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机械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4480发布日期:2019-06-15 00:19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机械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产品加工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机械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现代机械加工中,主要依靠机床按照设定轨迹的重复运动来完成对工件外形尺寸和性能的改变,往复运动过程中,由于运动的机械带有较大的惯性,不能单纯依靠电机本身对加工设备进行精准刹车定位,需要设计附加的地刹车定位装置。

普通刹车定位装置通常具有一定的缓冲范围,在限位装置与定位装置发生接触后还会产生一定的滑移,这使得在加工过程中机械产生不必要的行程,这种误差一方面降低了机械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会导致产品的形状和性能受到不利影响。精准定位的限位机构对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机械限位机构,旨在解决普通刹车定位装置定位不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机械限位机构,包括机床,所述机床上有拨料模组,所述拨料模组的一端设有磨具,所述机床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固定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固定板一侧设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对应的另一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滑动螺栓连接,所述滑动螺栓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所述限位板与拨料模组可拆卸地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拨料模组底部的平台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板装配的限位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呈“凹”字形,所述固定板底部设有定位螺孔,顶部两侧各设有一个通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顶部两侧的通孔中心轴线相互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板上设置的定位螺孔位置相对应的安装螺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截面宽度大于调节螺栓的直径,二者的中心线重合。

由于限位板和调节螺栓采用了刚性碰撞的定位方式,机床加工装置在定位过程中不会产生滑移,所以可以有效地对加工装置进行精准的刹车定位,并实现提高拨料精准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机械限位机构的工作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机械限位机构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机械限位机构的右视图。

图中:1-机床;2-拨料模组;3-磨具;4-安装板;5-固定板;6-调节螺栓;7-限位板;8-滑动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与现有技术相比,限位板和调节螺栓采用了刚性碰撞的定位方式,机床加工装置在定位过程中不会产生滑移,所以可以有效地对加工装置进行精准的刹车定位,并实现提高拨料精准性的目的。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机械限位机构,包括机床1,所述机床1上有拨料模组2,所述拨料模组2的一端设有磨具3,所述机床1一侧设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与固定板5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固定板5一侧设有调节螺栓6,所述调节螺栓6对应的另一侧设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与滑动螺栓8连接,所述滑动螺栓8与所述固定板5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所述限位板7与拨料模组2可拆卸地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所述拨料模组2底部的平台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板7装配的限位孔。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板5呈“凹”字形,所述固定板5底部设有定位螺孔,顶部两侧各设有一个通孔。

实施例四

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板5顶部两侧的通孔中心轴线相互重合,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可保证碰撞时不会产生偏心扭矩。

实施例五

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板4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板5上设置的定位螺孔位置相对应的安装螺孔,通过位置对应的螺孔连接便于设备的装拆

实施例六

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板5的截面宽度大于调节螺栓6的直径,二者的中心线重合,固定板5的截面宽度较大可保证碰撞进行时调节螺栓不会滑脱。

工作时,拨料模组2的底部与限位板7固定装配在一起,二者在运动中位置保持一致,机床1上的拨料模组2通过向外运动带动模具3对工件进行加工,加工完毕后拨料模组2在回程时带动限位板7往调节螺栓6的方向运动,限位板7与调节螺栓6产生刚性碰撞后停下,实现刹车定位,同时拨料模组2准备进行下一次加工,安装板4设置在机床1的下方一侧,在安装板4上布置的安装螺孔和固定板5上的螺孔可以大幅度调节刹车位置,调节螺栓6可以小幅度调节刹车位置,滑动螺栓8连接着限位板7,保证限位板7的运动轨迹始终处于调节螺栓6的轴心上。

限位板7和调节螺栓6采用了刚性碰撞的定位方式,机床1加工装置在定位过程中不会产生滑移,所以可以有效地对加工装置进行精准的刹车定位,并实现提高拨料精准性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