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片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4915发布日期:2019-04-05 19:20阅读:1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片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片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铜片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产品中的酸、碱或硫化物等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金属产生腐蚀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石油产品的腐蚀性进行检测。我国现行标准GB/T5096《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规定的方法概要为“把一块已磨光好的铜片浸没在一定量的试样中,并按产品标准要求加热到指定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待试验周期结束后,取出铜片,经洗涤后与腐蚀标准色板进行比较,确定腐蚀级别。”。

目前对于铜片的打磨大多为人工操作,手持铜片,再使用砂纸对铜片进行擦拭,将铜片的6个面均打磨光滑后再对铜片进行腐蚀试验。

但是,由于人工打磨需要操作者一边握持铜片,一边握持砂纸进行擦拭,打磨过程相当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片打磨装置,具有节省操作者力气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铜片打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夹持铜片的夹持机构以及用于打磨铜片的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铜片上方的固定块、设置于固定块朝向所述铜片一侧的砂纸以及用于驱动固定块沿水平方向往复滑移的滑移组件,所述滑移组件包括转动承载于所述壳体且贯穿所述固定块的丝杆、固定承载于所述壳体且贯穿所述固定块的导向杆,以及驱动丝杆交替正反转的驱动组件,所述丝杆与所述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固定块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与丝杆螺纹连接的同时与导向杆滑移连接,因此丝杆转动时固定块无法转动而只能沿导向杆滑移,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丝杆交替正反转,从而使得固定块可沿滑移杆往复滑移,利用夹持机构将铜片夹紧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丝杆正反转而使得固定块往复滑移,进而使得固定块上设置的砂纸对铜片进行反复擦拭,实现将铜片打磨的效果,而操作者只需将铜片放置于夹持机构进行夹持,并将铜片需要打磨的一面朝向砂纸,打磨过程由装置完成,节省了操作者的力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以及电机,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套接于所述丝杆,且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小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锥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三锥齿轮的锥齿绕中心轴向设置有半圈,且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及所述第二锥齿轮均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第三锥齿轮转动,当第三锥齿轮的锥齿与第一锥齿轮轮的锥齿接触时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丝杆正向转动,当第三锥齿轮的锥齿与第二锥齿轮的锥齿接触时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丝杆反向转动,在第三锥齿轮的带动下,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连续交替转动,使得丝杆正转和反转交替进行,进而实现固定块沿导向杆往复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砂纸与所述固定块通过插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砂纸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砂纸拆卸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开设于所述固定块的插接槽以及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插接槽插入端的阻挡部件,所述固定块朝向所述铜片的表面的三侧边缘均凸起设置有截面呈L型的翻边,三个所述翻边合围形成供所述砂纸插接的插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的表面的三侧边缘处均凸起设置有翻边,翻边呈L型且朝向固定块表面中心处,使得三处翻边合围形成插接槽,而固定块的表面的另一侧形成插接槽的插入端,砂纸可从插入端进出插接槽,阻挡部件可封闭或打开插接槽的插入端,在砂纸插入插接槽后进行封闭,防止砂纸在反复擦拭铜片的过程中脱离出插接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部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固定块位于插接槽插入端的一侧侧壁的滑移槽,以及滑移连接于滑移槽的挡板,所述滑移槽沿竖直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可沿滑移槽滑移,使挡板滑移至抵触插接槽的槽壁时即可封闭插接槽的插入端,使挡板滑移至远离插接槽的槽壁时即可打开插接槽的插入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朝外凸起设置有拨块,所述滑移槽槽壁贯穿开设有供拨块滑移的滑移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拨块对挡板进行滑移,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侧壁与所述滑移槽槽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且所述挡板在所述第一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抵触所述插接槽槽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挡板抵触插接槽的槽壁对插接槽的插入端进行封闭时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机构包括顶端开口设置形成有容置腔的底座以及设置于容置腔内的两块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均与所述容置腔腔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且两块所述夹持板在所述第二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相互抵接,所述夹持板顶面到所述底座顶面的距离小于所述铜片的厚度,所述底座垂直于所述夹持板夹持方向的两相对侧壁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沿竖直方向设置且贯穿所述底座侧壁,所述放置槽竖直方向的深度大于所述铜片的厚度,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底座升降的驱动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铜片面积较大的两端面进行打磨时,将两块夹持板向相互背离的方向移动,再将铜片放置于两块夹持板之间,夹持板在第二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将铜片夹紧,对铜片的其他侧面进行打磨时,将铜片插至放置槽内,再用夹持板对铜片进行夹持固定,完成对铜片的夹持固定后,再利用驱动部驱动底座上升,使得铜片需要打磨的一面贴紧砂纸;夹持板顶面到底座顶面的距离小于铜片的厚度,避免砂纸擦拭时接触夹持板而影响到打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块所述夹持板的两相对侧均设置有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的设置增加了铜片与夹持板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夹持板对铜片有更好的夹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部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气缸,所述气缸的动力输出轴延伸出所述壳体表面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利用气缸的动力输出轴的伸缩驱动底座的升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夹持机构将铜片夹紧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丝杆正反转使得固定块上设置的砂纸对铜片进行反复擦拭,实现将铜片打磨的效果,而操作者只需将铜片放置于夹持机构进行夹持,并将铜片需要打磨的一面朝向砂纸,打磨过程由装置完成,节省了操作者的力气;

其二,砂纸与固定块通过插接槽以及用于封闭插接槽插入端的阻挡部件可拆卸连接,当砂纸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砂纸拆卸进行更换;

其三,夹持板的两相对侧均设置有橡胶层,增加了铜片与夹持板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夹持板对铜片有更好的夹持效果,防止在打磨过程中铜片发生滑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块、砂纸以及挡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铜片;31、固定块;311、插接槽;312、翻边;313、滑移槽;314、滑移孔;32、砂纸;33、丝杆;34、导向杆;35、挡板;351、拨块;36、第一弹簧;41、第一锥齿轮;42、第二锥齿轮;43、第三锥齿轮;44、电机;51、底座;511、容置腔;512、放置槽;52、夹持板;521、橡胶层;53、第二弹簧;54、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铜片打磨装置, 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设置有用于夹持铜片2的夹持机构以及用于打磨铜片2的打磨机构。打磨机构包括设置于铜片2上方的固定块31、设置于固定块31朝向铜片2一侧的砂纸32(参见图2)以及用于驱动固定块31沿水平方向往复滑移的滑移组件。滑移组件包括转动承载于壳体1且贯穿固定块31的丝杆33、固定承载于壳体1且贯穿固定块31的导向杆34,以及驱动丝杆33交替正反转的驱动组件。丝杆33与固定块31螺纹连接,导向杆34与固定块31滑移连接。

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41、第二锥齿轮42、第三锥齿轮43以及电机44。第一锥齿轮41和第二锥齿轮42固定套接于丝杆33,且第一锥齿轮41和第二锥齿轮42的小端面相对设置,第三锥齿轮43固定连接于电机44的输出轴。第三锥齿轮43的锥齿绕中心轴向设置有半圈,且第三锥齿轮43与第一锥齿轮41及第二锥齿轮42均相啮合。

如图1及图3所示,电机44驱动第三锥齿轮43转动,当第三锥齿轮43的锥齿与第一锥齿轮41轮的锥齿接触时带动第一锥齿轮41转动,进而带动丝杆33正向转动;当第三锥齿轮43的锥齿与第二锥齿轮42的锥齿接触时带动第二锥齿轮42转动,进而带动丝杆33反向转动。在第三锥齿轮43的带动下,第一锥齿轮41和第二锥齿轮42连续交替转动,使得丝杆33正转和反转交替进行。由于固定块31与丝杆33螺纹连接的同时与导向杆34滑移连接,因此丝杆33转动时固定块31无法转动而只能沿导向杆34滑移。丝杆33交替正反转,使得固定块31可沿滑移杆往复滑移。

如图2所示,砂纸32与固定块31通过插接组件可拆卸连接,插接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开设于固定块31的插接槽311以及用于封闭或打开插接槽311插入端的阻挡部件。固定块31朝向铜片2的表面的三侧边缘均凸起设置有截面呈L型的翻边312,翻边312呈L型且朝向固定块31表面中心处,使得三个翻边312合围形成供砂纸32插接的插接槽311。而固定块31的表面的另一侧形成插接槽311的插入端,砂纸32可从插入端进出插接槽311,而且当砂纸32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砂纸32拆卸进行更换。阻挡部件可封闭或打开插接槽311的插入端,在砂纸32插入插接槽311后进行封闭,防止砂纸32在反复擦拭铜片2的过程中脱离出插接槽311。

如图2所示,阻挡部件包括开设于固定块31位于插接槽311插入端的一侧侧壁的滑移槽313,以及滑移连接于滑移槽313的挡板35,滑移槽313沿竖直方向设置。挡板35朝外凸起设置有拨块351,滑移槽313槽壁贯穿开设有供拨块351滑移的滑移孔314。拨动拨块351使得挡板35沿滑移槽313滑移,当挡板35滑移至抵触插接槽311的槽壁时即可封闭插接槽311的插入端,当挡板35滑移至远离插接槽311的槽壁时即可打开插接槽311的插入端。挡板35侧壁与滑移槽313槽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6,且挡板35在第一弹簧36处于自然状态时抵触插接槽311槽壁,使得挡板35抵触插接槽311的槽壁对插接槽311的插入端进行封闭时更稳定。

如图4所示,夹持机构包括顶端开口设置形成有容置腔511的底座51以及设置于容置腔511内的两块夹持板52。夹持板52均与容置腔511腔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53,且两块夹持板52在第二弹簧53处于自然状态时相互抵接。底座51垂直于夹持板52夹持方向的两相对侧壁开设有放置槽512,放置槽512沿竖直方向设置且自容置腔511内贯穿至底座51外侧。夹持板52顶面到底座51顶面的距离小于铜片2的厚度,放置槽512竖直方向的深度大于铜片2的厚度。壳体1设置有用于驱动底座51升降的驱动部,驱动部为设置于壳体1内的气缸54,气缸54的动力输出轴延伸出壳体1表面并与底座51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对铜片2面积较大的两端面进行打磨时,将两块夹持板52向相互背离的方向移动,再将铜片2放置于两块夹持板52之间,夹持板52在第二弹簧53的回复力作用下将铜片2夹紧;对铜片2的其他侧面进行打磨时,将铜片2插至放置槽512内,再用夹持板52对铜片2进行夹持固定。完成对铜片2的夹持固定后,再利用气缸54驱动底座51上升,使得铜片2需要打磨的一面贴紧砂纸32。夹持板52顶面到底座51顶面的距离小于铜片2的厚度,避免砂纸32擦拭时接触夹持板52而影响到打磨效果。同时,两块夹持板52的两相对侧均设置有橡胶层521,橡胶层521的设置增加了铜片2与夹持板5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夹持板52对铜片2有更好的夹持效果。

工作原理:利用夹持机构的夹持板52将铜片2夹紧,并将需要打磨的一面贴紧砂纸32后,再通过气缸54使得铜片2紧贴砂纸32。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丝杆33正反转而使得固定块31往复滑移,进而使得固定块31上设置的砂纸32对铜片2进行反复擦拭,实现将铜片2打磨的效果,而操作者只需将铜片2放置于夹持机构进行夹持,并将铜片2需要打磨的一面朝向砂纸32,打磨过程由装置完成,节省了操作者的力气。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