一托板11、第二托板12、第三托板13、设置于第三托板13的上端面的控制箱14、设置于控制箱14的前侧壁的安装座15,安装座15的前侧壁设置有位置感应器16、用于驱使位置感应器16相对于安装座15上下移动的第三调节组件4、用于保护感应器免受灼伤的防护罩5。其中,第二托板12可相对第一托板11前后滑移,第三托板13可相对第二托板12左右滑移,防护罩5可相对位置感应器16转动、从而供位置感应器16经过防护罩5。

在工件淬火前,通过控制第二托板12以及第三托板13的滑移,从而调节位置感应器16的水平位置,使位置感应器16位于淬火的预设位置的上方,然后控制调节组件驱使位置感应器16下移,以检测工件的位置精度。检测结束后,控制第三调节组件4驱使位置感应器16上移至防护罩5处,防护罩5转动并提供给位置感应器16可经过的空间,位置感应器16上移至防护罩5上方,防护罩5复位,从而使得淬火产生的高温被防护罩5隔离,使位置感应器16免受高温灼伤。

参照图2,第二托板12相对于第一托板11的前后滑移通过第一调节组件2实现;第一调节组件2包括设置于第一托板11的上端面的两个第一滑轨21和位于第一滑轨21之间的第一定位座22、设置于第二托板12的下端面的两个第一滑块23和位于第一滑块23之间的第一调节座24、螺纹连接于第一定位座22和第一调节座24内的第一丝杆25。

第一滑轨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丝杆25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丝杆25的前端穿出至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的外部、并固定有第一握持部26,第一握持部26为手轮。通过转动第一握持部26,使第一丝杆25相对于第一定位座22和第一调节座24转动,从而控制第一滑块23在第一滑轨21上的定点移动,实现第二托板12相对于第一托板11的前后滑移。

第三托板13相对于第二托板12的前后滑移通过第二调节组件3实现;第二调节组件3包括设置于第二托板12的上端面的两个第二滑轨31和位于第二滑轨31之间的第二定位座32、设置于第三托板13的下端面的两个第二滑块33和位于第二滑块33之间的第二调节座34、螺纹连接于第二定位座32和第二调节座34内的第二丝杆35。

第二滑轨3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丝杆35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丝杆3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丝杆25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丝杆35的左端穿出至第二托板12和第二托板12的外部、并固定有第二握持部36,第二握持部36为手轮。通过转动第二握持部36,使第二丝杆35相对于第二定位座32和第二调节座34转动,从而控制第二滑块33在第二滑轨31上的定点移动,实现第三托板13相对于第二托板12的前后滑移。

在通过第一调节组件2与第二调节组件3控制位置感应器16水平移动与定位后,最后通过第三调节组件4控制位置感应器16下移,以检测工件的位置精度。参照图3,第三调节组件4包括上下相对并排设置于安装座15的前端面的上挡板41和下挡板42、转动连接于上挡板41和下挡板42内的第三丝杆43螺纹连接于第三丝杆43的外壁的安装块45。安装块45的下端面固定有位置感应器16;第三丝杆43的一端穿出至上挡板41的上方、且固定有第三握持部44,第三握持部44为手轮。通过转动第三握持部44,从而驱使第三丝杆43转动,并带动安装块45的移动,最终实现控制位置感应器16上下移动的目的。

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罩5为半球形。安装座15的侧壁相对并排设置有两个位于防护罩5左右两侧的安装杆151,沿过轴线且垂直于安装杆151的轴心线的平面将防护罩5均分为第一护罩51和第二护罩52,第一护罩51和第二护罩52的左右两侧均铰接于安装杆151上。安装块45的前后侧壁与上端面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导向面451,该第一导向面451为斜面;左罩和右罩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导向面53,该第二导向面53为弧面。

当位置感应器16上移时,第一导向面451顶开第一护罩51和第二护罩52,并将安装块45导向至防护罩5内,然后位置感应器16继续上移至防护罩5上方,第一护罩51与第二护罩52复位并闭合,达到隔绝高温的目的。当位置感应器16下移时,安装块45沿第二导向面53下移并使得第一护罩51和第二护罩52逐渐分开,从而获得一个供位置感应器16下移至防护罩5下方的空间,最终位置感应器16到达测量位置,左罩和右罩的切向端面抵接于第一导向面451。

参照图5,为使防护罩5达到更优的防护效果,第一护罩51的切向端面设置有凸起部54,第二护罩52的切向端面设置有嵌接于凸起部54外的凹槽55,防护罩5沿第三丝杆43(参照图4)的轴向贯穿设置有供第三丝杆43插接的开孔56,开孔56包括位于第二护罩52的第一凹孔57和位于第一护罩51的第二凹孔58。当第一护罩51与第二护罩52闭合时,凸起部54嵌合于凹槽55,且第二护罩52的切向端面抵接于第一护罩51的切向端面,第三丝杆43嵌设于第一凹孔57和第二凹孔58内,从而使得第一护罩51与第二护罩52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能有效地隔绝淬火产生的高温。

工作原理:

S1 转动第一握持部26,调节位置感应器16位于工件前方或者后方;

S2 转动第二握持部36,调节位置感应器16位于工件上方;

S3 转动第三握持部44,调节位置感应器16接近或者接触工件,位置感应器16感受工件位置;

S4 检测结束,转动第三握持部44,调节位置感应器16上移至防护罩5上方;

S5 淬火结束,转动第三握持部44,调节位置感应器16接近或者接触工件,位置感应器16感受下一个工件位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